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是曹祥泰的一名員工,這是位于武漢市司門口商業街上的一家具有120多年歷史的老店,主要經營副食糕點。然而,張師傅上班的時間十分特別,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店里幫忙,平時則自己打打零工。
原來限于資金短缺,曹祥泰實施了一項職工“待崗內養”的政策,在糕點賣得較好的節氣,讓職工回來上班,其余時間則讓他們回家休息。“每年春節、端午、中秋的時候,‘曹祥泰’的點心都供不應求,門口排起的長龍往往要持續六七天,最長時候20天!”張師傅告訴記者,平時曹祥泰的生意則很是一般,沒有特別的競爭優勢。
用曹祥泰總經理盧耀武的話來說,實行“‘待崗內養’也是為了保持職工穩定。”盡管這家百年老字號是武漢人過節時購買糕點的不二選擇,然而殘酷的事實是,該店全盛時期的1997年營業額為2020萬元,上交稅金167萬元,利潤112萬元;而到了2005年,營業額已經降到374萬元,上交稅金52萬元,利潤6萬元。
如今,為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曹祥泰還出租了部分門面給服裝專賣店,“我們要通過資產運營進行資金積累,為將來重點打造食品行業做鋪墊。”盧耀武說。
老字號的衰弱
其實,不止是曹祥泰,武漢老字號普遍陷入了經營的困境。近日,記者在武漢采訪時,武漢市商業局副局長姜漢秋透露,在武漢的商業歷史中共有108家老字號企業,目前卻僅有41家還在經營。在這41家僅存的老字號企業中,只有20家經營比較好,其余21家經營比較困難。
而武漢老字號的萎縮只是全國老字號的一個縮影。商務部的調查顯示,建國初期全國中華老字號企業大約有16000家,涉及餐飲、醫藥、食品、零售、煙酒、服裝等行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老字號企業經營不善,頻頻破產。1990年以來,由國家商業主管部門評定的中華老字號只有1600多家,僅相當于建國初期老字號總數的10%。現在,即使這1600多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也多數經營出現危機,其中70%經營十分困難,20%勉強維持經營,只有10%蓬勃發展。
對于很多人來說,“老字號”見證了城市的繁華與變遷,也承載著城市文化內涵,其本身就是歷史積淀的一個經典符號。然而,歷經了風雨滄桑之后,許多老字號卻無法在現代重振輝煌,老字號到底怎么了?
記者在安徽進行采訪時,該省商務廳副廳長張光建總結,目前安徽“老字號”企業所面臨的難題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普及,使得一些靠手工技藝取勝的老字號失去了優勢;二是產品的豐富多彩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使得一些老字號特色產品黯然失色;三是中小企業蓬勃興起和外資大量涌入,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四是中外文化交流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使老字號傳統文化吸引力相應減弱;五是近年來,老字號品牌紛紛被搶注事情時有發生,一些老字號企業品牌意識不強,造成大量無形資產流失;六是老字號企業缺乏受法律法規保護的市場環境。
用姜漢秋的話來說,武漢老字號的衰弱則是由于諸多歷史原因造成的,“它們過去大都是國有或者集體企業,體制落后,背負了沉重的歷史包袱,長期都是負債經營。”而根據商務部的研究,網點流失嚴重、體制轉換難、人才流失嚴重、缺乏創新機制這四大難題正威脅著“老字號”的生存。
老字號的困境
資金無疑是困擾老字號們發展的首要難題。具有84年歷史的武漢四季美湯包的總經理徐家瑩表示,企業改制之后,由于遇到原有員工買斷、
原有房屋屬國有產權需置換等問題,四季美的資金缺口達300萬元左右,至今仍是負債經營。
由于城市的迅速發展,處于商業黃金地段的老字號因城市改造面臨著嚴重的網點流失問題。北京“稻香村”位于東直門、西直門等地的5個直營店因拆遷已不復存在,武漢著名的“老通城”酒樓因為要給過江隧道讓道而面臨關門。
如何保留文化傳統也讓老字號們頭疼不已。武漢市的江漢飯店原名德明飯店,是湖北省乃至華中地區首座法國建筑和最早由外國人開辦的飯店,也是法國人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飯店。該飯店負責人介紹,1992年江漢飯店和外資合資,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然而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雙方在文化傳統方面意見不統一,中方希望恢復江漢飯店的原名德明飯店,并申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而外方認為一旦更名,飯店對港澳臺游客的吸引力會減弱,不適合對外促銷,“外方還擔心一旦申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就不能繼續經營了。其實完全可以采用參觀收費的方式。”
老字號們還缺乏保護品牌的意識。13年前,天津“狗不理”在日本的合作伙伴大榮株式會社搶注了“狗不理”商標,直到今年才主動放棄商標,狗不理集團才得以在日本重新申請辦理了注冊商標。然而,“狗不理”的噩夢并沒有結束,在澳大利亞、美國,“狗不理”商標都有被搶注的現象;在國內,全國經許可使用的僅40余家,但掛著“狗不理”牌匾的數不勝數,僅東莞就幾十家。
還有部分老字號因為不重視信譽與產品質量,自毀形象而徹底淡出公眾的視線。2001年9月,南京冠生園大量使用霉變及退回餡料生產月餅的消息被媒體披露,品牌信譽毀于一旦,并株連其它冠生園品牌。次年3月,南京冠生園宣告破產,被稱為國內“失信破產第一案”。
尋找老字號的輝煌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字號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在安徽,創建于1925年的同慶樓因為管理體制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等原因,曾一度瀕臨破產的邊緣,重組后,同慶樓餐飲集團2005年以驕人的業績首次榮登商務部排名的“全國餐飲百強”第84位;在山西,糕點名企雙合成雖然一度面臨倒閉,但經過精心經營,現在已發展到全省30多個店鋪、年銷售額8000多萬元的企業,成為太原市屈指可數的發展很好的老字號;在上海,創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原來只是上海南京路上一家賣絨線的老字號商店,如今,旗下已聚集了70多個加盟工廠、5000多家加盟店,產品延伸到針織、服裝、床上用品等70多個門類,年銷售額達30億元。
在中國品牌研究院近日公布的《首屆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百強榜》顯示,老字號前100強的品牌價值高達460.74億元,其中同仁堂以29.55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首位,其次分別是恒源祥、云南白藥、冠生園、王老吉、全興、老鳳祥、錦江、桐君閣和全聚德。
“關鍵是不能倚老賣老,一些人認為老字號傳統是企業的絆腳石和現代市場競爭中的消極因素,這種看法有失偏頗,中國的很多老字號是被這樣的觀念‘斃’掉的。因此,首先要扶正老字號在觀念、市場上的正確位置,大力保護、發揚并經營老字號,才能解決好其前途問題。”雙合成董事長趙光晉認為,老字號要想永立不倒,企業就得隨時做好和市場博弈的準備,充分發揮“老字號”品牌的積極作用。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層面保護老字號的行動也正在全國展開。“保護一個老字號品牌,比創立一個新品牌更加容易。”武漢市市委書記苗圩曾這樣表示,而武漢市搶救老字號的政策也已經出臺。姜漢秋告訴記者,目前武漢市商業局分三個方面對老字號進行扶持,對于經營好的企業,進行跟蹤了解、給予稅收優惠,在新商業街的網點設置上優先滿足;對于正在經營的困難企業,要重點扶持,同時進行資金投資方面的牽線搭橋;對于停止營業的老字號企業,政府要出資防止品牌流失,如果有企業愿意經營,也將轉讓品牌。
更值得高興的是,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曹德榮告訴記者,商務部目前已經成立了“中華老字號振興發展委員會”,還起草了振興發展老字號的相關文件,并且將報送國務院,準備以國務院辦公廳的名義下發文件。
這對全國無論是慘淡經營還是欣欣向榮的老字號,都將是一劑強心劑。(辜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