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工業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未明顯改善,產能過剩與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工業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工業增長依然存在下行可能,保持平穩發展任務依然艱巨。
一、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1、工業生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201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以下簡稱“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比2012年回落2.8個百分點;1-2月以來各月累計增速波幅不超過0.7個百分點,5月以后開始進入上行通道,12月穩定到2013年以來11.8%的最高點,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2013年,全省工業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一季度的第19位、上半年的第20位前移到全年的第15位,在中部六省的位次穩居第3位。
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2013年,重工業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67.1%,同比增長11.9%,增幅高出輕工業0.4個百分點,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提高1.0、0.9和0.2個百分點,是帶動全省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
重點行業增速分化明顯。21個比重超過2.0%的重點行業中,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和器材、通用設備、醫藥、金屬制品、酒、飲料和精制茶、汽車制造、橡膠和塑料制品、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等9大行業占全省工業的27.6%,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6%,拉動全省工業增長4.8個百分點。而占全省工業53.1%的煤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煙草、紡織、皮革制鞋、非金屬礦物制品、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礦采選、專用設備、電力等11大行業增長速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除煙草、有色礦采選、非金屬礦物制品、紡織等四個行業增速在10%以上,其余均呈個位數速度增長,特別是煤炭、電力行業同比僅分別增長5.5%、3.9%,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和7.9個百分點。
2、工業增長動力結構漸趨優化。高成長性、高技術產業占比提高。2013年,全省汽車、電子、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建材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增長13.2%,增幅高出全省工業1.4個百分點,占工業比重達到60.3%,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速達到29.1%,占工業的比重上升到6.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傳統支柱、高載能行業占比下降。化工、有色、鋼鐵、紡織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12.1%,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5.2%,比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六大高載能行業增長9.7%,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7.4%,較2012年下降1.7個百分點。 終端產品、高技術產品產量大幅增加。2013年,汽車產量由2008年的8.2萬輛增長到51.2萬輛,手機由2008年的空白增長到9270.7萬臺,金屬切削機床產量達9233臺,較2008年增長36.5%。
3、基礎性產品市場價格趨穩回升。12月,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4%;重點監測的27種能源類、金屬類、化工、建材類基礎產品中,11種銷售價格上揚,2種持平。其中無煙煤(5000~6000大卡)、焦炭銷售價格環比上升1.0%和0.9%,鋼筋、棒材銷售價格環比均上升1.3%,水泥銷售價格上升3.1%。燒堿、純堿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升1.4%和5.9%。氧化鋁價格略有回升,電解鋁價格低位徘徊。2013年,全省黑色、化工等傳統支柱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8%、16.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和4.4個百分點。如果上述基礎性產品市場價格趨穩回升的格局不發生大的變化,大部分能源原材料生產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就有可能會繼續向好,增加值總量占全省工業四分之一的傳統支柱產業就有望繼續保持目前的較高增速。
4、工業經濟效益水平提升,主要指標總體向好。1-11月,全省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375.74億元,同比增長13.9%,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點,增幅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902.57億元,同比增長13.0%,增幅同比提高8.0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居全國第8位,中部六省第4位,分別較2012年1-11月提高8位和1位;利潤增速居全國第15位,中部六省第5位,與2012年1-11月持平。
電力、非金屬、農副食品等5個行業是拉動利潤增長的主要力量。1-11月,電力、非金屬、農副食品、黑色和電子信息等5個行業實現利潤1242.90億元,較同期增利196.88億元,占全省工業利潤增量的43.8%,拉動全省利潤增長5.7個百分點,是支撐利潤增長的主要力量。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持續改善。反映企業盈利水平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31%、成本費用利潤率為8.01%、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4和1.7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49.63%,分別較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回落1.87、0.87和0.26個百分點。
二、多策并舉,全力促進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發展
2013年,全省工業生產增長11.8%,實現利潤增長13.0%,仍然運行于10%以上的較高平臺上。這是省委、省政府在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外部環境趨緊、區域競爭加劇、全國工業增速放緩、自身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危機影響不斷加深的大環境下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省上下攻堅克難,穩增長、轉方式、促轉型,努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努力促進科學發展的結果,這一結果來之不易。
1、以穩增長、調結構為首要任務,著力加強運行調節。2013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省委、省政府預見早、行動快,迅速抓住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因勢利導,多策并舉,及時調整工業經濟運行調控的方向、力度和重點。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省政府多次召開運行工作會議,深入基層和企業協調解決問題,建立了煤電互保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引進行動計劃、促進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行動計劃、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等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鋼鐵、汽車及零部件、鋁及鋁制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五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接洽談、項目簽約、重點產品宣傳推介等專題對接活動和承接紡織服裝鞋帽產業轉移對接洽談活動,推動工業增速出現逐步回升態勢。2013年,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月度間小幅波動、總體平穩增長態勢,3-6月份單月增速分別為10.5%、11.3%、10.7%、10.8%,月度間波動幅度在0.8個百分點以內。進入三季度以來,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逐月回升態勢,7、8、9、10、11、12月份單月增速分別為11.5%、13.8%、12.4%、13.1%、12.0%和12.0%,12月較7月增速提升0.5個百分點,增速雖然自8月份以來略有回落,但仍處于2013年以來較高水平。
2、以承接產業轉移為關鍵,不斷增強工業發展集聚效應。近年來,全省著力實施大開放、大引進戰略,進一步拓展投資空間,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隨著服務配套體系完善,承接產業轉移條件更加成熟,工業發展的集聚效應不斷增強。重點企業、重點產業的產業集聚度、吸納各類要素的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一是產值超億元企業集聚力提高。2013年,全省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單位數占52.1%,完成總產值占92.2%。其中累計產值超十億元的有880家,較2012年增加190家,占全省工業單位數的比重為4.5%,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為46.4%。二是產業集聚水平不斷提升。1-11月,全省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6.4個百分點;占全省的比重為47.2%,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全省產業集聚區企業實現利潤1634.6億元,占全省工業的41.9%,同比增長2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個百分點,對全省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74.0%,拉動全省利潤增長9.6個百分點。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3、堅持優化環境,形成支持企業發展的合力。201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工業發展環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把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狠抓工作落實和作風建設,形成了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重點建立完善監控預警、引導建立企業服務工作機制、市場化發展機制,提高了對經濟運行調節、調度能力,對工業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工業經濟的發展。
三、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看到2013年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是近10年來最為嚴峻、最為復雜的一年,市場需求不足、企業資金緊張、部分傳統行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仍然存在,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全省工業經濟增長依然存在下行可能。
1、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約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2013年,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6%,其中出口增長7.9%,較上半年回落2.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6%,增速較2012年回落1.0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1%,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疊加影響下,全省工業品市場受到擠壓,部分傳統行業產能利用率下降。2012年,全省納入生產能力統計的33種工業品中有27種產能利用率低于80%,其中原煤、焦炭、粗鋼、鋼材生產能力利用率分別為76.7%、62.8%、61.7%、65.0%,較2009年下降13.5、15.8、12.9和14.6個百分點。由于產能利用不足,工業用電量迅速回落。全省電力部門統計的工業用電量由2011年增長12.5%、2012年增長3.0%變化為2013年增長2.9%。在有限的市場容量下,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工業產品出廠價格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并持續下降。2013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連續26個月下降,并低于2012年0.9個百分點。2001年8月-2002年11月、2009年1-11月,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后期,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負增長分別持續了16和11個月。而這次單月負增長已經持續了26個月,預示金融危機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影響仍在加劇。1-11月,全省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和總資產貢獻率為8.01%、18.27%,同比分別回落0.1和2.26個百分點,企業盈利空間明顯壓縮,企業投資意愿不高。2011年起全省工業投資增速呈現回落趨勢,2013年以來更是出現了近年少有的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現象。2013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9.5%,低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7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2.0%,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1.1%,低于全省投資水平2.1個百分點。
2、企業資金緊張,成本上升趨勢顯著。2013年以來,全省工業企業資金緊張、成本上升趨勢顯著,“錢荒”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產能正常發揮的主要問題。全省工業月度趨勢調查結果顯示:12月份流動資金正常企業占全部被調查企業的70.9%,認為資金缺口在10%以上的企業比重達21.2%,資金缺口20%以上的企業占10.1%。在企業資金緊張的同時,融資、人工等要素成本呈上升趨勢。1-11月,全省工業企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4.2%,增幅較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別提高1.5、2.1和0.1個百分點;約有46.5%的企業由于用工成本上升存在明顯勞動力缺口。在資金緊張和要素成本上升雙重因素制約下,企業成本上升幅度已高于收入增長幅度。1-11月,全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9%,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5.0%,成本增幅高出收入1.1個百分點。
3、部分傳統行業虧損企業較為集中。1-11月,全省虧損企業虧損額前5位的行業分別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紡織、石油加工煉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五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達122.12億元,占全省虧損企業虧損額的57.4%。 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業部分主要產品市場需求不足,價格下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國內尿素市場需求仍然疲軟,尿素價格不斷下降,企業存貨積壓、流動資金緊張;甲醇市場產能過剩,價格成本倒掛,行業開工率較低;純堿市場競爭激烈,整體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雖然部分鋼鐵類產品價格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市場需求不足的狀況并未發生根本改變,鋼材價格難以大幅回升,行業產能利用不足、資金緊張、融資成本高,低盈利狀況仍在持續。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由于下游需求乏力,氧化鋁、電解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特別是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有色行業生產經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1-11月全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52.71億元,占全省的比重達24.8%,其中鋁冶煉生產環節虧損企業虧損額占有色行業虧損額的70%以上。 紡織行業市場需求不旺、經營成本攀升,產品價格、企業訂單狀況改善不明顯,尤其是國內外棉花價格差距拉大,企業庫存增加,效益下滑,中小紡織企業開工不足,停產、轉產現象增多。
4、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2013年,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其深層次根源依然是自身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 (1)多數產品仍集中在產業鏈上游和價值鏈低端,技術含量較低,競爭力不強。河南在全國排名較為靠前的工業產品,大都屬處于產業鏈上游和價值鏈低端的初級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高加工度產品較少。即使在裝備制造、食品、建材、化工、鋼鐵等優勢產業中,也存在傳統產品和初加工產品比重大,高端新產品少,適應市場變化能力弱等問題。2013年,全國和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高于購進價格指數,而河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卻低于購進價格指數0.8個百分點,充分暴露出產品層次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問題。
(2)能源原材料等基礎性行業占比偏高,受影響更大。2013年,全省能源原材料行業占全省工業的47.0%,明顯高于東部沿海省市和中部地區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在市場需求不足形勢下,需求緊縮效應由產業鏈下游向上游傳導,處于產業鏈上游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礎性行業遭遇的需求緊縮也被疊加,導致全省以能源原材料為特征的工業經濟遭遇更大困難,優勢難以發揮,回落幅度更深。2009年、2012年和2013年,全省工業增速同比分別回落5.2、5.0、2.8個百分點,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3、1.1和2.5個百分點。
(3)工業轉型升級處于爬坡階段,增長缺乏強有力支撐點。目前,我國經濟已進入實質轉型期和個位數增長階段,經濟中低速增長條件下市場競爭必然更加激烈。全省正處于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階段,結構不合理、發展活力弱、綜合競爭力低等問題更加突出,工業增長缺乏強有力的支撐點。 總量大的行業增速放緩,增速高的行業規模較小。2013年,全省增加值總量最大的前10個行業(紡織、農副食品、專用設備、非金屬、有色、通用設備、電力、化工、煤炭、黑色等,占全省的56.8%)中有6個行業增速出現回落,特別是紡織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有色分別回落15.9、7.9、6.1、3.6個百分點;這10個行業拉動全省工業增長6.0個百分點,同比少拉動1.3個百分點。2013年,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的13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僅占全省的23.6%,其中有10個行業增加值占比不足3%、6個行業的增加值占比不足2%。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雖然保持了52.4%的高速增長,但由于只占2.9%,僅拉動全省工業增長0.9個百分點,同比少拉動全省工業增長0.6個百分點。 重點培育的高成長性產業增速回落較多。2013年,全省重點培育的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增長13.2%,增速同比回落5.1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工業增長7.6個百分點,同比少拉動2.2個百分點。其中受富士康企業高端手機產品行業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回落以及企業逐步出現基數且基數較大等因素影響,電子信息產業回落254.4個百分點,同比少拉動全省工業增長0.6個百分點。食品工業、輕工行業、建材工業、裝備工業分別回落4.5、2.6、3.2和3.4個百分點,同比少拉動全省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
四、對2014年全省工業經濟走勢的初步判斷及建議
2014年,國際經濟總體趨穩,內需增長面臨下行壓力,對工業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全省工業經濟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復雜。但支撐全省工業發展也有諸多有利因素和條件。首先,經過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河南工業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明顯提高,為應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奠定了基礎。其次,河南省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時期,內需潛力大,區位優勢明顯,可以更好承接產業轉移。第三,隨著市場供需關系調整,目前有色、鋼鐵、化工、建材等基礎性產品價格已出現止跌回穩跡象。第四,省委、省政府為應對復雜經濟形勢,不斷采取有針對性的優化結構、促進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工業增長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較好。只要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抓住機遇、積極應對,2014年全省工業經濟增長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加強對經濟運行熱點難點問題的監測分析和調查研究,準確把握運行態勢,及時反映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變化。密切關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變化及對工業運行的影響,密切關注市場需求不足對工業的傳導作用和部分困難行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工業平穩運行。
2、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繼續改造提升建材、化工、有色、能源等傳統支柱產業,推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拉長產業鏈。大力推動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興產業擴規模上水平,培育高端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將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使其成為工業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支撐。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做大總量、提升效益,提高行業集中度。
3、切實提高企業運行質量和水平。提高工業競爭力,關鍵在提高工業效益和運行質量。要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在市場環境優化、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控制生產成本,加強資金管理和調配,增產降耗,最大限度增收節支提效率。
4、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引領工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同時注重把企業技術改造同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組織結構調整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提升企業市場活力和競爭力。(據河南省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