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全國小麥增量1/4"安徽產" 打破"逢災必減"怪圈

2010年09月15日11:30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高產攻關 小麥主產區 小麥生長 小麥生產 小麥單產 兼業化 關鍵技術措施 高產縣 小麥產量 小麥種植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小麥單產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連續4年超全國平均水平,5年累計增產近80億斤,增量占全國同期的四分之一……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日前在合肥指出,安徽近年來實施的小麥高產攻關行動,為全國糧食增產探索了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

打破“逢災必減”怪圈 小麥增產占全國四分之一

“夏糧豐收,全年主動;以秋補夏,擔驚受怕”,這是流傳在小麥主產區黃淮海平原的一句農諺,說的是夏糧在全年糧食生產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糧食主產省之一,安徽的情況自然不例外。占夏糧比重達90%的小麥,更是年年牽動著安徽上上下下幾千萬人的心,成為預判全年糧食生產的“風向標”。

安徽渦陽縣義門鎮種糧大戶潘永對此深有感觸:“過去農民種糧但不重視糧,一切‘靠天收’;鄉村干部也很少過問農民的種糧情況。現在不一樣了,從種到收,鄉村干部和農技站的人往村里跑個不停,比俺們農民還關心糧食生產。”

潘永的感受來自于近年來安徽實施的一系列增糧舉措。從2005年秋種開始,安徽省啟動了一項以“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全面提高小麥生產水平”為內容的小麥高產攻關行動。潘永和許多小麥主產區的農戶從中受益,糧食收成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我從1998年開始包地種糧,那時即使風調雨順,畝產也不過五六百斤。”潘永回憶道,當時農業稅賦重,許多農民不得不選擇拋荒外出。可這幾年“大不一樣”。盡管老天不是澇就是旱,可小麥產量卻不減反增。

“如今我種的兩千多畝地,平均畝產已經達到550公斤,個別地塊超600公斤。”老潘得意地說。

自2005年安徽實施小麥高產攻關以來,盡管先后遭遇2007年淮河大洪水、2008年低溫冰凍災害、2009年大旱以及今年持續低溫陰雨災害,但小麥產量卻災年屢奪豐收。

安徽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安徽小麥單產達340公斤/畝,比2005年增加84公斤/畝,增長32%。其中,小麥單產最高田塊紀錄更是刷新到739公斤/畝。小麥總產達到241億斤,比2005年增加79.7億斤,增幅近50%。單產、總產均連續五年創歷史新高。以安徽沿淮小麥主產區1000余萬畝種植面積和今年單產340公斤計算,安徽小麥五年來的增量相當新增一個“淮河糧倉”。

“意義不光在于產量,關鍵還在于找到了一條穩糧之路,破解了糧食生產‘逢災必減’的怪圈。”發起并一直參與小麥高產攻關的安徽農業大學教授胡承霖說,通過五年來的實踐,安徽目前的小麥生產已可達到“小災不減產、大災小減產、無災大增產”。

“老技術”集成運用 助力糧食奪高產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實施的小麥高產攻關依靠的并非高精尖技術的發明,而是一批“老技術”的集成運用。

安徽省農委主任張華建介紹,小麥高產攻關主要依靠四項關鍵技術的集成運用,即優質高產品種、科學播種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這些技術早已有之,但過去因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和一家一戶對科技種糧熱情不高,多“懸在空中”,落地率不高。“高產攻關攻的就是這些技術的‘落地率’。”

為此,安徽省探索出一套以政府農技服務為主導、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主力,“技隨物走”的物化補貼方式為保障的“組合拳”,打通農技入戶“最后一公里”。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