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第四屆農交會“一村一品”館,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優農產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北京市平谷區的大桃尤為引人矚目,單個重一公斤的中華壽桃往展臺上一擺,連其他省份參展的工作人員也被吸引了過來:“這么漂亮的桃!多少錢一斤?”平谷區農委主任吳連江連連擺手:“不賣!不賣!我們這桃要賣也是論個,在新加坡的價格是52元一個。”
據吳連江介紹,平谷是我國適宜大桃栽培的北限,目前全區已有120個村以大桃為主導產業,形成白桃、油桃、黃桃和蟠桃4大系列40多個品種,成了京津冀地區的大桃集散地。現在平谷區已建成10萬畝國家級大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從每年的3月設施桃上市,到10月中旬中華壽桃下樹,一年三季有鮮桃,近4萬戶桃農平均年收入8000元。
光種桃就能實現8000元的收入,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吳連江說,桃農走上致富路,還多虧了農業標準化這個新概念的深入人心。原先平谷本地的桃品種,叫秋酸子毛桃,品種單一、培育技術落后,根本就賣不上什么好價錢。后來平谷確立大桃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后,區政府成立了果品辦,還組建了大桃產銷協會,依靠區鄉村三級技術隊伍,使大桃生產從育苗、植保、采摘到儲運,都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規范制度。他們還聘請了60多位國內外的果品專家、教授,進行大桃生產的科研攻關和技術培訓。現在,平谷大桃生產技術已有40多項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星火獎、推廣獎,光去年的果樹技術培訓班就辦了900多期。“這功夫下得有多大?要不桃農能有這么高的收入嗎?我們現在從事的是現代農業。”吳連江自豪地說。
的確,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從平谷桃產業的變化就可以感受到我國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
推進農業標準化,是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重要基石,是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要求。記者了解到,自1999年“農業行業標準修訂專項計劃”啟動以來,各級農業部門組織制定農業國家標準700多項,行業標準1800多項,地方農業標準8000多項。標準涵蓋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并且延伸到農產品加工、包裝、儲運等各環節。目前,一個以國家和行業標準為骨干、地方標準為基礎、企業標準為補充的農業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起來。吳連江主任說,平谷作為大桃優勢產區,積極參與大桃的標準化制定工作,他們制定的大桃生產標準有8項已經升級為北京市地方標準,廣大桃農在標準的規范下,告別傳統農業,進入了現代農業的殿堂。
農業部有關人士還透露,近年來農業部門以基地建設為平臺,進行項目打包、資金打捆,把農業標準實施作為農業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了農業標準化推進的步伐。今年在財政部的支持下,各級農業部門整合農業生產性資金,以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創建活動為突破口,創新機制,開展全國性標準化生產示范工作。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優質農產品得到快速全面發展,已占出口農產品數量的90%。
目前,農業部已將實施農業標準化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個主攻方向,農業標準化進入一個全面推進的新時期。可以預見,在今后一段不長的時間里,沿海發達地區、大中城市和國營農場將率先實現農業標準化,而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農業標準化工作也將跨上一個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