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12個“兩難”
本刊通過走訪多位專家學者,在當下困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眾多熱點難點問題中,梳理出以下12個突出的“兩難”問題。
人民幣升值與不升值的沖突
國內的共識是,一旦人民幣升值過大,會對中國龐大的出口導向型產業產生影響,如果小幅度的方式,必將帶來更多資本進入中國,炒作人民幣匯率。而在外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聲音越來越激烈,并有情緒化和政治化的傾向,這種壓力也在朝向常態化發展。
信貸投放規模收與放的沖突
如果對信貸規模實行數量性緊縮,將可能導致之前投資的中長期項目出現爛尾工程,而如果不加以控制,或將對通脹產生影響。一旦實行價格性緊縮,比如加息,又將可能引發熱錢的進入。
財政赤字與稅負改革的沖突
赤字問題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所付出的代價之一,如果繼續減稅則財政赤字更難承受,如果加稅,則與擴大內需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中國經濟轉型長期目標相悖。
房價調控經濟導向與民生導向沖突
一方面房價的大幅度上漲,已經成為財富分配的重要途徑,防止更大幅度的暴漲成為政府維穩的必然選擇。但考慮房地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產業支柱的現實,房價上漲是中國現行各種制度、各種沖突在市場中的集中反映,這使得政府在控制房價的政策選擇過程中,空間并不是很大。
擴大出口與重塑經濟增長的沖突
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出口依然是中國經濟短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但是,在新興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下,這一模式正持續受到沖擊和來自發達國家強大壓力。
投資拉動與擴大就業的沖突
危機之下,國家在傳統的“鐵、公、基”等領域的投資雖然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復蘇,但是,這些領域并沒有創造太多的就業,這與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對擴大就業的要求并非完全符合。從長遠來看,在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目標下,擴大就業和投資方向的選擇依然需要艱難的權衡。
地方債務化解中的進與退的沖突
決策部門在對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債務進行規范的過程中,考慮到這些地方投融資平臺已經展開的相當多的長周期投資項目的可持續問題,對于支持資金的是否繼續投放的決策正面臨進退失據的尷尬局面。地方債務問題有可能倒逼新一輪的財權事權劃分甚至分稅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