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彝族歷史上曾有“六祖分支”事件。據彝文文獻記載:大約春秋末期,一場洪水過后,彝族人曾分成六個部落,由始祖阿普篤慕的六個兒子帶領向不同的方向分開。
其中梅葛故鄉——馬游地區的彝族,服飾色彩鮮艷,上衣以紅、白、藍布鑲嵌,貼五彩花瓣,衣腳飄絲須,須上五色彩珠,帽繡花鳥圖案,鏈端系銀鈴。
艷麗繽紛的配色是來自于彝族幾千年的審美沉淀,那些古老的繡片就像一個時間醞釀出來的生命,有一種歲月的韻味。“懷胎”越久,就越會厚重。
彝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會拿筷子就會繡花”能否繡出美麗的服飾,是衡量彝家女子心靈手巧的重要標志。在彝家的村寨里,每一個女孩子大約從四、五歲起就在大人的指導下學習刺繡了。從簡單的花邊,單一的繡片開始,挑花、扣花、十字繡、平繡等手法,“點、線、面、角”相互交融,藝術化的成就了一件件艷麗多姿的彝族刺繡。節日盛裝,婚嫁禮服的完成要耗時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光景。一針一線傳遞時間也滲透著生命
那些被放在相框里、博物館里的手工精品,慢慢隔絕于我們的生活,淹沒在現代化的潮流中。隨著時光的飛逝,就越發突出了稀有的、珍貴的、最后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