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來。”
“今年不回來了,忙不過來,今年金融恢復了,就打算不回來了,有了穩定的工作,今年可能不回來,情況要好點。”
2009年12月21日,四川省安岳縣文化鎮白平村書記唐招貴挨家挨戶地詢問村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情況。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們村有3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因為失業,返回了家鄉。唐招貴仔細地統計了一下今年回鄉的情況,現在村里回鄉的只有不到50個人。在四川省安岳縣長途汽車站里也很難見到返鄉的農民工。
四川省安岳縣長途汽車站站長周生貴:“目前回來的,特別是南方的民工基本上沒有多少人回來。”
然而,一年前中國內地的勞務輸出地卻是另外一種景象。這是記者一年前在四川省金堂縣拍攝的畫面。一輛輛超長線客運班車往返于沿海地區和金堂縣境內,這些從東莞回來的農民工都是在新年的第一天乘上返鄉大巴的,他們中很多人告訴記者,這個日子,比起往年回鄉過年的時候早了至少半個月。一場金融風暴迅速從華爾街席卷全球,來自歐美的訂單銳減,中國沿海地區的加工企業紛紛倒閉,裁員。失去工作的農民工不得不提前收拾起行囊,返回自己的家鄉。
“現在面臨裁員,裁員,本來廠里只有100多個人,現在裁了只剩下80個人。”
記者:“那你現在是打算回來?”
“回來,不做了,沒辦法做下去。”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9年3月統計,中國1.3億農民工中,有2000萬人因金融危機失業返鄉。這一狀況,是近十幾年來罕見的。國外媒體的無不擔心大量的失業農民工回鄉,是否會對中國經濟和政治穩定帶來影響。2000萬農民工返鄉,當時的英國《泰唔士報》稱:“這一數字甚至高過澳大利亞的人口總數,澳大利亞總人口不過2100萬。并且,這一數字還不包括大量城鎮失業人口。”《德國金融時報》:“經濟危機也使那里的失業率急劇上升,并有引發社會動蕩的危險。”德國《明鏡》周刊網站:“2009年可能是新千年以來最困難的一年。農村地區的發展形勢很“嚴峻”。
的確,如此多的剩余勞動力返回家鄉,這些人如何安置,成為了擺在中國政府面前最為棘手的問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前往重慶湖北考察了解農民工返鄉情況。并于2008年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必須采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尤其要高度重視農民工的就業,這直接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此時一系列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措施迅速啟動,多管齊下保就業。中央財政預算安排就業資金42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66.7%,增幅前所未有。要在擴內需的過程中擴就業,4萬億投資初步測算拉動非農就業5000多萬人。
《紐約時報》2009年2月22日專門發表題為《返鄉農民工》的署名文章,以湖南的返鄉民工回鄉過年后又繼續返程尋找新的就業機會為例,認為“中國農民工的福祉已成為政府關注的頭等大事”。報道提到,“為了緩解失業農民工的困境,中央政府已經宣布了一系列舉措,包括職業培訓,擴大農村醫療保險和農作物補貼,確保回家務農的人也可以謀生。”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總量達到1.5億人,比去年底增加1157萬人。到11月底,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3萬人,預計到年底,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將達到1100萬人以上。
李義是長沙某物業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今年12月份的一天,他和50多歲的母親一道,來到位于芙蓉區的西子花苑樓盤看房,聽了售樓小姐的介紹,李義告訴記者,無論是戶型還是地理位置,他們都非常滿意。
李義母親:“周邊的環境地段還可以,這邊超市什么,大潤發、沃爾瑪,什么買建材都方便,這里也可以說是城中心了這里。”
在隨后看房的過程中,李義和母親不斷向售樓小姐詢問房子的細節,臉上難掩興奮之情。看著買房給兩人帶來的巨大喜悅,記者沒有想到,就在一個月前,李義家中的五口人,還全都擠在一套50平米的狹小房子里。
現在,李義一家人再也不用住在如此擁擠的房子里了,他們很快就能擁有一套140平米的房子,父母、夫妻和孩子分別擁有自己的臥室,也不用再擔心上廁所排隊的問題。但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李義要買的這套環境舒適、交通便利的房子,嚴格意義上說來其實是經濟適用房。
2008年7月,長沙在全國率先成立住房保障工作局,并全面推行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規定具有長沙市戶口5年以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城區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人均1010元/月)的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都可以得到貨幣補貼。無房戶的補貼標準為8萬元每戶,住房困難戶的補貼標準為5萬元每戶。
中共湖南省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我覺得一套房子意味著一個家,一套房子也意味著幾乎是一輩子的積蓄,一套房子也意味著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幸福的標準,所以我覺得現在衣食住行,衣和食沒有問題,行這些年通過努力解決的也比較好,真正難的,花錢最多的困難還是房子。所以我們講民生,應該說住房是最大的民生。”
長沙的努力僅僅是全國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成員遍及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等17個政府部門;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2009年我國一共投入了1676億元的資金,比2008年增長了5倍;在2009年的最后一個月里,中央又密集開出藥方,為高燒不退的樓市降溫,力度空前。
在政府著力改善民生的工作中,住房還只是其中一項,事實上,在今年分四批下達的中央投資中,直接用于民生的投資比例超過了50%。
鄭功成:“現在我們進一步把民生跟經濟增長緊密結合起來,我覺得這一點來講,它標志著一個重視民生的時代,我覺得是民生的時代應該是真正到來了。”
我國政府關注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在國際上贏得廣泛贊譽。英國《每日電訊報》說,“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是為了人民的新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也表示,“中國立足民生的救市措施,將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記者見到了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周慶安,他告訴記者,在2009年,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
周慶安:“就是在整個國際輿論當中,這些年來中國被提及的次數總體上都是向上走的,那么今年以來,在很多問題上,其實我們都可以看到像《金融時報》這樣的國際的媒體,在報道中國的時候,不簡單地把中國作為一個想象的一幫去在報道,而是把中國作為國際體中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周慶安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外國媒體對中國的關注不僅體現在報道數量的增加上,同樣也體現在報道內容的變化上。
“我們拿了7家國際主流媒體作為樣本,那么不完全的統計,2009年整體的中國經濟方面的報道已經超過了28%,這個比例在以往的幾年當中,應該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一個比例。因為傳統意義上來說呢,國際主流媒體在報道中國的時候,是把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進行報道的,那么更關注我們體現出來的一些表象性的內容,比如說GDP的數字,比如說政策的一些變化,那么今年的整體報道相對來說更深入。”
這就意味著國際主流媒體在逐漸的認可,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活動中間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中國在國際上媒體關注度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外媒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描述,另一方面,中國也展開一系列策劃活動,主動通過國際媒體提升中國形象。從2009年11月23日起,一條長約30秒鐘的“中國制造”宣傳片開始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的美國頻道、美國頭條新聞頻道和國際亞洲頻道播放,為期6周。這條宣傳片由商務部委托制作,旨在提高中國產品在實際上的形象。
這個廣告Made in China,這個廣告從投放的效果來說,當然它是需要一個長期的觀察。我們僅僅用了六周的時間,中國制造還有很多問題,尤其在西方世界當中,它的看法確實有很多是跟勞動力密集型、價格低廉聯系在一起,但這種主動設置的本身的意識,其實代表了中國已經開始,除了有錢之外,已經開始有智慧或者想辦法在國際輿論當中投放自己的智慧,我覺得這是一個能夠看到的變化。
周慶安還告訴記者,國際傳播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在2009年,中國的國際傳播力得到大幅提升。
“應該說就是2009年中國國際傳播力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那么這種提高當然也得益于兩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從國際環境來說,由于金融危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漸加深,那么這個時候中國能夠在經濟上頭率先增加,率先起穩回暖,所以在這個時候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使得國際媒體更重視中國,我覺得這是一個客觀因素。
那么第二個方面呢,確實也是因為主觀上頭的一些變化,就這一兩年來,中國在整體國際傳播力上頭的影響,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操作方式都在發生一些變化。
從總體上頭來說,國際傳播力的提升,本身也是中國經濟的一種表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