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云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目前,我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山東半島城市群
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包括煙臺、濰坊、淄博、東營、威海、日照等城市。發揮臨海和靠近日、韓的區位優勢,制造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很猛,帶動了山東全省的發展。隨著城市群對外輻射力的增強,城市群的范圍將不斷擴大。
遼中南城市群
以沈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鐵嶺等城市。該地區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沈陽是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大連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遼中南地區工業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業化推動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
中原城市群
以鄭州、洛陽為中心,包括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在內共9個省轄(管)市。鄭州雖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得以后來居上,成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區域內人口密度達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達的交通網絡,具備了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長江中游城市群
以武漢為中心,還包括黃石、鄂州、黃岡、仙桃、潛江、孝感、咸寧、天門、隨州、荊門、荊州和河南省的信陽、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陽,其中,12個為地級城市,3個為省直轄縣級市。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東西有長江黃金水道,南北有京廣鐵路,經濟實力和輻射影響力都很強。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是我國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發達、產業具有相當基礎、科技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國未來空間開發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海峽西岸城市群
以福州、廈門市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寧德四市。海峽西岸城市群與臺灣隔海相對,既是開展對臺合作,促進和平統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發展。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緊密聯系,互利共贏,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鑒于海峽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海峽西岸城市群是海峽經濟區的核心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發展、經濟合作、對臺交流等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進展。
川渝城市群
是以重慶、成都兩市為中心,包括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雅安市、資陽市四川的14個地級市和渝西經濟走廊等縣市。重慶市是全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直轄后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其對周邊的輻射力也在增強。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城市發展也很快。未來,要繼續完善城市之間的交通體系建設,加大核心城市的輻射效應,使城市群的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關中城市群
是以西安為中心,包括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州等地級城市。關中城市群是陜西經濟的核心區。而今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惟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星火科技產業帶,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區域。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長珠潭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長春、吉林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黑龍江中北部、以南寧為中心的北部灣地區、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區等都有希望發展成為新的規模較大的城市群。
目前世界公認的大型城市群有五個,它們是:美國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東海道城市群、法國巴黎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有學者認為:長三角將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我們預測:再過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個可能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