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百縣調研”活動,著力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這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特別是源頭數據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
記者昨天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由國家統計局近百名機關干部組成的25個調研組近日陸續分赴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40個縣級統計工作進行調研,其他60個縣的調研工作,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一要求,共同組織完成。
這次調研活動將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現場考察,特別是直接參加基層統計報表的填報等基層統計業務工作,全面系統地摸清縣級統計工作的基本情況,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思路,為下一步制定改進措施提供依據,促使統計基層基礎建設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長期以來,我國基層統計工作十分繁重,環境和條件相對比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源頭的工作質量。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指出,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是統計事業長遠發展的根基,對于提供統計數據質量、特別是源頭數據質量至關重要。只有切實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才能使統計系統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全面提升統計工作質量。為此,國家統計局決定把2006年定為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年。
邱曉華還特別在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主任暨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數據質量是農業普查成敗的唯一依據。各級農業普查辦公室要制定嚴密的數據質量檢查控制工作方案,落實數據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以高質量的普查數據交上一份合格的普查答卷。
作為基層統計的重要內容,邱曉華說,全國農業普查各項準備工作順利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不過也要看到,普查準備工作存在著薄弱環節:部分普查人員不落實的問題必須盡快加以解決;普查經費仍有較大缺口;不少市縣和鄉鎮普查工作還未啟動。
邱曉華強調,農業普查對象復雜,調查難度很大。摸清農村勞動力和農村土地狀況,是農業普查難中之難,因而也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敢于突破常規、想盡辦法,以科學的態度把這兩個方面情況摸得更符合實際。不重不漏,保證數據可信可用。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將會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農業普查,涉及全國3萬多個鄉鎮、60多萬個村委會、2億多農戶以及大量的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單位。普查登記工作將于2007年1月1日開始。1996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農業普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