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大中華火柴公司創始人劉鴻生
李涌金
近來,凡是經過上海長風生態商務區的大渡河路、光復西路路口,人們會看一組火柴盒造型的建筑物,上面的巨龍圖案給壬辰龍年增添新年氣氛。如今火柴已漸去漸遠了。這種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取火用品,雖然存世僅一百多年,但小小火柴,它是一個縮影,濃縮了人類文明進步的里程。在封建落后的舊中國,當“洋火”大舉入侵中國市場,上海的民族企業家奮起抗爭,積極投身于民族工業的振興和發展,終于自制生產出了有中國特色的民用火柴。
壹
“洋火”進國門
人類最早的取火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相傳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民“茹毛飲血”的生活,掀開了人類文明發展史的重要一頁。
三千多年前的青銅器時代,人們利用太陽能聚光生火的原理發明了陽燧取火,將易燃物引燃而“取明火于日光”。到了鐵器時代,人們用鐵片制成火鐮,擊石取火。這種原始的取火方式整整持續了幾千年。
公元57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一群宮女用土制的方法,在木片尖上粘些硫磺,用它引火點燃油燈和爐灶,稱它為取燈。由于取燈具備了火柴的某些元素,可以說它是現代火柴的雛形。
1827年,英國人約翰·沃克發明了摩擦火柴。由于摩擦火柴有毒又易燃,有人稱它為不安全火柴。1855年,瑞典人倫特斯特路姆兄弟倆發明了安全火柴。他倆對火柴的原料和使用方法進行改進,把三硫化二銻等粘在木條上做成火柴棒,把赤磷涂在火柴盒側面上,兩者摩擦才能起火。由于把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分開,大大增加了火柴生產和使用的安全性,所以人們稱之為安全火柴,率先在西方國家推廣使用。
西方諸國發明的現代火柴,是有史以來最方便的取火工具,是人類千萬年來苦苦追求和尋找的文明之火,給人們勞動和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
道光年間,西方國家將火柴作為高檔的禮品,進貢給道光皇帝,洋玩藝引起了大清上下一片驚嘆,清人孫玉璋撰《異聞瑣錄》一書載:“道光間,英所貢雜物,多瑤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嘆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奇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一時間,皇親國戚和重臣富商趨之若鶩,爭相使用洋火。外商見有利可圖,于是將火柴作為商品大量進口中國市場。針對洋火大舉進入,我國民族企業家積極投身于民族工業的振興和發展,自制生產有中國特色的民用火柴。
劉鴻生(1888年-1956年),上海著名愛國實業家。他在商海叱咤風云,30歲就成為百萬巨富。1920年起走上實業救國道路,從當開灤煤礦買辦轉為創辦實業,建立了蘇州鴻生火柴廠。
但僅憑股本12萬元的小小鴻生火柴廠,難以與洋火抗衡。劉鴻生便注重發展規模生產,決意做大做強企業。他提出了同業合并、厚集資金、協力圖存的倡議,說服上海熒昌火柴廠和周浦中華火柴廠兩家民族企業,于1930年7月合建了頗有民族象征和名稱的上海大中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一下子擴大為191萬元,劉鴻生任總經理。三廠合并后,資力雄厚,銷路擴大。1931年起大中華公司又先后并購九江裕生廠、漢口燮昌廠、鎮江熒昌廠、杭州光華廠和浦東東溝梗片廠,資本增至365萬元,年產火柴十五萬箱,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民族火柴企業。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四川中路33號中國企業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