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我國正式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7周年紀念日。農業部宣布,截至2006年3月底,育種者品種權申請總量已達3207件,授權總量達747件,植物新品種保護在促進我國育種技術持續創新的同時,也為越來越多的育種者提供了保護空間和公平競爭的平臺。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平介紹,7年來,農業部先后發布了6批植物品種保護名錄,使受保護的農業植物屬和種達到62個。國家林業局發布了4批保護名錄,使受保護的林業植物屬和種達到78個。品種權申請數量也連年迅速增加,農業部門的申請從1999年的115件上升到2005年的950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國企業和個人的申請量上升很快,已達到1205件。劉平表示,這表明社會力量對農作物育種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農作物科研育種和開發的投入已由國家的長期大包大攬向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投入為主轉變。對500多個授權品種和申請品種的調查情況來看,在新品種研發經費投入中,政府投入僅占17%,企業、育種單位及其他渠道投入高達83%。
通過對新品種的保護,育種企事業單位從市場上得到了合理的經濟回報,農民也通過應用優良新品種而增產增收。據對500個授權品種和申請品種的統計,幾年累計推廣面積達6.4億畝,增產糧食563.2億公斤,僅2005年一年水稻、小麥、玉米的15個授權品種播種面積1.5億畝,增產糧食80多億公斤,為農民增收和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記者師曉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