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汽車市場重又陷入淡季。廠家商家銷量下降、庫存增加,消費者態度謹慎、持幣觀望。
那么,在全社會都倡導建設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汽車市場是不是也需要和諧發展?怎樣才能夠建設和諧的汽車市場環境呢?筆者認為,汽車市場至少要做到價格和新車兩個方面的和諧。
首先要確立價格體系的和諧。
“某某車型廠家降價×萬元”、“某某車型商家讓利×千元”……每當翻開報紙或打開互聯網的汽車網頁,這樣的內容經常躍入人們的眼簾。顯然,目前汽車價格的主旋律就是降、降、降。已經在市場上“打拼”多年的老車型在降,而剛剛上市不久的新車型也在降,甚至有的廠家因為違背自己不降價的承諾而引出官司。
這樣,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也就再次隨之出現。一方面,人們質疑汽車的價格體系,當初,廠家為什么不能夠把價格定得合理些,非要等到車賣不出去了才降價?另一方面,廠家的降價已經引起消費者的逆反心理:這個車早就應該這個價了,廠家太不厚道了,還是不買!
還有,個別企業三四年過去,一直都沒有新品出現,現有的幾款車型始終都在降、降、降。消費者不禁要問:這個車型還能降?這家企業還能“撐”多久?我敢不敢買他們的車?
另外就是被消費者視為“可憎”的加價行為。某些企業曾經以“加價”聞名。現在,他們的中高級轎車降價2萬多元,經濟型車降價1萬多元,降幅都超過百分之十以上。雖然廠家還在極力推銷,消費者依然很難買賬。這也許就是廠家為過去的加價而“埋單”。但是,令人解的是,至今仍有新的企業步其后塵,新品上市動輒加價幾萬元,并引以為榮,大肆炒作。難道真的不能引以為戒,非要重蹈覆轍嗎?
其次是建立新車上市的和諧。
L先生服務于一家媒體,從前年開始就琢磨:花15萬元左右,買什么車好呢?
在不斷向其他同事、朋友咨詢的同時,L先生翻閱大量車型資料,去多家4S店試乘試駕了多次。從寶來到標致307,再到福克斯……每款車都感覺不錯,也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幾乎就在他舉棋不定的時候,又有一種或幾種新車上市了,L先生重又開始查資料、試樣車……朋友們都說他挑花了眼。
新車型接連不斷,對消費者不是好事嗎?但北京的一位營銷人士認為,被新車搞得眼花繚亂,不是消費者的錯,而是廠家進入了惡性競爭的誤區。
國產轎車分為兩大“陣營”:一方面,20年一貫制的老車型還在生產;另一方面,最新車型層出不窮,甚至到了令消費者目不暇接的程度。
一款新車型的開發,無論從市場調研、研發設計、生產組織、零部件供應、維修服務、廣告宣傳、人員培訓,等等,都要巨大的投入。如果不能迅速形成規模生產和銷售,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近兩三年以來,國產新車有的每年銷售只有兩三千輛,有的上市一兩年就不得不無奈地退出市場,不少廠家因此而陷入虧損。
兩年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國內某大集團副總裁就說過,國外也有新車型過多,廠家之間競爭過度的情況,令消費者無所適從。最后,相關廠家形成一定的妥協與默契,讓市場重新恢復理性。(張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