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十七屆三中全會開幕。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為期4天的會議,將討論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體系、城鄉一體化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會議決定將為未來農村改革確立方向。
或出臺突破性土地政策
據新華社報道,胡錦濤主席9月30日專程前往安徽省考察農村改革發展情況。胡錦濤表示,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1978年,發軔于安徽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對中國農村改革起到先導作用。改革30年中,盡管曾在農村產業經營、承包權流轉、家庭承包制延長方面有所調整,但是并未觸及核心土地制度,這已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本次會議的重點,就是要對農村的使用和流轉進行適當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說。
“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改革初期階段,改革30年之際,我們需要一個更明確、新的起點。”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蔡繼明教授說。
目前,我國土地無法實現集中規模化經營,造成農民收入較低,在蔡繼明看來,目前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以及家庭承包制使得農民不能自由轉讓或出租土地,因此無法斬斷與土地的聯系,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城市居民,阻礙了城市化進程。
“因此,在《物權法》的保護下,讓農民能夠進行有償土地轉讓,提高抗風險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做到城鄉統籌發展。”蔡繼明說。
據了解,全國已有部分地區對土地制度改革進行摸索。重慶等地探索的“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保”的農民進城機制,已引起中央高層關注。浙江不少農村開展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允許農村集體資產入股,讓農民帶著股份進城。江西等地也對林權制度進行了改革。
加快農村金融建設
“解決土地使用和流轉將推動農村金融業的發展。”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說。
郭田勇表示,近幾年,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十分重視,但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區域性差異較大,中小額度貸款風險較大,農村金融依然存在改革啟動遲、進展慢以及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農村金融機構改革,關鍵在于建立一個與其金融需求相適應的信貸投放制度和風險控制機制。”
昨日,銀監會表示,大力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是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大創新,在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政策和成效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從2009年開始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同時,一位專家對記者指出,一方面要加大國家財政惠農政策,對支持“三農”業務達到一定標準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培育適度競爭、多元化的農村金融市場。
啟動廣大農村內需市場
近幾年,“三農”問題都在歷屆中共中央全會會議占有重要地位。同時,改革開放30年,“三農”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全面發展的戰略性考慮。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金融危機,歐洲、日本以及新興市場國家同時受累,導致我國出口持續下降,貿易順差加速減小。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貿易依存度大的國家,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危險,有專家指出,目前啟動廣大農村消費市場時機恰當。
范建軍向記者表示,從今年整體情況看,外貿出口遭遇嚴重挑戰,啟動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支柱。農村市場的啟動是刺激消費的重要手段。但他同時指出,由于居民消費習慣具有一定慣性和平穩性,因此,刺激消費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8月底,農業部一份《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情況》報告指出,城鄉居民收入比已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為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范建軍稱,增加農民收入,還需要同時使用減稅等財政手段。
■ 本報記者 李畫 發自北京 《 國際金融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