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羊城晚報記者陳曉璇、實習生阿潤報道:近日,廣州有學校鼓勵小學生在家里養小動物,以此來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愛心。然而,不少家長卻為此傷透腦筋,以衛生或健康等借口反對孩子們這一愛好。
孩子喜歡寵物成家里難題
家長黃女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春天到了,學校鼓勵孩子們養蠶寶寶,孩子吵著要買,讓不喜歡昆蟲的黃女士很頭疼。“我家女兒養了一群蠶寶寶,家里整個冰箱都塞滿了桑葉不說,最主要的是我自己看到軟綿綿的蠶寶寶就惡心。”年輕媽媽阿云也說,她堅決讓女兒快把蠶寶寶扔掉。
羊城晚報記者在東風東路小學隨機采訪了20個小學生,有19名同學都表現出對寵物的喜愛之情,但是多數都遭到家長的反對,無法實現養寵物的心愿。五年級學生陳雋曾經養過鸚鵡、金魚、倉鼠、小雞、小鴨,為此她沒少被媽媽批評,現在這些寵物中碩果僅存的只有金魚。她說,父母反對的原因就是打理寵物要花時間,而且會讓家里又臟又亂。
家住西華路的張女士說,今年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很喜歡養小白兔,但她覺得這樣過分溺愛寵物,會讓兒子從小變得跟小白兔一樣膽小,而且性格越來越柔弱。并且兒子每天一放學就把功課丟在一邊,跑去照料小白兔和逗它玩,真的得不償失。“我打算強硬把小白兔送給別人養了,不管他同不同意!”
江女士則認為,寵物身上很容易滋生細菌,會讓小孩生病,而且當孩子與寵物產生深厚的感情之后,寵物一旦丟失或者死掉會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
很多家長都反映,學校培養孩子對生命的興趣是對的,但最好不要鼓勵孩子養動物。
東風西路小學的陳老師則認為,讓孩子們養小動物,有利于培養孩子們對事物的觀察,在不影響功課下細心照顧它們,能養成孩子們做事細心、耐心的習慣,而且培養他們對小生命的愛心。父母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才對。
獨生子女因孤獨喜愛寵物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發現,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里,寵物成了孩子們慰藉心靈的角色。三年級學生歡歡告訴記者,家里父母都是做生意的,自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和奶奶說很多事情她都不理解,還不如對小狗狗說。
“我們在學校有同學一起玩,但回到家卻常常一個人,養幾條春蠶或者一只鸚鵡,有時我們就能跟它們說說話,給狗狗做衣服,或喂貓貓吃飯,都是很有趣的事,也能打發孤獨的時間。”四年級小學生梁子敏說。
有幼兒專家說,獨生子女喜愛和寵物交流,這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問題。有的是因為和父母溝通失敗,有的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冷遇,還有的是在校園比較內向,沒有什么朋友,回家需要有一個忠實的朋友。寵物就充當了這個角色。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恰恰是我們的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專家告訴記者,如果父母的態度過于強硬,還會給孩子進一步造成對生命毫不重視的感覺,后果可能很嚴重。
假如家里真的不具備條件養小動物怎么辦?東風東路小學的梁老師建議,家長可以把家里的條件跟孩子攤開講,并且教育孩子:“養寵物如果不適當,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小動物,可以多帶他去動物園走走,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告訴他們,“愛小動物,不一定非要買回家養,讓它們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里才是最好的。” 同時也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和自己一樣都是喜歡小動物的。在父母持續的引導和影響下,家長與小孩之間就容易消除因養寵物帶來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