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休會一天,這也標志著大會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自7日會議開幕以來,各方代表已從最初的展示期望、隨后的觀點交鋒,逐步進入到對協議草案的核心討論之中。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曾將此次哥本哈根大會分為三個階段,主角分別是談判代表、各國部長和政府領導人。現在,各國部長在周末紛紛抵達。人們正期待他們能在前一階段展示期望和觀點交鋒的基礎上商定各種實質性問題,以便各國政府領導人在最后的峰會上一錘定音。
期望目標一致較高
在大會頭兩天,各方代表著重利用會議發言和新聞發布會等機會闡述己方對會議的期望??偟膩碚f,絕大部分國家都希望本次會議能夠達成一份長期的具有約束力的協議。不過,這并不包括美國。
德布爾在開幕致辭中說,這份協議的內容應該包括減緩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資金、技術、保護森林和能力建設等多個方面,而且應該“在會議結束當天就可以立即開展實施行動”。
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致支持這個目標,并提出了各自的期望細節。代表非洲國家的阿爾及利亞外交官杰穆艾·卡邁勒說,這份協議應該提供新的、額外的、可持續的、可預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東南亞國家聯盟也在一份聲明中說,新協議應該規定長期的行動目標。
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倫也表示,哥本哈根會議應該達成“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并“包含《京都議定書》的所有基本要素”。
只有美國代表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在哥本哈根達成一份“法律條約”非常困難,會議結果更可能是“政治宣言”。美國退出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有法律效力的協議《京都議定書》,其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還重申:“我們肯定不會重返《京都議定書》?!?/p>
蘇丹高級外交官易卜拉欣在代表“77國集團和中國”發言時指出,哥本哈根會議不能只有一份類似“政治宣言”的結果,而是應該為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和資金支持做出具體規定。兩年前簽署的“巴厘路線圖”早已為哥本哈根會議做出了這樣的明確規劃,現在會議各方要做的就是將“巴厘路線圖”的規定完全落到實處。
“建設性”爭論推動會議前行
雖然各方都有達成協議的良好愿望,但在減排目標和資金支持等核心問題上,各方觀點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激烈爭論。但正如大會主席康妮·赫澤高所說,各方認真坐下來談判,出現爭論也是“建設性”的。
在減排目標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本次大會需要確定發達國家到2020年的中期減排目標究竟是多少。按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測算,這一目標應該是減排25%到40%,發展中國家普遍要求發達國家減排40%。
美國和歐盟等目前承諾的減排目標與上述要求還有差距,如美國宣布的減排目標折算后還不到4%。歐盟也仍然堅持減排20%、如大會達成協議則增加到30%的觀點。目前尚未見到有關各方在這個最核心的問題上有松動跡象。
資金支持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歐盟11日宣布說,將在2010年至2012年間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24億歐元的援助資金,幫助它們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不過,這與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還有距離。如最不發達國家認為,發達國家的資金援助應達到它們國內生產總值的1.5%,這將超過每年3000億美元。蘇丹外交官盧蒙巴·迪亞平在代表“77國集團和中國”發言時也表示,歐盟允諾的資金“不是個大數目”。
但這一積極行動的方向還是受到了歡迎。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蘇偉說,現在至少能看見天上有個餡餅了,我們期待它能夠盡早掉下來。
此外,大會還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如發展中國家內部在控制溫度上升幅度目標上出現了一些分歧,現在廣泛討論的是2攝氏度目標,而一些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非洲國家和小島國則提議1.5攝氏度的目標。
一些新的應對氣候變化觀點也出現在大會上。如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建議,將人口問題寫進大會的成果文件。她說,中國在過去30年里少生了4億人,以此推算,每年減少約1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在氣候變化談判中,有必要算好這筆人口賬。
“主席草案”開啟核心討論
在12日晚間的新聞發布會上,大會主席赫澤高說,兩個特設工作組的主席日前分別提出各自草案,標志著“大會真正開始了核心討論”。
其實,大會第一周出現了多種草案,被一些媒體稱為“草案的戰爭”。首先是一份見不得光的“丹麥草案”。大會第二天,西方媒體“泄露”出主辦國丹麥提出的這份協議草案,試探發展中國家反應,希望影響大會輿論。
這份草案對發達國家到2020年的中期減排目標未提出具體要求,卻要求發展中國家的總體排放量應在某年達到峰值,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猛烈抨擊。在暗箱操作、不透明等各種質疑下,丹麥出面申明這份草案“根本不存在”。
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說,只有大會主席在參會方要求下提出的文件才算是正式文本,“丹麥草案”從來沒有以任何方式擺在談判桌上。他并沒有否定“草案”的存在,認為這可能是會議有關方面“為工作方便而自備的文件”。
“丹麥草案”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基礎四國”準備的草案也適時流出,太平洋島國圖瓦盧更是代表小島國正式提交了一份對《京都議定書》的修訂案,強烈要求發達國家加大減排力度,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應。
11日,《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的兩位主席分別提交了自己的官方草案。其中,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的7頁草案當天就被媒體泄露,引發熱烈討論。12日,大會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兩份草案的內容。
《京都議定書》工作組的草案共27頁,其中關于各國減排目標的表格多是空白,像是等著第二周談判做“填空題”;而長期合作工作組的7頁草案中列出了若干選項,如溫度控制目標是2或1.5攝氏度,發達國家到2050年長期減排目標有75%至85%、80%至95%、超過95%共3個選項,更像等著人們做“選擇題”。
德布爾和赫澤高在12日晚聯合舉行了第一階段“收官”新聞發布會,兩人均表示“主席草案”收到的反響良好,為下一步談判提供了討論基礎。當晚,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蘇偉也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對兩份草案表示了歡迎。
赫澤高說,雖然13日是星期天,沒有正式會議,但現在已經有各國部長陸續抵達,“他們仍然會很忙”。
德布爾說,部長們帶來了良好的意愿,但還需要將此轉化為行動,這樣才能保證各國領導人在最后的峰會上簽署一份有意義的協議,“這樣我們才能驕傲地離開哥本哈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