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2020前景
在《日本對華綜合戰略》報告中,日本專家首先對中國在2020年的前景進行了分析,并認為在“成熟大國”、“霸權大國”、“未成熟大國”、“不穩定大國”等可能性中,中國最有可能成為“未成熟大國”,即國內存在矛盾及社會問題,經濟增長一時放緩,但能夠持續發展,繼續朝著政治經濟兩方面的世界性大國邁進。
在此基礎上,研究會提出如下建議:(1)為了亞洲地區的穩定繁榮,“定期召開日美中首腦會談”,“在強化日美同盟關系的同時實現日中戰略伙伴關系”;(2)為推進長久的對華外交,“強化日本對外信息傳播能力”,“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強化日本的防衛能力”,“實施重視質量的留學生政策”;(3)為防止日中利害沖突演變為爭端,主張“在政治、安全領域定期召開高層次磋商”,“推進有助日中雙向理解近代史的歷史研究”;(4)為促進雙贏合作關系,“進一步促進在環境節能領域的合作”,“積極吸引中國資本、投資家、游客”,“繼續實施有助于提高中國民眾生活水平和法治程度的援助”。
日本對華綜合戰略研究會會長渡邊昭夫說:“該報告歸納了今后10年日本應該如何與中國相處的意見。”
突破典型日本思維
對此,王少普說,從報告內容來看,它站在一個維護與發展日本長遠戰略利益的角度來考慮中日關系。這種角度與日本政府與中國政府建立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角度是吻合的。所以,這份建議書有可能會對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
王少普說,《日本對華綜合戰略》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典型的日本思維。“日本思維的特點是注重實證,戰略層面的思維相對較弱。現在,這份建議書從戰略的高度出發考慮問題,恰恰反映出其突破日本傳統思維的特點。”他說。
此外,王少普還說,從建議書的立場和內容上看,首先,可以看出是希望日本政府將中日關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加以處理;其次,這份報告主要從比較長遠的戰略高度來考慮中日關系。此前,中方一直主張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兩國關系,但日本卻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對“戰略”一詞有所顧慮。安倍晉三訪華期間主動提出與中方建立“戰略互惠關系”,得到了中方的支持。
此外,報告也比較注意從整個亞洲地區的繁榮和穩定的角度出發,提倡在多邊合作框架下推動中日關系。但是,王少普也說,盡管如此,與中國的立場仍有分歧。不過,只要雙方都能站在戰略的高度,以中日關系的根本利益為重,加強合作,未來的中日關系還是很有希望的。
日本智囊16條(上)
王國培
為實現亞洲地區的安定和繁榮的建議:
1.提議召開中日美首腦會議,并使其常規化。雖然中日美關系對亞洲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但除國際會議之外,還未有三國首腦間進行戰略對話的專門場合。為構筑一個框架使三國相互為地區安定和發展負起責任,日本應當率先提議召開中日美三國首腦會議。實現三國首腦會議,日美中各國間存在的不安和疑慮將得到釋解。中國對日美同盟的強化感到威脅,認為這是在封鎖中國;美國對近來亞洲共同體的討論甚感憂慮,認為這將會引向排擠美國的趨勢;而日本對在關乎本國利益的問題上中美私自討論很是不安,等等諸如此類的疑慮和不安將因為三國首腦會議的常規召開得到釋解,并對三國信賴關系的釀成產生積極作用。此外,這也和福田首相提倡的“日美同盟與亞洲外交共鳴”保持一致。
2.在強化美日同盟、美日澳戰略對話的同時,要努力實現中日戰略友好關系。在強化日美同盟并商討如何提高同盟在亞洲地區整體地位的同時,應當努力向中國說明,日美同盟、日美澳戰略對話并非是為封鎖中國,以排除中國方面的疑慮。比如,在日美或日美澳進行共同演練的活動中,邀請中國以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參與。
3.要積極探討并努力推進東亞地區合作框架。日本應積極發言討論建立東亞地區合作框架,以便在推進地區經濟整合、解決多國間問題(環境、恐怖主義、傳染病等)時能夠拿出有效措施,最好也能邀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參與,與會國家可適時變動。擔心中國影響力過大、認為日本應在東亞合作方面消極對應的想法對日本是有負面作用的。另外,東南亞各國采用的是在大國間獲取平衡的傳統政策,特別是在安保方面,多國合作框架也使大國無法獨斷專行。
4.關于長遠目標,要積極提倡東亞地區和平的制度化。日本在戰后成功奉行和平主義對日本和世界是一段有益且意義深遠的歷史。無論修改憲法的討論將帶來什么結果,日本都不應從放棄武力行使權這一原則中掙脫出來。但必須認識到一點,光自己宣布放棄行使武力,無法充分保障國家安全。因此日本的長期目標應該是構筑一個框架,使大家相互不行使武力。
為推進日本主動長期的對華外交的建議:
1.為提高日本對外傳播能力,要爭取民間合作,使政府的對外宣傳體制得到強化。在媒體發達、輿論動向也會給外交政策造成極大影響的現代社會,宣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政府相關機關、外務省、國際交流基金、文化廳、NHK等都在負責對外宣傳,經濟產業省也在做宣傳工作,但都是個別活動,并沒有基于一個統一思想的統一實施,因此效果不大,消息缺乏一致性。相關部門應當新設一個場所,以定期對外宣傳。此外,政府在培養負責宣傳的專家的同時,也應當積極啟用民間的專家學者。對中國人宣傳,使用中文傳播非常重要,不過海外媒體特別是歐美媒體的新聞傳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華政策。然而很遺憾,和日本的經濟及教育水準相比,日本人執筆的東西很少在海外媒體上登載。語言表現力差,與媒體的溝通力差是重要原因。因此,當日本的有識之士或政治家希望向海外媒體傳播思想和消息時,應該有一個服務組織來提供情報,負責和媒體聯絡,進行翻譯校正等。此外,為強化日本的聲音,也可以制作一本國際發行的言論雜志。屆時,應不論國籍起用國際評價高的編輯為主編。例如,如果是一本以中國為對象的雜志,應用中國人主編。
2.在內閣設置常規部署,投入大量智力資本,制定對華戰略。在內閣官房中,目前并無專門制定地區戰略的部門或組織。應設置一個以內閣為核心的專門組織,制定和實施在中國、東北亞、美國、東南亞、大洋洲、西南亞等各地區的地區戰略,以便在出現形勢變化時能夠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同時,要努力調整國內的進行中國研究的一些研究機構和企業活動,使其成為有機整體。對日本外交而言,中國的重要性今后將與日俱增,因此在對華研究領域應當投入更大資本。在研究中國時,應當注入健全的競爭理念和持續的注意力。近代以來,日本緊隨歐美豪強腳步,對其進行了熱心的研究,然而對亞洲實際上卻并沒有認真對待。對中國的研究是個例外,保持了長期的傳統。不過,戰后到兩國正常邦交化為止是一段空白,國民對中國的理解十分匱乏。在兩國建交以后,中日關系有時過度情緒化,談不上相互理解。雖然理解中國是件困難的事情,但拋棄偏見必不可少。最初視中國為威脅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研究是為了應對中國,應對是向中國傳達日本的正確信息,是讓中國理解日本對華中政策的根本是協調。
3.為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努力構筑日本的防衛能力。為維持日本適當的防衛力,必須努力進行防衛力構筑,以應對變化的國際形勢和新威脅(恐怖主義等)。為避免東亞地區軍備競賽,努力進行對話建立信賴關系固然有用,不過如果日本怠慢自身防衛力的提升,使得區域軍事平衡發生急劇變化,誘發一些國家的冒險沖動也不無可能。首當其沖的課題就是離島防衛能力的強化。
4.推進重視素質的留學生政策。關于中國留學生,一味增加人數不是目標,而是充實選拔制度和獎學金制度,努力使更優秀的學生來到日本。此外,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目前存在很多負面印象:“畢業后難就業”、“日本企業晉升困難”、“在日本取得的學位評價沒有歐美高”等。對此,我們應探討為留學生畢業后生活和就業提供幫助,以消除這些印象。讓高中生等來日本生活2-3個星期過夏令營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不少中國人說,親自去一趟日本,會發現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樣。讓關心日本的中國人都來看一看真實的日本。(黃力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