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煤炭仍將以58%-66%的供應規模扮演著2030年中國最主要的能源角色
“以中國目前的GDP增長速度,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將達到8000美元/年。”這是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能源委員會聯合主席Steve Papermaster在首屆“MIT論壇———中國能源的未來”上發表的最新預測。Papermaster表示,2030年,整個亞太地區的能源消耗將達到全球能源消耗總量的50%至56%。其中,中國僅石油消費一項,就將從目前每天600萬桶的消費量攀升至1800萬桶的日消費水平。
據悉,為期兩天的會議吸引了多方權威人士的關注,包括政策制定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麥肯錫、埃森哲等科研咨詢機構,以及投資方代表和商界精英等300多位能源行業的知名人士競相登場出言,為中國能源的未來走向獻計獻策。
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徐錠明向與會代表詳細解析“十一五”計劃中的相關能源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法的12個配套法規,并呼吁:“發達國家用80%的能源在20%的人口基礎上率先實現了工業化,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80%的人口與20%的能源配比現狀,要求我們必須尋找新型工業化的出路。”
徐錠明還表示,由于資源和能源限制,中國不可能以美國式能源消費模式作為經濟發展的目標,當前應當大力提倡能源的科學消費、理性消費。
徐錠明說,目前美國每人年均消費石油3噸,如果中國在2020年達到相同消費標準,按15億人口計算,這就意味著中國屆時每年將需要45億噸石油。但目前全球石油供應量每年只有40億噸,其中僅有16億噸石油用于貿易,即使屆時全球石油供應量能達到80億噸,也不可能將其中的一半都用于中國。
從世界歷史上說,占全球人口15%的西方人用了全球80%的能源完成工業化,而如今的中國顯然無法復制這條道路。徐錠明說,必須通過新型工業化,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建立起清潔、高效、可持續的中國能源體系。
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蔣兆祖表示:“中國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是節約優先、立足國內、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努力建立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蔣兆祖認為,目前中國天然氣行業蘊含著豐富的投資機會,行業開發潛力巨大。“目前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是500億立方米,到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消費量將達到2000億立方米,其中1200億立方米將實現本土開采。”蔣兆祖稱,城市生活用氣將成為天然氣消費的主要方式,僅以北京為例,目前的用氣量為38億立方米,到2010年就將達到60多億立方米的增長量。
但是,PCAST的專家也提醒市場人士注意,目前被廣泛看好的新能源并不會改變中國2030年能源的構成格局。“可再生能源的供應不可能超過未來能源供應結構的10%,煤炭仍將以58%-66%的供應規模扮演著2030年中國最主要的能源角色。”此外,2030年,中國的耗電量將與整個歐盟持平,而石油消費的增長率屆時也將是他國的2-3倍。(記者 姚音)
楊富強:能源供應政策應適度從緊
國家提出的20%的節能目標是可以完成的。前提是保持9%左右的GDP增長率。因為過高或過低的經濟增長都可能導致能源的過量消耗。我們已經注意到2007年的一、二月份,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已達到16%的水平,投資過熱的現象又有抬頭跡象。因此,提請各相關部門注意,對于增長的熱情一定要降下來。我們認為,稍緊的能源供應政策將有利于能效的節約。
在此基礎上,市場引導下的消費模式應該有所改變。出于能源節約的的戰略目標,應該大力提倡公共交通、發展高速鐵路以替代高能耗的飛機出行的能源消費方式。
應該注意由于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所帶來的危險。2030年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轉折點。合理的控制經濟增長的速度,使得2030年國內碳的排放趨于平緩,甚至實現零增長,從而使中國的節能計劃適應全球的變化。(楊富強:美國能源基金北京辦事處副主席兼首席代表)
徐秋文:節能減排任務異常嚴峻
目前無論從每千美元GDP增長的能源消耗量,還是每千美元GDP增長所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個指標看,中國的全球排名都不佳。這也意味著,中國目前的節能減排任務已到了相當嚴峻的地步。
導致這一現狀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出現在投資環節。目前,中國對節能減排的市場需求達到了七萬億元人民幣,但由于節能減排一般涉及項目規模較小、并且一般以舊資產改造為主,而90%的國內商業銀行都需要貸款項目有現金擔保和抵押擔保,從而導致致力于能效提升的項目雖然市場潛力巨大,卻出現投資乏人問津的局面。
從去年開始,世界銀行開始在福建、山西等省份進行一系列的項目試點,以證明能效項目回收貸款的經濟可行性,我們希望通過完全民營化的手段來證實增效減排巨大的市場機會。(徐秋文:世界銀行代表,國際金融公司高級執行官兼中國能效融資項目經理) (記者 姚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