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一、世博的成功,首先靠的是第一線同志辛勤努力、忘我奮斗
二、“三找三定”的工作基礎讓我們順利度過了單日百萬客流的考驗
三、世博告訴我們,和許多國家、地區比,我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還要奮起直追
四、要尊重群眾意愿、回應群眾關切,不考慮個人得失和辛苦,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五、以低碳、節能、有利于公眾性的原則,把世博園區這塊地開發好
六、世博的有些成功經驗應該而且可能制度化和長效化
七、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美好,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八、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民和干部能夠應對這么困難復雜的局面,我們也一定能戰勝未來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一、世博的成功,首先靠的是第一線同志辛勤努力、忘我奮斗
記者:俞書記,您好!非常高興您接受我們的采訪。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已經圓滿閉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上海人民的奮力拼搏下,上海世博會實現了當初向全世界作出的承諾——“成功、精彩、難忘”。記得閉幕式一結束,您就連夜慰問了園區各路工作人員。在世博志愿者的離園儀式上,您非常動情地對那些“小白菜”們說:“講真心話,我很想擁抱你們!”當時我們聽了非常感動。您的這句肺腑之言,是否不僅是對志愿者說的,更是對所有為世博會作出貢獻的人們說的?
俞正聲:是這樣的。說這句話,是由于世博會這個工作,它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長達6個月的時間,這么大的人流量,要確保安全,這件事很困難。而且要讓群眾基本滿意,就需要很多人的忘我工作,要奉獻。志愿者是這么做的,我們有很多同志也是這么做的。就我知道,很多同志身患疾病堅持工作,比如盧灣公安分局局長陳明軍。我經常到馬當路的出入口,那是盧灣區管的,我在那里檢查工作,跟他很熟悉,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干部。辦博的過程中間,我聽說他得了重病,住院做手術,我就請市公安局的同志去看他。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他又出現在崗位上。我說你不是才做完手術嗎?陳明軍笑了笑說,“沒關系,這事是我負責的。”市公安局還有一個張浩同志,他是7月份檢查出重病的,他堅持工作,一直到10月份,最后進醫院做手術。
我們C片區管理部的部長費金森同志,C片區就是德國館、法國館所在的片區。特別是德國館,是我們世博園區中客流最集中的幾個館之一。保持這個館秩序的任務是很艱巨的。我曾經在五六月份的時候,對德國館現場的管理工作提出過批評,衛生啊、排隊秩序啊,我要求他們到沙特館那邊學習。那個批評可能還是比較重的。后來世博局告訴我,C片區的人不服氣,他們一定要超過沙特館,超過A、B片區。確實很快,C片區現場的秩序跟衛生的狀況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就在這個時候呢,我聽說費金森同志因為心梗住院了。我心里感覺到很過意不去,我不知道他心臟不好。我要知道他心臟不好,我會建議世博局不要把這么累的工作交給他。后來醫院告訴我說,他的病情穩定了。過了一個月,他出院了,他又回到了這個崗位。我跟世博局的領導洪浩同志講,他既然心臟不好,你們不能給他調整一個稍微輕松一點的地方嗎?洪浩同志說,他執意要回到這個崗位上去。我們的干部就是這么樣地對待自己的事業,對待世博的事業。
我們的辦博工作之所以能夠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實現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確保”,就是一大批同志這樣忘我無私地奉獻、拼命工作的結果,他們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為國家、為上海盡力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我們曾經在今年二三月份,把楊浦區的區委書記陳安杰同志調到世博局做黨委副書記,請他去主抓黨建和世博安保工作。陳安杰同志去的時候已經過了60歲了,我跟他講,你已經年紀過60了,你去到世博局,不會再有什么提拔的機會,你也不會有什么為自己個人謀取利益的可能,當然你也不會這么做的。但是,這是把一個重要任務交給你。陳安杰同志跟我講,他說“我感謝組織上在我行將退休之前,把這么一個重要的使命交給我,使我在退休之前能夠得到一個做事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他去了以后,迅速完成了把黨組織覆蓋整個園區的這么一個黨建任務。而且對世博的安保工作是全心全意地投入,白天黑夜地投入。部隊的同志告訴我,陳安杰就像一團火。
我記得有一次,是在一次周六大客流之前,我們研究部署了有關的應對大客流的任務。我第二天早晨8點多到那兒的時候,陳安杰已經在世博園區的指揮部了。其他同志告訴我,他昨天晚上連夜組織對現場施工的檢查,一直忙到今天早晨三四點鐘。我就問安杰,我說“安杰啊,你才睡了三四個鐘頭啊”。安杰說“沒事,不困了”。
我們的世博工作,就是這么一批具有奉獻精神的同志辛勤工作的結果。當然,與全國人民的支援是分不開的。那么多的省,那么多的企業,他們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辦展、辦活動周。與上海人民的奉獻也是分不開的。我們在辦博的過程中,在建設過程中,給群眾生活造成了很多影響。我過去說過,“默默忍受著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世博運行期間交通的擁堵沒有出現我們原來預想的情況,就是因為交通建設上去了。為什么上去了?就是前兩年高強度的施工,特別是地鐵的施工和道路的施工,使世博期間的交通沒有原來預想的擁堵。成績的取得,相當一部分歸功于我們上海人民默默的奉獻。
記者:我聽說您最近看了一組寫普通人的世博故事,看完以后特意做了批示。您說看了這些故事以后,特別想流淚,感到我們的員工真好。
俞正聲:文匯報用四個版寫了八個故事,很感人。世博辦得成功、精彩、難忘,關鍵是第一線的同志,他們不辭辛苦,日夜操勞,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們給世博作出的貢獻,很多是鮮為人知的。我建議,最好寫一本書,叫做《世博的故事》,就寫這些人他們在世博過程當中做了什么。沒有這些人的努力,我們世博辦不到這樣的程度。多少人在世博期間帶病工作,有的是夫妻雙方都在世博里面。我問他們,孩子放在哪里,說交給老人了,他們顧不上這些了。所以,我們要講世博的成功,首先是講這些第一線的同志,他們的辛勤努力,他們的忘我奮斗。
二、“三找三定”的工作基礎讓我們順利度過了單日百萬客流的考驗
記者:記得您曾經說過,辦世博是您“工作那么多年來最難的一件事”。我們也注意到,在世博會的籌辦、舉辦過程當中,除了這個“難”,您還多次用過一個“熬”字。我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陪伴著您這么一路“熬”了過來?
俞正聲:“熬”就是說,時間很長,每天都會有新的情況發生,所以要堅韌不拔。時間長了,人容易疲勞,就要有頑強的意志去戰勝疲勞。我和所有參與世博的同志一起,大家都有一個決心,要給中國人爭光,要給上海爭光。別的國家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應該能做到;別的國家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也應該爭取做到。
比如安檢。我們一開始試運行安檢,很困難,很慢。有一個很好心的外國朋友,他辦過多次世博了,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建議把安檢取消掉”,說“在我們國家辦世博,安檢搞了一周,就搞不下去了”。我們堅持下來了,也成功了。原來安檢一個人需要1分鐘左右,現在平均下來一個人10秒左右。是不是靠簡化程序呢?參觀過世博會多次的人都會有體會,從開始到結束,安檢始終是那么認真。一是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安檢門是一個,手持的安檢棍可以多配,原來配一個,現在配4個,效率就提高4倍嘛。第二,我們的安檢人員表現了頑強的毅力。每天要檢查幾百上千的人,起來、下去、彎下腰,始終面帶笑容,而且有的人腰肌有病,始終嚴肅認真、面帶微笑,所以效率大大提高。有些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事情,我們經過努力是有可能做到的。大家都本著這么一種精神,為參觀者服務、為參展者服務。有這種精神的支持,我們就能一天一天戰勝困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記者:今天我們回望這184天的展期,我覺得大家恐怕不會忘記10月16日,那天園區迎來了103萬的超大客流。當時我們有兩個沒想到,一個是沒想到當天的觀博人數突破百萬,再一個沒想到就是這么大的客流壓力下,我們園區運行依然有序,忙而不亂。出現103萬的大客流,您擔心嗎?
俞正聲:我們是10月11日,就是星期一,我們每周一要開例會,研究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例會上有一個判斷:16日和23日,也就是這個周六和下周六肯定會出現大客流。因為過了這兩個周六以后,就變成指定日了。指定日客流不會大,因為售票數字是有限的。我當時編了一句順口溜——“十六二十三,齊心協力過大關”。我聽說武警部隊的同志,把這個順口溜傳達到戰士了。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要在16日和23日,把這個高峰日度過去。我們一直說,有可能出現極端大客流,這之前最高的時候是63萬,當時討論的時候,宣傳部長楊振武同志說,可能出現100萬。
我那一天在北京開五中全會。16日上午,我在京西賓館參加分組討論。到11點,我聽說已經過了60多萬了,我就不斷地打電話,然后一會兒過70萬了,我說你們電視上“飛標”發了沒有?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入園。我就給宣傳部副部長宋超打了一個電話,我說宋超你發了沒有?他說馬上就發。我說你立刻發。我真是有一點著急了。后來也在北京開會的殷一璀同志也打回了電話,要求手機短信也發了。
記者:多管齊下。
俞正聲:中午我實在是坐不住,就跑到公安部,那里有一個指揮中心,它和我們的指揮中心是連著的。我和公安部副部長劉京同志一起,他是公安部派到上海做安保協調工作的,他帶病陪著我,看園區現場的排隊情況。我看了幾個圖像之后,心里踏實了,問題不大。當時大概已經過90萬了。下午3點,我又回去繼續開會討論了。到了晚上,他們告訴我,過了100萬。我心里想,哎呀,真是不容易。
當然這是有幾個基礎的。我們從9月份開始,開展了一個“找差距、找問題、找隱患,定措施、定責任、定期限”工作,這個“三找三定”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說,原來石油館的硬隔離少,后來就把硬隔離加上去了。原來D片區,就是企業館,武警基本沒有上,后來基本都上去了。原來有些二線的熱門場館,硬隔離很少,在這個期間為了應對大客流,增加了很多硬隔離。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大客流采取的措施。也就是在辦博過程當中,要始終找問題、找差距,不斷改進工作,這些工作為大客流的到來做了準備。另外,我們不斷地喊有大客流,在思想上給大家也做了準備;加上“十六二十三,齊心協力過大關”這種口號,我想也深入人心了。所以那一天園區的工作人員、公安,休息的人員全部上崗,武警也是把備勤的人拉上來,我們順利度過了百萬人的考驗。
三、世博告訴我們,和許多國家、地區比,我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還要奮起直追
記者:您認為,我們辦博這么艱辛的付出,最大價值在哪里?
俞正聲:最大的價值就是讓中國人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因為我們國家畢竟出國的人不是那么多,廣大的群眾,大多數沒有出過國。在世博會里,各國不光展示了城市發展的理念,還展示了他們國家的一些古老的文明,一些現代的意識、觀點,現代城市發展的情況。我覺得,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國外。特別是我看到很多時候,有一些農村來的人,興致勃勃地排長隊看世博,我心里感覺到很高興,他們更缺少機會去國外。
7300萬人次,大概有四五百萬是境外人士,剩下全是我們大陸的人。有些場館要排十幾個小時,我很敬佩這些排隊的人的耐心。它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了我們中國人希望了解國外情況的一種熱忱,他希望了解國外的情況。人,有好奇才有追求知識的動力;科研,往往從好奇開始。那么多的中國人,急迫地、忍受很長時間排隊去看一些新鮮事物,這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一種向上的、開放的、希望了解新鮮事物的熱忱。所以,這么多人看世博,表現出的這種熱情,我覺得是社會前進的很大動力。
有一次,晚上6點多鐘吧,我到石油館那兒,有幾位上海人,他們已經快入館了,說早上9點排到現在。他們中一個男同志說,俞書記啊,這么排真受罪啊。我說“你別看這個館了嘛,我就沒看這個館”,我現在也沒看。他說“不行,我想看”。那幾個女同志就說,“聽說這個館很好,我們一定要看。”他們的好奇和求知,我很感動。
記者:您覺得我們辦世博,上海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俞正聲:世博告訴上海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我們和許多國家、地區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們還要奮起直追。我們要改善我們的城市,要改進我們的生活。我想,這是世博會留給我們最多的東西。
記者:您一直提倡上海的領導干部們一定要去看一看城市最佳實踐區,因為這是上海世博會的一個創舉,一大亮點。大家去看了以后,確實也感覺很有收獲。我不知道您對這個實踐區的哪個案例特別感興趣、特別有收獲?
俞正聲:我看那個漢堡館就很不錯。它是依據夏天地下冷,冬天地下熱的原理,靠地源的這套熱泵系統,來達到室內節能。馬德里館也不錯,它門口的空氣樹,熱空氣上去,冷空氣下來。這種東西,給我們很多的啟迪。還有就是城市改造,把一個垃圾場變成了一個很好的公園,加拿大也有這種案例。我就在想,我們的老港垃圾場,將來應不應該成為一個面積很大、很好的公園呢?
當然,給我觸動最大的是臺北的垃圾分類回收的制度和減量的體系。臺北的垃圾實行分類和減量化以后,垃圾的處理量大大減少。上海這個地方人口很多,垃圾處理會變得越來越突出。如果我們下決心,在“十二五”期間能夠把垃圾減量20%,就是一個很大的前景。當然臺北的辦法實行起來,我們有難度,垃圾袋賣得很貴,你扔垃圾扔得多,每戶的成本就高。群眾接受不接受,上海應該用什么辦法實行垃圾的減量化,需要我們研究。但是如果長期不解決垃圾分類和減量化的問題,大城市最后會變成垃圾中間的一個小島。
總之,最佳實踐區的很多東西,都給我們很多啟示。在一些方面,我們是比人家落后。
四、要尊重群眾意愿、回應群眾關切,不考慮個人得失和辛苦,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記者:在整個辦博過程中,有一點我們感受特別強烈,那就是一種精神,這恐怕是世博會留給我們一筆最大也是最寶貴的財富吧?
俞正聲:世博會辦得成功,可以總結出很多。我以前強調要實事求是,要正視問題。我也講過,世博成功要靠黨組織的堅強領導,靠黨員以及基層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還有一條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我們辦博“成功、精彩、難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終要有兩條:尊重群眾的意愿、回應群眾的關切。比如說大客流的時候,那一天100萬人,有人建議,停止入園嘛。我說這不行,世博參觀很重要的一條叫做“尊重群眾的意愿”。群眾不想來的時候,不能勉強他來,群眾想來的時候不能把他拒之門外。規則里沒有這條,說非指定日到了多少人就不讓進了。沒有這條規則,政府就要遵守,你只能靠不斷發布信息,提出建議,讓群眾自己做出選擇。這就是尊重群眾的意愿。在客流少的時候,不能為了追求客流而去組織群眾看,你組織群眾看的結果是罵聲不斷。同樣,群眾想來把他們拒之門外,也是要出事的,要尊重群眾的意愿。
還有就是注意群眾的關切,或者說回應群眾的關切。參觀過程當中,他有什么需要,有什么要求,要千方百計地回應,所以我們不斷改進辦博過程當中很多方面的問題。我們講辦博的精神,講世博后要怎么樣發揚世博的一些好的東西,我看還是剛才講的這幾條:第一條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要發揮好黨員的模范作用,要發揮好黨的基層組織的作用;第二條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第三條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有的同志可能覺得,你講的都是官話。他沒有這種親身經歷,就覺得它是官話。而這些東西,是我們經過多少人的實踐,從正反幾個方面得出的經驗,我們世博的經驗只不過再一次印證了它們。我們世博之所以能辦好,就是要堅持這三條。世博的實踐證明,我們這三條是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認認真真地做好的。
辦博精神,現在還在總結。比較貼切的,還是我們辦博人員強調的“兩個服務”,為參觀者服務,為參展者服務。真正全心全意地服務,工作就會不斷得到改善。
什么叫全心全意服務呢?就是不要考慮個人得失和辛苦,一考慮個人得失就沒有全心全意了。什么叫做個人得失呢?個人的名聲啊。比如說參觀數量的多少,總考慮這個,要出問題的,也會妨礙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還有報紙批評的多少,你整天想這個,你就會努力去掩蓋問題,不去正視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自己的辛苦程度。有時候很辛苦,但是這個問題擺在那兒,就是還要拼命,你累也要上。日本館原來的排隊區不行,大客流撐不了。9月份之后,在博成路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排隊區。我知道他們很累,累也不行,累也要把排隊區搞出來。萬一出現大客流呢?后來果然出現了大客流。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參觀者服務、為參展方服務。我們如果不是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腦子里總是想自己的成績,自己的辛苦,自己的得失,我們城市工作就做不好。如果我們全心全意地為市民服務,我們解決不了的困難,我們告訴群眾,我相信絕大多數群眾會諒解的。所以,回到了我們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回到我們的出發點和歸宿。
你要講辦博精神,恐怕最重要還是這一條,宗旨意識,以人為本、為民服務,我想最終是這個。
記者:在世博之后,這種精氣神如何讓它很好地延續下去呢?
俞正聲:這種精神面貌,有一些本來就是我們上海的群眾具有的良好素質,在世博期間反映出來了。你給他一個機會,他表現出來了。有一些是在世博期間,在實踐中不斷磨合、不斷鍛煉、不斷提高的結果。把它保持下去,首先還是干部隊伍要保持世博期間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努力做事,不去在乎個人得失,為了國家的發展、上海的發展,為了群眾的利益,盡自己的所能去做事。
對于上海的干部來說,更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勇于挑擔子,勇于破除一些舊的東西,勇于在創新中尋找新的機會。世博會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黃菊同志、匡迪同志,他們能夠去想做這個事情,就是一個不簡單的事,要做這個事情很難。世博當中很多事情也在不斷地改,改的本身就是一種變革,過去想好的東西不符合實際就要去改。我想,上海今后的工作要發揚辦博精神,還是要提倡這種創新的精神,提倡實干的精神。這樣我們在未來面對發展的困難和社會前進的困難時,會取得更好的業績。
五、以低碳、節能、有利于公眾性的原則,把世博園區這塊地開發好
記者:在184天的展期當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可以說給無數的參觀者帶去了很多的歡樂。有些人甚至已經把它當成是上海新的地標,一張新的城市名片了。那么,很自然地,廣大的市民就很關心世博會之后,這片園區的后續開發利用將會如何展開?這個方案現在確定了嗎?
俞正聲:方案還沒有完全確定。很多人關心展館保留不保留,這個展館嘛,按照我們世博的申辦報告和國際展覽局的有關規則,是要拆除的,原則上要拆除。
但是如果有個別國家愿意捐贈給組織方,而且我們認為有保留價值的,可以進行個別的協商。現在有些國家提出希望把展館留下來,我們正在討論中。多數國家是準備拆除的,我們也曾經組織專家對這些展館進行了評估,按照有保留價值的和可能保留的。有保留價值是指外型和結構,可能保留就是建設的基礎和結構的強度,大概有十幾個展館有這種可能。
還有一個就是規劃,“一軸四館”,這是不動的。文化中心主要是文化設施,世博中心主要是會議,主題館是展覽。中國館干什么用,還在討論。有的人主張搞高檔的展示,為什么要高檔呢?就是去的人別太多,老得電梯上下;也有人主張搞成文化設施,比如說搞一個大的公眾圖書館;也有的人主張搞成一個大的博物館。總之,中國館是要作為文化設施,或者展覽設施的。
浦東的世博園區大體上的定位是:文化、展示和商貿的一些設施。商貿設施就牽扯到土地出讓了。我們總的希望是,浦東這一塊土地出讓的收入和動遷的費用持平,也就是說市政府在這個土地收入中間,不以盈利為目標。這是什么概念呢?這塊地是很值錢的地方了,但是搞文化設施沒有多少土地收入了。土地出讓過程中,出讓的收入如果高于動遷的收入,我們就減少一點土地出讓,搞一點高檔次的公租房,或者搞一點面向群眾的、公共服務的設施,使我們的土地出讓的收入和動遷的費用能夠持平。為什么呢?因為有很多企業的動遷,他們是作了很多貢獻的,很多居民的動遷也是作了很多貢獻的。政府在這一塊的土地開發上,不以盈利為目標。浦西這片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有人主張搞工業展覽,也有主張搞這個、搞那個,規劃也沒有定。我們希望這塊地的開發和建設,能夠符合低碳的原則、節能的原則、有利于公眾性的原則,把世博園區這塊地開發好。
六、世博的有些成功經驗應該而且可能制度化和長效化
記者:另外我們知道,上海世博會這次在運營管理上運用了很多的新技術、新手段。比如說,這次園區集中應用了1300多輛各種新能源的汽車,可以說整個世博園區就是全世界一個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實驗場。俞書記感覺這次實驗效果如何?
俞正聲:這次應該說是電動車、電動公交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高強度使用。我們園區的公交車全是電動的,高強度就是每天的客流量大得不得了,園區的公交車每次都是滿滿的,過江線跑來跑去,又上坡又下坡。大規模,就是達到了上千輛。電動車換電池,進站之后兩三分鐘換完就出來了。這么大規模、高水平、高強度應用,世界上是第一次,這是非常可喜的成果。你大概緊接就問我,在市內用不用這種車?
記者:這也是上海市民很關心的。
俞正聲:我們肯定會用。
記者:據我所知,這種綠色汽車、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是很高的。
俞正聲:它的制造成本很高。我們經常在講綠色,講低碳,綠色、低碳不是沒有代價的。風電、太陽能電池,發電成本都高于煤電。但是你如果把環保成本都算上,那就是另一筆賬。電動車目前的成本遠遠高于汽油車、柴油車,這里面就有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沒有大規模使用,它的價格下不來;你越不用,那么它的價格永遠也下不來。作為政府,凡是有利于長遠發展的事情,總是要用公共財政支持它的使用。所以,電動公交車的使用,財政是要給予支持的。至于說是在哪個線上用,多長距離用,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怎么支持,這個還沒有最后確定,市政府還在研究。
記者: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新能源汽車以外,我們注意到這次世博會的交通組織協調,包括大客流的預警和引導,這方面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好,充分體現出了這種信息預測發布的效率和效果。據說這背后是一個非常科學、非常龐大的信息系統和平臺在支撐運作。
俞正聲:現在世博會上除了電動車還有多項新技術,如第四代移動通信TD-LTE,是中國移動搞的。這個技術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我們手機的上網速度會提高幾十倍。簡單地說,像你們現在的直播攝像,可以不帶線了,只帶著電池,它的傳送速率是夠的。
對于世博會的管理來說,信息系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種信息系統大概有幾種功能。一種是門票系統。世博會的門票,我們現在7300萬,不是入園人數,是票檢的入園數。拿著工作證入園的,不統計在這個數里,這跟以前的世博會不一樣,因為以前的世博會技術沒有到這種程度。這個門票上面帶著芯片,芯片過一張它統計一個數。所以,我們可以隨機地發布現在入園的數量,每天都可以發布累計的入園數量,這個票檢系統對于我們引導客流是很重要的。第二個系統,就是對在園人數的監測,現在在園有多少人,這些人中間來自上海的多少,來自外地的、某一個省的多少,每天的在園數隨時都可以判斷出來,當然這個準確性不如第一個,準確度大概有90%以上吧。第三個系統是安全監控系統,包括我們世博園區有很多隔離網,網上可以監測,空中拋物它可以報警;也包括我們在園區的這幾千個探頭,匯聚起來,就是一套安全監控系統。第四個是支持系統,就是預測的支持系統。每天入園數的預測,大部分時間都是比較準的。它是建立在這一天外地人到上海的數量,跟歷年同期的比較,當天的客流和前一日的客流比較,它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可以預測下一天的數量。
這幾個系統匯聚到園區的指揮室,有一個屏幕上顯示入園的數量,有一個屏幕監控園區的運行狀況,還有一個屏幕可以打出很多曲線。有一條曲線X軸是時間,Y軸是人數,就是入園人數隨時間的變化,跟昨天的曲線一比就可以判斷出來,過了11點左右,大體可以判斷今天的全天入園數是多少。還有一條是在園人數的曲線,它能分析出前一天高峰數是多少,出園高峰在多少,到晚上是多少。這種曲線有若干條,使我們比較準確判斷園區的各種情況。
還有一個系統就是指揮系統,我們園區的指揮中心、公安局的指揮中心、市委指揮中心,公安部前方協調組還有一個指揮中心。這4個指揮中心都可以共用的,而且這4個指揮中心有一個四方視頻會議系統,我們一開機,4家可以隨時開會通話,隨時研究問題。所以,指揮是高效的。
正因為運用了很多的系統技術,我們園區的上下情況隨時相通,指揮命令是傳達暢通的,有關信息的預測和園區人員的分布,我們對情況是心知肚明的。
記者:這次世博會無論從規模,還是觀博的人數都創了歷屆之最,而且舉辦期間又經歷高溫酷暑天氣。在這種情況下,園區內沒有發生集體性食品中毒事件,而且我們有一些成功的做法還被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建議大規模推廣。這么成功的食品安全保障,是怎么做到的?
俞正聲:從技術角度看,有兩條:一條是一些重要的產品,加上射頻的電子標簽RFID,可以判斷這個產品是從哪兒來的,可以追溯到它的根源。這對于確保食品安全是很重要的。我們世博園區的大部分產品都建立了在射頻芯片基礎上的可溯源的制度。
第二個就是中央廚房。所謂中央廚房就是在園區外建立了若干個集中加工食品半成品、或者是原料的檢驗和配送的基地。像我們世博園有六個大食堂,每天大概有10萬以上世博工作人員在里面吃飯。這些食堂是一個中心廚房供的貨,米和面都做成半成品了。蔬菜加工,都是他們進行檢驗的。這種中央廚房的配送體制,對食品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們世博期間,特別是相當一段高溫期沒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它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
這些東西,有一些應該是可以推廣的。比如說,食品可溯源、可追蹤的技術可以推廣,但是上海的農產品建立這個還可以,全國恐怕還有待時日。中央廚房的制度推廣起來就更難一點,它要增加成本。當然這個增加成本會帶來安全的成效,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這種制度,對食品安全是有很大保證的。
記者:也就是說世博會上的成功經驗,在閉幕之后,老百姓是能從中獲益的。
俞正聲:有一些是可以從中獲益的,有一些還需要創造條件。我說就是應該而且可能形成制度化和長效化。有些是應該的,但做起來有困難,因為需要付代價。比如說世博園里鮮花盛開6個月,全市要做到這點,恐怕有困難。世博廁所的清潔程度,全市都做到目前也有困難,這需要付出大量勞動,付出成本。
記者:我們廣大市民包括來上海旅游的游客還有一個切身的體會,就是今年以來上海的空氣質量有很明顯的改善,市容市貌也是多年來最好的。但是,現在大家又有一些擔心,世博會閉幕以后,一些原來的老問題會不會又“回潮”?
俞正聲:你讓我講真話,就是會有一些“回潮”的。但我們要盡可能使世博期間形成的東西制度化。為什么這6個月好呢?上海沒有關工廠啊,寶鋼、發電廠、石化廠,這些工廠都沒關。當然,一方面取決于我們多年來不斷地進行清潔生產,我們的能耗下降,像我們的電廠,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的煤耗降到280多克,這是全國領先,也是世界水平了,煤耗降了,當然污染就降了。所有電廠脫硫裝置都解決了,正在上脫硝裝置,就是把一氧化碳或者氮氧化合物降低了。“十二五”還要降低微小顆粒物排放。但是世博前、世博后這么明顯的變化,更多是因為工地。世博后的工地肯定不會像世博前那么多。所以,你說會不會完全回到世博前的臟亂狀況,不會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工地的文明管理、文明施工,這方面要加大力度。
世博各個展館施工期間,文明施工程度最好的是日本館。日本館的施工見不到揚塵,見不到臟亂,我們建交委在那里開過現場會。如果上海市中心的工地達到日本館的水平,我們的揚塵會大幅度下降。這需要制定更嚴格的規范,不能放松。要嚴格地檢查,靠群眾的監督,使我們工地的管理水平上去,揚塵下來。這是要下決心的。
七、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美好,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記者: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在世博園里也確實看到了很多美好的城市圖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像和感受。我不知道您理想中上海未來美好的圖景是怎么樣的?
俞正聲:上海應該是經濟上很發達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應該變成全國最重要的一個中心。金融中心應該是面對世界開放的,這個有賴于人民幣的國際化。生活上應該是最方便的,現在上海應該說在大城市里算是最方便的地方吧,我聽說很多女同志都很喜歡上海,生活很方便。
人口的分布應該從中心區向幾個郊區的新城擴散,而且上班也不要太遠,叫做“產城結合”。像嘉定、松江這些地方,包括寶山和閔行,它們都應該更好地實行“產城結合”。高耗能的工業,產能不一定擴大,但水平應該是很高的。所有的電廠,微小顆粒物排放應該解決,棚戶區應該基本上消滅了,馬桶應該都沒有了吧,做這些事情都不容易。總的來看,就是產業發達,人民生活應該是高水平的,貧富差距應該有所縮小,困難群體有他們適當的、有保障的生活。新的上海人融入上海,使上海成為多方面人才的融合體,這樣上海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記者:您確實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非常美好的上海的未來圖景。大家更期待能夠成為現實,能夠落實在未來城市發展過程當中。具體到現在上海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美好,是不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俞正聲:沒錯,這是我們出發點和歸宿嘛。
記者:進一步來說,“十二五”規劃中,老百姓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住房、醫療、收入、交通、環境等等,會有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能夠讓老百姓感覺到世博會的主題確實在生活當中不斷地實現?
俞正聲:“十二五”從經濟發展上看,就是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要靠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來推動我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從人民生活方面看,我們還要解決好一些重大問題。你說全解決好也做不到,要在現有的基礎上,能更大地提高一點。
住房問題,就是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分開的兩種體系。這兩種體系有關聯的,就是保障性住房轉成商品房的時候,要有嚴格的一套制度。保障性住房就是動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廉租房四位一體的體制,保障性住房這兩年都達到60%以上的開工面積,明年我估計還能保持60%以上的開工面積。這么多開工面積,連續三四年下去,保障性住房會成為我們供應的主體,會促使我們的市場發生很大的變化。
我們面臨的第二個大問題,還是就業問題。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多年輕人他們最關心的是就業的問題。就業的問題取決于產業的發展。沒有經濟發展就沒有就業,我們要形成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和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努力創造更多高端的就業機會,使大學生們有更多的高端就業機會,當然收入就會高一點。高端就業機會多了,低端服務型的市場也會蓬勃發展,這樣各得其所。收入和就業是密切相關的。
第三個大問題,我管它叫做“兩個二元化”,一個是城鄉的二元化,一個是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的二元化。怎樣更快地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的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怎么通過培訓,使他們有更多的、較高收入的就業機會。同時要增加他們的財產性收入,包括我們村里的集體所有制財產,怎么樣把它更規范,包括怎么樣鼓勵農民,在現有的集體建設用地上,蓋一些租賃的房屋。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也包括在集體土地收入中間,通過多方面增加他們的財產性收入。當然還有一方面,就是增加經營性收入,包括農業現代化生產方式。現代化生產方式,不光是農業的機械化,也包括它的配送方式、流通方式、供給方式,如果更多地建立起向菜市場的直供體系,那么菜農的收入就會比現在高,供應方式的改變,也會提高農民的收入。第二個二元化,就是外來人口的融入,不光是文化水平高的,產業工人也要更快、更多地融入上海。上海的戶籍政策門還要開得大一點,這樣使上海變得更加和諧。
第四個方面就是社保制度。我們現在的社保制度,有城保,有面向農民工的綜保,有失地農民的鎮保,還有農保。要逐步縮小差距,使在上海的人收入有所保障。
交通問題,要進一步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醫療問題,中央部署的醫改,我們明年開始要逐步落實到位。這些方面,“十二五”規劃都有反映。但講老實話,縮小貧富差距也好,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也好,恐怕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做到。
記者: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而奮斗,這也是您一直強調的群眾路線的一方面。
俞正聲:特別是要考慮低收入群體,要回應他們的需求,他們關心什么,想什么,怎么幫助他們更好地改善生活。
八、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民和干部能夠應對這么困難復雜的局面,我們也一定能戰勝未來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記者:俞書記,為了表達感謝,對于所有投身世博的人員贈送一個世博紀念章,我想您應該也有一枚,我們很想知道,當您在珍藏這枚世博紀念章的同時,還會珍藏一份什么樣的世博記憶呢?
俞正聲:紀念章的發放是給參與者,所謂參與者不是參觀者,或者準確地說是參與組織工作,作為組織方的參與者。當然具體的發放有詳細文件的規定。紀念章的發放是向廣大的參與世博的、組織工作的同志們,一個是表示感謝,第二個是想給他們留作一個紀念。
你剛才問我,拿到紀念章有什么感想?我拿到紀念章就會把它放在抽屜里了,因為我們當前面臨的工作,經濟形勢也好、社會問題的處理也好,都有很多的難點。要克服這些難點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世博會結束以后,我的腦子很快(甚至在世博會舉辦到后期)就已經轉到了“十二五”,現在轉到明年經濟工作。當前經濟工作有很多的難點啊,怎么應對。
無論是實現“十二五”的規劃,還是應對當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經濟形勢,包括農產品價格的,目前出現的一些漲勢,都是不能掉以輕心的。特別是在市場化程度很高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調控,這都是一些非常艱難的任務。上海的經濟轉型嘛,就更艱難一些,它涉及到體制、法制和我們國家對外開放的程度。但我想,我們世博會期間,上海的市民、上海的干部表現出的良好的素質,應對這么困難、復雜的局面,都能做出超出我們很多人預想的工作水平,我們未來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還有什么不能被我們戰勝呢?我想,這是世博給我一個巨大的教育,也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使我堅信,我們上海一定能夠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我們的干部,一定能夠不辜負上海市人民的期望,我們上海市一定能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記者:所以可以說您又收拾起世博心情,重新出發了。
俞正聲:恐怕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腦子里全是當前和明年的工作,任務很艱巨。
記者:我想不管怎么說,無論是對于世博的參與者也好、參觀者也好、參展者也好,這段難忘的世博記憶我相信會被永久珍藏。
俞正聲:世博肯定是引起人們很多深情回憶的一個盛大的活動。我想等我退休的時候,這段生活會給我留下很多的回味。回味跟我一起工作過的戰友,回味我們克服的很多困難,回味世博給上海建設帶來的推動,對上海發展帶來的機遇。
記者:謝謝俞書記接受我們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