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研究顯示,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進口總量將從2006年的540萬桶/日,增長到2030年的1910萬桶/日。圖為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發布會現場
國務院能源辦綜合組副組長王思強表示,油價并不是我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的決定性指標,政府將根據基地建設情況,適時適度地完善整個體系
國務院能源辦綜合組副組長王思強昨天在北京表示,油價只是中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的一個參考指標,并不是決定因素。中國將適時適度地完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
王思強是在昨天召開的國際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發布會之后,接受記者采訪時作上述表態的。
從2004年開始,中國開始在沿海地區建設第一期戰略基地,當時的國際油價不足30美元/桶,而現在的國際油價已經突破了90美元/桶。
記者從海關總署得到的數據顯示,1-7月,中國總計進口原油9639萬噸,月均1377萬噸,而8月的進口原油驟降到30萬噸;9月進一步下降到20萬噸。而國際油價正是從8月起進入上升通道的。
有關以上數據,記者從中國化工集團獲悉,在上半年的低油價環境下,公司的確采購了一部分中東原油,并于五月底注入浙江舟山儲備基地。
據悉,在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第一期的4個項目中,鎮海項目將建成400萬噸儲備能力的基地,另外三個分別為:舟山400萬噸;大連300萬噸;黃島300萬噸。儲備能力總計1400萬噸。目前,除了大連基地由于當地居民搬遷的問題尚未解決,項目將在今年年底后才能完成外,其它3個基地都具備了進油條件。
王思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國際油價對中國建設戰略儲備的決策的確很重要,但油價并不是決定性指標,政府將根據基地的建設情況,適時適度地完善整個體系。
IEA總干事田中伸男昨天也表示,成員國不應該為了油價的因素而增加或者減少戰略儲備,這些資源只有在供應嚴重中斷時才可以使用。他還說,雖然中國還不是成員國,但是IEA已經和中國政府達成共識,將在戰略儲備問題上給中國政府積極地提供建議。
IEA的研究顯示,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進口總量將從2006年的540萬桶/日,增長到2030年的1910萬桶/日,比美國和日本當前的進口量之和還多。
田中伸男說,雖然所增加的貿易量可以給各方帶來互惠的經濟利益。但是它也增加了所有消費國的短期能源安全風險。因為區域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減少了,而對脆弱的供應通道依賴性卻在增加。他說,目前可供交易的原油大多來自中東,經一條脆弱的海上通道才能達到市場,而過去大多數供應中斷多發生在這里。
出于以上原因,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量在200萬至300萬噸之間,2010年前將增至1200萬噸,達到相當于1個月進口量的水平,202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相當于3個月進口量的水平,從而符合IEA成員國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