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解決高校負債提上議程 警校將停招本科生 京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 -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辭職不須付違約金 加班費今年起增加 -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出臺 30項優惠延續 -07中國股市漲幅領跑全球 08最值得關注十大板塊 機構策略(金股) -2007年中國稅收超4.9萬億元 稅收增速快過GDP 稅負是否加重? -展望2008年中國大事 -2008年中國將有更多的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 -我國今年將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我國太陽能發電“高成本、難推廣”困局有望突破 -全國13非直轄市GDP超3000億 蘇州東莞富可敵省
A股不可能重演大漲 2008中國經濟十大預測 十大敏感點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1 月 0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五、財政政策真正發揮優化結構穩健功能

為了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2008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完善落實政策內容,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社會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促進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方面的獨特功能。

一方面,要在短期調控政策層面上防止經濟從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層面上的改革力度,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

2008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完善落實政策內容,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社會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促進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方面的獨特功能。

1、繼續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調整和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與結構

考慮到2008年經濟增速依然較高,財政收入增長仍然較快。2008年可以進一步減少長期建設國債與財政赤字規模,降低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的投資,使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總規模比2007年有所增加。財政建設投資支出要嚴格控制新上項目,重點支持在建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發揮效益和一些已批準的建設規劃重大項目,特別要從嚴控制各級政府樓堂館所項目重新抬頭。同時,對有利于技術升級和優化部門結構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主導產業以及對于社會總體發展需要的公共產品和部分準公共產品中形成瓶頸制約的基礎設施項目繼續提供支持。確保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用于西部大開發的比例高于上年,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項目建設。

2、強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一是確保用于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入比2007年有所增加。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重點是農村水利、道路、安全飲水、電力、沼氣等方面的建設。改善農村基礎教育、公共衛生、文化設施。二是加大支農補貼力度。進一步增加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并改進補貼政策和方式。進一步完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辦法,探索建立糧食綜合補貼制度。適當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穩定農民種糧收益。三是支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財政安排一定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支出,用于鼓勵已經建立制度的地區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區積極探索建立制度。四是加大對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支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五是繼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提高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六是繼續增加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切實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納入中央和地方財政保障范圍。

3、加大財政政策結構調節力度,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

一要進一步調整出口退稅率和進出口關稅稅率,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擴大資源性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二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優化中央財政科技投入結構,繼續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科研機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推動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運用補助、貼息、稅收、價格等扶持政策和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金投向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三是加大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研究出臺鼓勵廢舊物資回收,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等的相關財稅政策,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排污收費政策,加快建立比較完善的鼓勵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體系。四是制定鼓勵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快以節能減排為中心的技術改造。同時,對高效節能新產品的生產或銷售過程實行優惠稅率,對提供節能服務的企業給以適當的稅收優惠,推動節能產業發展。五是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研究設立裝備制造業發展專項基金。依托國家重點工程,提高鐵路、地鐵車輛,造船基礎設施和重點船用配套設備,重大電力、石化、大型施工機械等重大技術裝備的系統設計、制造和成套能力。

4、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

一是加大社會保障和就業再就業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支持擴大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工作。繼續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財稅扶持政策,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支持做好農民工及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二是完善城鎮職工最低工資制度,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完善企業收入分配政策,調節國有企業管理者與職工的收入差距,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規范壟斷企業收入分配制度。三是通過稅制改革、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整頓分配秩序等措施,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三是加大對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快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設。四是支持城鎮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設。落實城鎮廉租住房保障資金來源,著力支持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5.深化財稅改革,推進稅制結構性調整

一是企業所得稅法及其配套措施將從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二是增值稅改革試點將繼續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地區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實施,全國性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方案將研究制訂。三是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適當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強化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四是資源稅改革將積極推進。我國改革資源稅制度,將實行從價計征和保護資源的方法。

6.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抑制物價過快上漲

一是運用財稅杠桿,大力支持糧油肉等農產品生產,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二是做好必需商品進口以及儲備物資投放等相關財政工作,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三是密切關注價格上漲對民生的影響,及時落實各項財政補貼政策,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收入增速約20%支出增幅約14%赤字率繼續下降

2008年財政收支形勢展望

考慮下列多種因素,并結合數量模型,初步預測,2008年財政收入將增長20%左右。

第一,2008年經濟增長速度將出現回落,主要稅種增速也將出現一定回落。關系稅收增長的主要經濟指標是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企業實現利潤、進出口貿易、固定資產投資、第三產業的營業收入等。初步預計,2008年GDP增速將從2007年的11.4%左右回落到10.8%左右,其中投資增速和出口增速將分別從25.5%和26.0%回落到23.5%和19.0%,在這種背景下,工業增長速度將從18.0%左右回落到16.0%左右,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會明顯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從16.3%左右回落到15.5%左右。因此,來源于工商業增加值的國內增值稅和來源于企業利潤的企業所得稅增速將較2007年有所降低。

第二,國內消費需求會有所減緩,以特定品目的銷售量或銷售額作為計稅依據的國內消費稅增速將不會高于2007年。2008年盡管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保持一定的水平,但作為消費稅主要稅源的卷煙和汽車、摩托車消費難以出現明顯高于2007年的增長,因此國內消費稅增速預計不會高于2007年。

第三,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的建筑安裝和房地產業增長減慢,以經營收入作為計稅依據的營業稅將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營業稅收入總增收額的50%左右來自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營業稅,受宏觀調控的影響,2008年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增長將放緩,相應的營業稅增長也將減慢。2008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將受到一定的控制,金融保險業營業稅增長將比較平穩。交通運輸、電信、住宿餐飲和服務業營業稅也將穩定增長。

第四,經濟增速回落影響進口增長,進口增速的回落將影響海關代征兩稅和關稅的增長。

第五,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將實施,國內企業所得稅稅率將適當下調,2008年企業所得稅增幅將會有所下降;2008年,國家將適當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增長將受到一定影響。增值稅改革試點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增值稅收入增長將受到負面影響;證券市場將難以出現2007年的火爆場面,證券交易印花稅將難以保持2007年的高增長。

2008年財政收入增幅明顯低于2007年,財政支出增幅也將低于2007年,初步預計增長速度在14%左右。財政赤字將比2007年減少,赤字率繼續下降。

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為政府增加財政投入打下了良好基礎。2008年財政支出的重點將進一步轉向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1)基建支出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2008年國家將保持一定規模的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總規模比上年有所增加。中央基本建設投資重點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保、社會事業領域項目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2)財政將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008年國家將較大幅度地增加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健全糧食風險基金政策。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適當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統籌研究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保險保費補貼辦法,探索建立農業保險再保險制度及巨災風險保險體系。

(3)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事業投入。2008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優先發展教育,并將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20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中央財政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課程免費教科書的補助標準,地方財政負擔免費提供地方課程的教科書所需資金。2008年政府將支持建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四個體系。還將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較大幅度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逐步將城鎮非從業居民納入覆蓋范圍。2008年政府將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做好擴大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試點工作、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

(4)支持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2008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中西部地區污水管網、污染減排監管體系等建設,加大"三河三湖"以及松花江等重點流域的治理投入。對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項目及專用設備投資實行定期減免或抵免企業所得稅,對節能減排設備投資給予增值稅進項抵扣。

2007年1-11月財政收入增長情況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當月收入 5196.01 3045.54 3542.07 5832.41 4107.50 4394.31 5212.32 3495.42 4091.32 5347.12 3913.10當月增速 34.2 20.2 22.4 36.6 34.2 30.2 28.9 29.7 42.2 40.7 47.1累計收入 5196.01 8241.55 11783.62 17616.03 21723.53 26117.84 31330.16 34825.58 38916.90 44264.02 48177.12累計增速 34.2 28.7 26.7 29.8 30.6 30.6 30.3 30.2 31.4 32.4 33.5

2007年1-11月財政支出增長情況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當月支出 1870.86 2543.71 2874.18 3220.47 2922.2 4488.57 3236.56 3426.67 4433.11 3560.25 4508.19當月增速-16 63.1 14.8 18 34.9 31.5 28.2 31.5 29.4 33.3 19.1累計支出 1870.86 4414.57 7288.75 10509.22 13431.42 17919.99 17125.86 24583.22 29016.33 32576.58 37084.77累計增速-16 16.6 15.8 16.5 20.1 22.7 23.5 24.6 25.3 26.1 25.2

2007年

財政收支結構調整明顯

我國經濟在2007年總體上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財政收支狀況良好。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07年前三季度GDP增長速度達11.5%,比去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在經濟增速明顯加快的同時,企業經濟效益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較快,再加上物價上漲和稅收征管水平不斷提高等因素,2007年國家財政收入在近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出現了進一步加快的勢頭。1月至11月,全國財政收入(不含債務收入)48177.12億元,增長33.5%,較上年同期增速高出8.8個百分點,完成年度預算的109.3%。

2007年財政收入增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稅收收入快速增長,主要稅種收入呈現了與經濟增長較為協調的發展態勢。2007年1月至11月,與稅收相關性較大的工業增加值、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分別增長18.5%、26.8%、16.4%、23.6%,均保持較快增長,為稅收收入的較快增長奠定了基礎。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海關代征進口稅收等主要稅種增幅均在20%以上,從稅收增幅與相關經濟指標的對比分析看,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協調。

(2)國內流轉稅增長平穩。國內流轉稅主要涉及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和營業稅三大稅種,1月至11月份,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和營業稅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1.4%、17.6%和29.7%,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1月至11月份,國內流轉稅收入22242.01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46.2%,同比增長23.2%,比上年同期多增4190.41億元,拉動財政收入增長8.7個百分點。

(3)所得稅增長加快。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1月至11月,由于經濟增長較快,企業利潤增加較多,企業所得稅增幅高達39.2%,比上年同期高1.5個百分點。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個人所得稅增長30.1%,比上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

(4)進口產品消費稅、增值稅和關稅速度增長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1月至11月,一般貿易進口增幅同比增長27.4%,相應地,前11個月海關代征進口稅收完成5661.60億元,增長23.1%。關稅完成1318.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1%。

(5)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大幅增長。自2007年1月1日起,國家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稅率標準和征稅范圍,同時,加強對土地增值稅預征和清算的征管力度。1月至11月,城鎮土地使用稅增長102.7%,土地增值稅增長80.3%。

(6)證券交易印花稅增幅巨大。2007年滬深股指迭創歷史新高,兩市股票交易金額大幅上升,再加上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上調,1月至11月,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同比增長1152.5%,比2006年同期加快1014.1個百分點。

(7)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增速大幅回落,增加了財政收入。2007年,為配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出口退稅政策進行較大調整,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和降低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1月至11月,外貿企業出口退稅4740.74億元,增長12.9%,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

(8)非稅收入增長較快。1月至11月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75.6%,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123.5%。

財政支出進一步向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

2007年1月至11月,全國財政支出37084.77億元,增長25.2%,比上年同期加快8.3個百分點,完成年度預算的79.7%。1月至11月財政支出增速比財政收入增速低8.3個百分點,由于財政收入增長明顯快于支出的增長,收支余額由上年同期的6472.37億元增加到11092.35億元,多結余4619.98億元。

2007年,當月財政支出增速波動較大,累積財政支出基本呈現逐月上升走勢。從財政支出結構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政府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交通運輸等民生事業投入大量增加,相關財政支出均高于當期財政支出的增長。1月至11月,教育支出5578.19億元,增長32.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128.46億元,增長28.6%;醫療衛生支出1418.85億元,增長40.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377.69億元,增長26.8%;交通運輸支出1503.08億元,增長61.7%。以上五項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0.5%,拉動財政支出增長10.2個百分點。

(2)財政支出向農業、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傾斜。1月至11月,農林水事務支出2360.97億元,增長31.4%;科學技術支出1173.93億元,增長33.0%。

(3)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壓縮一般性開支。1月至11月,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678.43億元,增長11.3%;外交支出186.66億元,增長31.8%;國防支出2822.90億元,增長10.7%;公共安全支出2764.71億元,增長22.2%。以上支出項目增速大多低于同期財政支出的速度,這表明2007年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調整,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和群體傾斜;向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傾斜。著力支持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促進構建和諧社會。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相關文章:
中國經濟年度風云人物在港揭曉 楊元慶等獲殊榮
加大投資與加快速度仍是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中國經濟排名引熱議 專家稱中國承認"全球第4"
張巍柏:明年中國經濟真正的"敵人"是什么
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呈現良性大變形
2007中國經濟轉向過熱趨勢明顯 GDP增速將達11.6%
當前中國經濟警情指數處于紅燈區 CPI增速攀升
環北部灣經濟圈定為中國經濟第四極 將成"十二五"重點
圖片新聞:
“神七”整船進入綜合測試 08年發射 14名航天員參與選拔
廣東規劃五大經濟圈 香港成“港深莞”中心城市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2008年公務員考試資訊大全/ 考研資訊大全
· 08年經濟金融行業形勢分析預測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08年走向 解讀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報告2007藍皮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