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林毅夫昨天表示,過去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較多地依賴行政手段,但從今年過剩生產能力已減少很多等情況來看,利率政策作為調控手段有了一個很好的背景。
林毅夫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有三家上市,這樣,銀行不會像過去那樣無限制地放貸,因此,企業投資的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的比重會增加得更多,從而可能對利率政策會比較敏感。
在今年調控政策的選擇上,林毅夫認為,利率政策有了很好的使用背景。一是生產力過剩有所緩解。他判斷的依據是,2006年,計算零售物價指數的16類商品中,10類上升,6類下降,而不是之前的4類上升,12類下降。二是國有銀行上市后,其信貸文化和公司治理有所改善,不會像過去那樣無限制地給企業貸款。因此,企業投資的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的比重會增加得更多,從而可能對利率政策會比較敏感。
實際上,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不少經濟學家均認為,加息已經毫無懸念,關鍵是年內還會加幾次、何時加的問題。(費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