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記者韓志峰、實習記者張慧) 國際能源機構與經合組織核能機構日前聯合發布未來核能發展路線圖。路線圖指出,從現在起到2050年,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電力都將通過核能獲得。而我國在這方面正在提速,目前已經成為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核電站建設正在從沿海擴展到內陸。
核電為什么這么受寵?它的好處在哪里?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說,核電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可以發揮“主要”作用。
胡兆光:“它沒有二氧化碳排放,是零排放,是清潔能源?,F在我國主要是以火力發電為主,排放壓力很大,所以今后全球包括中國都希望加大核電的比重,減緩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核能的利用在全球來講,應該說是一個方向吧!”
按照國際能源機構的介紹,目前核能利用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幾乎所有全球在建的新型核反應堆都以50年技術發展作為基礎。我國目前引進的一些先進技術,可以使核電站運行60年,而傳統的火電站只有20年壽命。
胡兆光說,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我國也有自己發展核能的路線圖。
胡兆光:“現在我們核能的裝機只有900萬千瓦,但是估計到2020年超過7000萬千瓦,到2030年還會更高。”
記者:“在我們國家的電網當中,核電占的比例有多大?”
胡兆光:“不到1%?!?/p>
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核設施發電量占全球發電總量的14%。如果能把這一比例在2050年前增加到25%,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可減少50%。而我國的核電占比只有不到1%,顯然發展的潛力非常巨大。因此,我國核電建設正在大提速。
除了大家熟知的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以外,近年來,浙江三門核電站、山東海陽核電站、廣東臺山核電站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經核準10個核電項目,成為世界上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最近,又有消息說,中國的核電建設已經從沿海逐步擴展到內陸省份,黑龍江省首座核電站項目建設工作全面啟動。與相關地方政府簽訂合作開發協議的主要企業是華能黑龍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東輝感受到了發展核電的緊迫性。
張東輝:“2015年之后,煤炭資源將從現在的基本平衡變成不足,核電將是煤電的主要替代品?!?/p>
不過,在越來越多的核電站面前,很多人都是“談核”色變,感覺好像一個個“原子彈”放在了自己的身邊。是不是有核輻射、核泄漏這樣的隱患呢?最近,記者來到了浙江臺州市的三門核電站。核電站的相關負責人鐘英強介紹,他們是全國首家引進美國最先進技術的第三代核電站,有很好的密封系統,與以往發生核泄漏事件的一些國外核電站在工作原理上截然不同。同時,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打消了人們的安全顧慮。
鐘英強:“大家很擔心的是:核電站和原子彈有什么區別?實際上是量變和質變的問題。原子彈是用鈾235做燃料的,它的含鈾量達到99%,而我們核電站的含鈾量只有3%。形象地說,就是啤酒和白酒的區別,比如用火來點的話,六七十度的白酒一點就點著了,而啤酒的酒精量只有百分之十幾,怎么點也點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