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6%以上——農業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問:為什么要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6%以上?
答: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僅事關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產條件改善,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連續六年較快增長,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特別是2009年在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農民工年初大量返鄉、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農民人均純收入仍然達到5153元,實際增長8.5%,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0年是我國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保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關系全局、意義重大。
第一,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關鍵是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消費增長乏力,特別是農村消費嚴重滯后,占總人口近2/3的農村居民只消費了全國1/3的消費品,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仍達43.7%。農村消費水平低制約了擴大內需方針的實施,根本原因是農民收入總體水平不高。農民收入上不去,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農村消費需求就是一句空話。保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才可能增加農民消費能力,才可能進一步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才可能使家電、汽車、摩托車、建材下鄉等政策得以持續,才可能為擴大國內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迫切需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增收。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標,要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在今后十年間每年要達到6%以上,這既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客觀要求,也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須在前幾年較高增長速度的基礎上,千方百計促進今年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決防止農民收入陷入徘徊,這對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迫切需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近年來,雖然農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擴大到12022元。農村內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目前仍有4007萬農村人口尚未脫貧。
問:當前,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答:雖然農民收入連續六年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特別是今年我國經濟形勢十分復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加。
從農業內部看,農業比較效益低制約了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農業比較效益低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仍然是目前吸納剩余勞動力的主要經濟部門,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約為5.3億,除了轉移就業的勞動力外,還有3.5億勞動力在從事農業生產。按農戶總量測算,每個農戶經營耕地面積不到半公頃。大量勞動力滯留在農業部門,形成了超小的經營規模和較低的勞動生產率,致使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即使與國內第二和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相比,也僅分別為其1/7和1/4,農民務農收入大大低于二三產業。另一方面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目前除稻谷外,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市場,國內農產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受制于外部環境;加上國內消費者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承受力有限,在確保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下理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受上述因素制約,近年來我國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2009年冬小麥、早稻、油菜籽畝均純收益分別為176.9元、172元和45元,分別比上年減少6.2%、8.1%和76%,直接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增長。
從農業外部看,宏觀經濟影響不確定制約了農民來自非農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回升基礎尚不鞏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沿海地區低成本出口導向產業將面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巨大壓力,農民工就業崗位和工資持續增長的空間將受到一定影響。從就業崗位增長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過程中普遍存在生產自動化、管理知識化的發展趨勢,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將不斷減弱,特別是目前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大多難以滿足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就業崗位的需求結構和勞動力供給結構不匹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空間變窄。從工資水平增長看,沿海地區外向型出口加工企業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來獲取微薄利潤,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優勢,使農民工工資持續增長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近幾年國家利用財力增長較快的時機,不斷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加快改善農村民生,農民轉移性收入迅速增長。從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角度講,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轉移支付力度。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多方面條件的限制,轉移性收入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有限。
此外,極端氣候的影響不可低估,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對局部地區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造成了很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