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多層次市場發展規劃上月獲批 創業板擇機推出 將借鑒納斯達克 -銀監會否認"港股直通車"擱淺 交行申請北京試點 或設投資上限 -發改委: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 1/3民營批發油企規模未達新標 -外交部任命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 APEC領導人共議全球變暖 -中國億萬農民年底將全面享受農村低保 如何走出制度陷阱 解讀 -上海職工與經營者收入差距已經達5倍 廣東壟斷行業今年不加工資 -建設部:小區規劃變更需征得當事人同意 -城鄉規劃法或10月通過 天然氣利用政策實施 嚴重短缺地可煤代氣 -周一大盤高開高走 滬指站上5300點 中國股市成全球資本避風港 -2.7萬噸美國豬肉年底登陸中國 售價至少40元/斤 京豬肉價格退燒
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謀求協調發展的全面振興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謀求協調發展的全面振興 ——東北三省貫徹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述評

東北振興,國之大策。

振興戰略一提出,普通百姓也很關注,關心的問題實際而“微觀”:

東北振興,會不會只是“錦上添花”:城市變美了,工業變強了,而遺忘了農村,忽視了農業,冷落了農民?

東北振興,能讓咱下崗的找到安穩工作嗎?能讓咱的錢包更鼓嗎?能讓咱家門前那條河變清嗎?

3年多的實踐,消除著這些疑問——東北三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做好促進農民增收、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棚戶區改造和防治環境污染等,使東北人民能夠普遍享受發展成果。

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鞏固提升傳統優勢

這是兩組耐人尋味的數據——

2006年,吉林省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44億斤;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1260億元,加工轉化糧食220億斤。農產品加工業成為位列汽車、石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帶動全省六成農民增收致富。

而在2003年,由于當時南下運力制約、自身加工能力不足,吉林省“賣糧難”加劇,僅玉米的全省庫存總量就達700多萬噸。

從糧食“賣難”到轉化為經濟優勢,發生在吉林省的變化,是東北地區振興進程中鞏固提升農業傳統優勢的縮影。

東北是我國舉足輕重的糧食主產區,農業卻一度面臨窘迫:產品大量積壓,農民增收困難,農業效益低下。在破解“增產不增收”難題的實踐中,東北三省決策層的體會是: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2004年,東北振興開局之年,國家率先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實行全面免征農業稅政策,擴大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補貼范圍和規模。2004年和2005年,中央財政對東北三省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達240億元。在黑龍江,今年國家各項涉農補貼人均達到246.5元。

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鞏固糧食主產區農業基礎地位的關鍵。吉林省2006年實施了標準糧田、種子、植保、沃土和農業信息化等工程,啟動198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投資近6.8億元。黑龍江省2006年優質糧食種植面積增至1.35億畝,占全省播種面積的88%。今年,黑龍江力爭基本實現主要農產品無公害化生產。

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是解決農業效益低下問題的重要途徑。2006年,黑龍江省主要糧食品種綜合加工率為75%,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1150億元。目前,吉林省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16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0戶。遼寧省正大力發展糧食、畜產品、林產品、水產品、水果、蔬菜和特產品等七大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

隨著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東北糧食生產近年來連創歷史新高,作為全國商品糧和肉食供應基地的地位更加突出。近年來東北地區提供的商品糧占全國總量的比例不斷上升,目前已達1/3。以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黑龍江為例,2006年,全省糧食總產比2003年增加253.6億斤,年均增長16.8%;農民收入比2003年增加1043元,年均增長13.8%,是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

著力改善民生,重要領域取得突破

冗員過多、職工醫療養老等負擔重,曾經嚴重困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有企業。在讓國企“輕裝”上陣的同時,如何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東北三省堅持把就業再就業作為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點來抓,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重點解決體制轉軌過程中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就業形勢明顯好轉。振興戰略實施前,遼寧是全國下崗職工最多的省份,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居全國首位。遼寧省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一號工程”,在全國最早提出消除“零就業”家庭。目前,遼寧全省城鎮基本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7%,與實施振興戰略前的2003年相比,下降1.8個百分點。黑龍江、吉林的就業再就業工作也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兩省城鎮新增就業分別達到41.1萬人和26.5萬人。

建立健全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是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環節。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東北三省從試點工作中摸索經驗,逐步推進,如今已初步建立起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06年底,東北三省共完成491萬下崗職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并軌工作,基本完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并軌工作,積累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380億元。

棚戶區改造事關東北數百萬城市居民家庭的切身利益,是需要迫切解決的民生問題。2004年,遼寧率先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僅用2年時間,全省就完成5萬平方米以上連片棚戶區改造,使34.5萬“老棚戶”、120多萬人告別棚戶區,搬進新樓房。今年,遼寧又啟動并力爭基本完成全省5萬平方米以下連片棚戶區的改造。吉林從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計劃,一年時間里,45.2萬居民喬遷新居。棚戶區改造今年再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列為解決民生問題的8件實事之一,原定3年的拆遷改造任務2年可望完成。目前,黑龍江省的棚戶區改造規劃也已編制完成。

實施振興戰略的3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三省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統計顯示,2004年至2006年,東北三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轉變發展方式,讓大江大河休養生息

今年5月,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加強流域污染治理,讓松花江休養生息——到2010年,松花江水質要達到水環境功能區的要求。

東北人民的“母親河”松花江,全長1900公里,沿岸有近萬家企業,多為石油、煤炭生產基地,松花江一度不堪重負。監測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松花江干流中度污染,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

加強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老工業基地發展方式的重要步驟。流域內的黑龍江、吉林兩省聞風而動。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項目全面啟動,去年開工20項,完成投資近7億元。黑龍江省雙城市開發園區內,某知名企業投資的食品公司因環保問題被勒令停產,市長王春生說,這家企業每個月光繳稅就是800萬元,“可影響了松花江水質,影響了長遠發展,該停就得停!”

吉林石化公司發生雙苯廠爆炸事故引發松花江污染事件后,痛定思痛,在系統內率先建立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化工裝置污染防控體系,淘汰了一批經濟效益好但污染大的裝置。為防控松花江污染,吉林省今年將實施50項重點工程,其中26個為工業污染源治理項目。吉林省還建立了水環境信息共享與公布制度,要求從今年6月1日起,流域內各市(州)政府每月向社會公布松花江干流及各主要支流出市(州)境水質監測斷面監測數據,以便社會監督,并納入各市(州)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

作為東北地區兩大江河之一,遼河是遼寧人民的“母親河”,也是我國七大水系中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近幾年,遼寧省投入50億元,完成重點治理工程57個,在流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倍的情況下,化學需氧量排放削減了21%,遼河污染程度有所減輕。3年前,在沈陽,一走到遼河支流渾河岸邊,就會聞到一陣惡臭。如今,渾河魚蝦成群,水鳥翱翔,沿岸成為市民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工業化模式,難免要經歷轉型的“陣痛”,但發展方式之變,換來的將是碧水藍天的新東北。(記者 何 勇 禹偉良 肖 遙)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中央下放東北三省煤礦棚戶區改造所需政策和投入
05年東北三省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9.3%
東北三省將構建東北東部經濟帶 鐵路建設已開工
東北三省首推政府立法協作 絕非搞法律"獨立王國"
東北三省稅改初見成效 專家建議盡快向全國推廣
“東北振興”戰略再掀熱潮 外資涌向東北三省
圖片新聞:
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速 關停496家化工企業 構建生態循環經濟帶
國家川氣東送工程全線開工 總投資627億 橫跨東中西部八省市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 第三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