上海世博會的一大創舉,是設立了“城市最佳實踐區”,首次給予城市獨立參展世博會的機會,展示了全世界76個城市在城市建設方面的典型優秀案例。實踐區設在浦西園區,占地15公頃左右,與浦東園區眾多國家館遙遙相對。在展示城市的未來上,如果說國家館重在文化和理念的展示,那么,先進城市的種種實踐,則集中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內。參觀者要想知道未來城市會是什么樣子,不可不到城市最佳實踐區。
根據參與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專家回憶,最初采用的方案,叫“城市實驗區”。后來聽取包括國際社會在內的各方面意見,改稱為“城市最佳實踐區”。“實驗區”與“實踐區”,雖只一字之別,反映的觀念卻不一樣。“實驗區”展示的是一種實驗項目,只表達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對未來的想法,展示免不了會成為一些建筑師的“秀”;“實踐區”則是展示獲得國際公認的實踐,讓人們分享和推廣。如今經過反復挑選的76個經典案例,展示了人類近年在城市文明方面所創造的最佳業績,能使參觀者生動具體地看到城市的未來景象。
日前在世博會公眾參與館,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鄭時齡院士在與公眾對話中,指出城市實踐區“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為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所做的公認的、創新和有價值的各種實踐”,很值得一看。他提到這樣一些案例:滬上的“生態家”,倫敦的“零碳館”,成都的“活水公園”,以及馬德里的“竹屋”等。
這幾個典型案例,我都參觀過,既使我大開眼界,也使我大開腦界。
上海的“生態家”,原型是我國首座“零能耗”生態示范住宅。它采用了里弄、山墻、老虎窗、花窗、石庫門等上海地域建筑元素,具有江南風韻,同時運用高科技,采用太陽能一體化建筑技術、雨水污水綜合利用技術,以及自然通風技術等,用“風、光、影、綠、廢”五大關鍵生態概念,設計了一種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宜居的生態化建筑。
倫敦的“零碳館”,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區貝丁頓零碳社區。兩座小樓前后相接,引人注目的,是樓頂有著眾多隨風轉動的五彩“風帽”,這些“風帽”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空氣不斷輸入屋內,并將室內空氣排出,同時進行除濕和降溫。樓下的零碳餐廳,吊頂、椅子等物,都用廢棄物品做的,吃剩的飯菜被生物能熱電聯產系統“消化”轉為電能,食客最后可將有機餅干制成的餐具一道吃進肚里,不留一點“拉圾”。
馬德里的“竹屋”,是公共廉租屋的創新試驗。冬暖夏涼,絕妙的生態屋。屋前的“生態氣候樹”,是一座十邊形的鋼結構建筑,屋頂按裝太陽能板,實現能源自給。參觀者可以在這樣一個遮陽防熱的開放空間休憩。我去的時候,里面正在作斗牛的模似演出,觀者笑逐顏開。
成都“活水公園”,原型坐落在錦江之畔,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為主題的城市生態環境公園,展示了流水在自然中由濁變清、實現生物凈化的全過程,體現了“人水相依”的生態理念。我曾說過,這樣的“活水公園”既是“城市綠肺”,也是“城市綠腎”。
總之,世界多個城市的最佳實踐,顯示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顯示了城市的多彩,城市的百花齊放,就這個意義上,有人稱“城市最佳實踐區”,也可視為一個“小世博會”。透過它,可以具體而真切地看到未來的城市,肯定會使生活更美好。它會使我們對未來城市和未來生活增強信心。
最佳實踐區,是世博會一個“最佳”參觀區。但目前參觀者由于對它了解不多,去者尚少。這如同對待“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一樣,需要加強宣傳。再加上它的地址方位,有點“巷子深”,配合著宣傳,園內交通還需要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