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故宮大銅缸上被人留下的“到此一游”。(資料圖)
提起旅游不文明行為,市民都可以列舉出許多。尤其是在出境游時,一些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如大聲喧嘩、隨意插隊、亂涂亂畫、亂扔垃圾、隨地便溺,甚至不服從導游安排直接脫隊讓團隊遭受異樣目光,并且對景區景點的管理造成困擾,甚至有可能影響國家形象。在10月1日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首次以法律條文對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進行了明確禁止。可是,只有規定沒有處罰,因此業內人士呼吁盡快出臺更為詳細的細則。
1.
名勝古跡屢遭“到此一游”毒手
今年5月,埃及盧克索神廟3000多年歷史的古跡上突現“×××到此一游”的漢字,經過人肉搜索,寫下這幾個字的是南京一學生。此事一經報道,讓國人羞愧。國家召開相關會議,指出部分游客素質和修養不高,旅游景區亂刻字、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有損國人形象,影響比較惡劣。要倡導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樹立中國游客的良好形象。
然而記者從各種報道中發現,國人旅游的不文明隨處可見。就以“到此一游”來說,國內名勝古跡幾乎都遭毒手。今年2月,在故宮太和門附近的一口大銅缸上,發現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而長城上,隨處可見各種涂鴉。記者從市內多個景區了解到,目前游客的素質普遍在逐步提高,但一些不文明旅游行為仍時有發生。“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游人太多,為了維持秩序和清潔園內衛生,每到節假日除了環衛工全天候跟蹤打掃外,景區內所有員工也都要上班搞衛生。”某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2.
《旅游法》禁止旅游不文明行為
相對于以往的無人管,景區管理者期待《旅游法》的實施。因為在旅游法中,明確提出了禁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旅游法》第十三條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
據了解,本法中所指旅游文明行為規范,主要是指中央文明辦與國家旅游局于2006年10月公布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而對于刻畫、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行為,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本法第四十一條還規定,導游和領隊應當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釋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勸阻旅游者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
3.
呼吁出臺細則規定如何處罰
對于《旅游法》針對旅游者不文明行為的明令禁止,市民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非常必要。我市一位經常帶出境團隊的導游高女士告訴記者,帶團出游,最怕游客不守時,但有些人卻經常拖后腿,影響整團的游玩進度。游客在報團后都會拿到游客須知,領隊及當地導游也會在路上反復強調當地注意事項,但是如果游客真有不文明情況出現,也不能對其硬性要求,只能盡量勸導。業內人士認為,不管是將不文明行為作為一種道德約束,或上升到法律層面,都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文明教育。
但是記者了解到,目前,《旅游法》中對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雖然進行了禁止,卻沒有相關的處罰方式,也不知道該由誰監管。因此,業內人士呼吁盡快出臺關于《旅游法》的細則,將責任明確,如發現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應當進行相關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
刻畫、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新聞鏈接
旅順口區整治旅游亂象
投訴率同比下降超50%
近期是我市旅游旺季,伴隨著《旅游法》即將實施,旅順口區集中開展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聯合執法行動。目前該行動已進入重點整治階段。
旅順口區組織旅游局、城市建設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港口與口岸局、交通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消防大隊等相關成員單位組成的區旅游聯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6月中旬以來,各成員單位分別在旅順南路塔河灣路段設立了旅游車輛臨時檢查點;在勝利塔、友誼塔的主要游客集散地設立了游客溫馨提示牌;聯合對景區門票的明碼標價、服務態度進行檢查,重點打擊掛靠承包、無資質經營、欺詐和強制消費等問題,依法取締了路邊無資質的旅游咨詢服務站;聯合對區旅游行業、旅游服務場所開展旅游安全大檢查;加強對區14家旅行社及門市部的日常業務行為、車輛使用等情況進行檢查;聯合對星級飯店的消防、監控、食品衛生狀況,應對自然災害、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等情況進行了檢查;取締和提出整改一批旅游經營單位和旅游經營行為。
目前,旅順口區旅游景區內黑車、黑導及拉客、宰客現象和非法“一日游”旅行社來旅順次數明顯減少。據大連市旅游質監所反饋,今年旅順旅游的投訴率較去年同比下降50%以上。今年上半年,該區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0%。(本報記者盧真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