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國資委發布的國有重點企業經營情況顯示,今年前5個月壟斷性行業利潤暴漲,同時國有重點企業利潤也越來越集中到少數的壟斷性行業領域。
數據顯示,國資委名下的451戶國有重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8493.5億元,增長19%,是今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其中壟斷性行業,像石油石化、電信、電力等8個行業實現利潤在百億元以上,合計實現利潤2848.1億元,占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的85.9%。
上述情況與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吻合。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7月2日表示,盡管前5個月全國企業利潤增幅達25.5%,但80%以上的新增利潤集中在石油、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等五大行業。這些行業大部分是壟斷性行業。
隨著國家開始啟動壟斷性行業的收入調研和課題研究,行業調控仍將是下一步的重點。記者獲悉,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近期分別將上半年的經濟分析、調研結果以及政策建議上報到國務院。7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后,將有新的調控方案出臺。
侵蝕其他行業利潤?
國資委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均顯示出,壟斷性行業的暴利與侵蝕其它行業利潤有關,這也使得工業企業的良性發展面臨新的擔憂。
國資委數據顯示,前5個月國有重點企業利潤首次達到年內的兩位數增長,增長10.1%。主要行業中,除汽車外,其他最快的5大行業,即有色金屬、電力、機械、石油石化和外貿,分別增長56.3%、44.5%、37.8%、29.5%和19.9%,都帶有很大的壟斷行業色彩。
這些壟斷性行業的收入暴漲,但另一方面造成其他行業的利潤下滑。
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指出,當前工業品出廠價與其原材料購進價增幅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導致企業成本增加了1000多億元,絕大多數企業處在微利、虧損的邊緣。
在石油、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等五大行業分享80%以上的新增利潤時,其他30多個行業只分享了不到20%的利潤。
邱曉華認為,上述問題已經成為今年上半年經濟的新憂。他在日前舉行的國家統計局2006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重要發展階段,宏觀調控正處在關鍵時刻,目前國民經濟喜中有憂。
從微觀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兩個價格剪刀差拉大,導致企業盈利難和農民增收難。一是工業品出廠價與能源、原材料、動力購進價剪刀差拉大造成企業成本壓力加大;二是農產品價格平穩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剪刀差拉大影響農民增收。
而能源、原材料、動力購進價格居高無不與壟斷性行業密切相關。
行業調控成新的難題
盡管壟斷性行業對其他大部分工業企業的利潤有所影響,但是行業調控仍然是一個難題。
目前,反壟斷法尚處于討論之中,如何定義壟斷是一個問題。同時,到底如何監控企業的成本,哪些是正常收入,哪些是依靠壟斷獲取的暴利,也存在一個技術難題。
國家發改委分別征詢過國家統計局以及國家發改委宏觀院人士的意見,目前對行業監管的難題尚沒有良好的方案。不過,國家發改委一直在做壟斷性行業企業成本監測,并以此作為壟斷性行業的價格依據。
目前,加強壟斷性行業的成本調查,增加壟斷性行業的事前事后的成本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例如,中國開始征收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屬于事后增加成本;而事前增加成本的各種稅費開征只是時間問題。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年初曾指出,要完善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建立嚴格的煤炭資源利用監管制度,對煤炭資源回采率實行年度核查、動態監管,完善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制度和辦法。建立煤炭開采綜合補償機制。加強礦區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廢棄物和采煤沉陷區治理,研究建立礦區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
也有學者指出,目前要打破壟斷,關鍵在于在事前讓民營企業參與分配,而不是僅僅股民少部分持股的事后分配。
一些地方的試驗也提供了打破行業壟斷的經驗,比如民營經濟可以涉及壟斷性行業、叫停壟斷性行業福利、實施明碼收費等。4月21日審議通過的《安徽省節約能源條例》就明確規定,“電、煤氣、天然氣、煤等能源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計量、收費,不得向本單位職工和其他居民無償、低價提供能源產品或實行包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