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北京龍潭廟會,來自吉林的王成全以4萬元租價租下龍潭廟會一個攤位賣烤鱷魚肉,攤位前吸引不少年輕人駐足。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叔坤
昨日,北京龍潭廟會,來自安徽的吳從葉(左)與合伙人孫樂義以7天11萬元的租價租下龍潭廟會一個攤位賣茶湯。
昨日,龍潭廟會北門附近,烤鱷魚肉攤位吸引了廟會游客圍觀。
逛廟會干什么?吃,可能是多數人的最大樂趣之一。羊肉串、爆肚、炸灌腸、杏仁茶湯……這些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在廟會的地位仍舊不可撼動。而一些新潮食品則喜歡在廟會上揚揚名,前些年刮了幾年港臺風,這幾年則出現了更多異域風情。今年就有人把鱷魚肉再次帶上廟會,吸引愛挑戰的“吃主兒”。
20年來,盡管從沒離開過食品攤位,但廟會“資深”攤主孫樂義也嘗試過多種經營。“羊肉串等等,全都賣過,后來賣的人多了,就不賺錢了,還是干自己拿手的。”盡管自己的工作已經轉做他業,但“茶湯”仍是孫樂義的廟會拿手好戲,每年廟會成為他展示手藝的唯一秀場。身邊的攤主,都是孫樂義的熟人。“北京廟會擺攤的都是一個圈子,生人進來不賺錢就不做了;留下來的,肯定都能賺到錢。”他說。
從東單廣場夜市小攤主到龍潭廟會“標王”的鄰居,孫樂義近20年的廟會擺攤生活里,“看遍了時代變化”。這些年來,他租的攤位已從4000元漲到了11萬,而他的茶湯價格也從一碗7毛飛躍至15元,漲了快20倍。
與孫樂義不同,廟會“新人”王成全走的則是新銳路線—賣烤鱷魚肉。
生意“靠地段和吆喝”
孫樂義的茶湯攤位在龍潭公園西北門邊上,緊靠“標王羊肉串”。攤位上,茶湯、爆肚、灌腸一字排開,孫樂義不停吆喝著,“隆福寺茶湯,十五一碗”,聲音已顯沙啞。
廟會上的其他茶湯鋪大多也打著“隆福寺”的招牌。孫樂義說,自己在隆福寺混過,大家無非都是個噱頭,茶湯的口味也大同小異,生意好壞基本是靠地段和吆喝。
1988年,20歲的孫樂義從安徽老家來到北京,在某茶湯鋪打工一年后,學會茶湯手藝的他“自立門戶”,擺起了路邊攤。
自立門戶后,他先在東單廣場的北京首個夜市上擺攤。幾年后,該夜市被取消,他又轉戰至隆福寺,在隆福寺擺攤賣茶湯。在他的印象里,那正是北京路邊攤最光輝的時候。
約十年后,隆福寺的路邊攤位也被取締,大部分傳統小吃店都搬進了商場。再三思量后,孫樂義決定改行,到某機電維修公司上班。
改行之后廟會重操舊業
每年一次的廟會,對于早已改行的孫樂義而言,是自己茶湯手藝唯一的表現機會。
改行后,孫樂義發現廟會上仍可重操舊業賺外快,于是開始在北京各廟會擺攤賣茶湯。他的茶湯鋪,掛著“隆福寺”的招牌,叫來家人和親戚幫忙。
在廟會擺了超過15年茶湯攤,孫樂義最早的攤位費用只有四千塊,“那時候擺七天也賺不了多少”。而今年,報名參加龍潭廟會的攤位競標時,他一咬牙拿出11萬,拿下了“標王”隔壁的攤位。
與攤位費暴漲一起,茶湯價格也開始飆升。最開始,茶湯一碗只要7毛錢,最貴也不會超過1塊;而現在,孫樂義的茶湯價格每碗15元,“不是我們賣得貴,七天11萬,只能比外面貴”。
截至昨天17時收工,孫樂義的11萬攤位費終于大概回本,廟會還剩兩天,他掰著指頭算算,一天至少能賺三四千塊錢,這樣下去,孩子高中學費能解決。
稀罕鱷魚肉上市博眼球
龍潭公園北門附近,賣烤鱷魚肉的王成全今年把攤鋪從石景山搬到了龍潭廟會。
王成全的鱷魚肉鋪掛著“特許經營”的牌子,五個鱷魚頭一字排開,一只長約一米半的小鱷魚趴在案板上,吸引了不少游客眼光。
有游客覺得“吃鱷魚好恐怖,算了”,也有人慕名而來圖個新鮮。一位12歲的女孩說,自己聽說龍潭公園有鱷魚肉吃,在公園里找了兩個小時,才找到這家攤點。
王成全說,自己是北京市內唯一一家獲批經營鱷魚肉的店。平時自己有水產店,六年前,想到鱷魚肉比較稀罕,應該有市場,于是開始在廟會上賣烤鱷魚肉。他的鱷魚都是從泰國進口,“體形小,是食用鱷魚”。
曾嘗試漲價不想卻遇阻
為了這次廟會,王成全帶著兩個人忙活了十幾天,串了數千串肉串。“鱷魚肉比較柴,不太好串。”廟會開始后,他每天能賣三四百串,而此前在石景山,他每天能賣七八百串。
鱷魚肉賣10塊錢一串,昨日風大人稀,王成全主動把價格降到了15塊錢兩串。六年前,他在石景山洋廟會開始賣鱷魚肉時,“價格就是10塊錢一串”。今年,王成全嘗試漲價至20塊,生意卻大受影響。不得已,他只能再降價回到10塊一串。
不過從石景山搬到龍潭公園,看熱鬧的人多,愿意嘗試的人卻并不多。收攤前最后的六串,他吆喝了近二十分鐘。
這個位于北門的攤位,競標價格為四萬。“今天賣完,勉強能回本吧”,王成全估計,“今年這邊生意沒石景山好”。不過他已經決定,在龍潭廟會結束之后,再去趕其他的廟會場,“直到元宵節都有廟會呢”。(新京報記者胡涵 朱自潔 黃穎 李馨)
作者:胡涵 朱自潔 黃穎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