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連續出現出人意料的增長幅度時,國內學術界普遍出現了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擔憂。而在民間,許多人擔心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只是奧運之前的短暫繁榮,認為在奧運會之后將出現衰退甚至蕭條。那么,在各方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和是否過熱莫衷一是的時候,國際上各方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期又如何呢?我們究竟應當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
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英國《獨立報》文章《中國掌握旋轉市場的鑰匙》指出:中國經濟只有美國經濟四分之一那么大,但增長速度卻是四倍以上,而中國新增的需求比整個歐元區還多。雖然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今年美國對世界新增長的貢獻少于中國對世界的。“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十年里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不久前,在由布魯金斯學會組織的一場關于中國經濟的高級研討會上,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蓋保德也作出這樣樂觀的判斷。
英國《獨立報》的文章還說:中國的出口產生了巨大的貿易盈余,而這種盈余投資世界各地的資產,大部分流入美國政府證券。如果不是中國,世界經濟和世界金融市場會比如今更恐懼。而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的評價是,中國給予了世界經濟一種“積極的供給沖擊”,提高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潛力,導致勞動力、資本、商品與資產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中國的廉價產品為發達國家的低通貨膨脹率作出了重要貢獻,使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得以降低利率,以促進增長。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洪平凡博士也認為:入世5年來中國的出口增長呈現年增長幅度20%~25%,是國際貿易平均增長水平的3倍,對國際間貿易發展的促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給全世界的消費者帶來了大量的廉價產品。很多外國廠商和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中國已成為除美國之外的另一個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尤其是對拉美和非洲以及一些以生產和出口能源以及原材料為主的國家而言。
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僅僅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和降低了世界貧困人口的比例,更為全世界資本提供了更高的投資回報,為全世界消費者提供了更物美價廉的商品,也為全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