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關僅僅5%的抽查率,我國有的海關一天還可以查出千余件走私文物。那么,以此類推,中國文物每年大約會流失多少?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鄧媛) “干嘛要買回來?中國政府這次就是做得好。”年逾80歲的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談到佳士得公司拍賣圓明園獸首一事,音調不由自主地高了很多。“它們的高價就是炒作出來的,依我看,還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現在流失出去的文物上,至少法律上也有依據。”老人激動地說。
謝辰生迄今都在懷念1949年建國伊始時的社會風氣。“那時候,哪那么多‘一切向錢看’啊!”在新中國政府對禁止文物流失的三令五申下,中國文物進入了較好的保護時期,所回購的海外流失文物數量也遠遠超過了近30年的文物回購。根據謝辰生的研究,真正結束了中國文物外流歷史的就是1949年。
但是好景不長,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盜墓現象、文物走私現象屢禁不止并日日升溫,使得中國現存珍寶又開始了漂泊異鄉(xiāng)的“旅程”。謝辰生把文物不斷流失的原因歸結到“市場化后的思想腐化”上,但吳樹并不完全同意。這位北京資深記者歷時5年對中國文物走私市場進行了暗中調查,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技術性瓶頸和政策瓶頸才是中國文物繼續(xù)向外流失的雙因。”
海關日查走私文物千余件
吳樹的調查從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開始,這里是目前中國主要的古玩聚散地。吳樹發(fā)現,潘家園所經營販賣的“文物”既有贗品,也夾雜著真品。“您這‘寶貝’不會是騙我的吧?”“怎么會?你這是不成心要吧。”和商販幾番對話下來,吳樹逐漸摸清楚了這些“舊貨”的來源。“總體有4種來路。”他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道,“一是文物販子走街串鄉(xiāng),到老百姓家里收購一些祖?zhèn)骰蚺嫉弥铮欢且恍├细G址、老作坊專門仿古所得;三是家傳或市場上倒騰的舊對象;四是盜墓所得。”
其中,仿制的贗品往往是“暗助”中國珍貴文物流失出國的“最佳掩飾”。“你知道嗎?全世界迄今都沒有一個專門針對文物的鑒定設備。C14檢測原是應用于地質勘探的。”
調查過程中,一位海外華人的獻寶經歷令吳樹感觸良多。澳籍華人寧志超本打算將祖?zhèn)鞯膬芍辉嗷ㄔ讫埣y象耳瓶捐獻給故宮,以了母親遺愿。不想,在經過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陶瓷鑒定家李知宴、李輝柄等國內頂尖文物專家鑒證后,仍被故宮婉拒。理由是:不同的鑒定方法可能存在疏漏,所以不能確保其真為元代珍貴文物。
“我只是由此想到,連權威專家都不能確定真?zhèn)蔚奈奈铮搅肆魍P口怎么被攔下來。”吳樹說。
這是我國海關查禁文物流失過程中難以跨越的技術性瓶頸。吳樹到香港的古玩市場考察了一圈后更加沮喪,他發(fā)現,香港市場上現今已全部是新中國成立后流失出去的文物。一位海關工作人員告訴他,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趨繁榮,海關的物品檢查大多以抽檢方式進行,抽檢比例一般為5%。“我翻閱了海關總署的記錄后特別震驚。”吳樹估算,“在這么低的抽查率和鑒定率下,竟然有的海關一天可以查出千余件走私文物。”
那么,若以此類推,中國文物每年大約會流失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