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十二五’期間,既是中國經濟的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告訴記者,在這個時期,要兼顧發展和調整,重化工和低碳經濟的矛盾會更加突出;同時,城市化進程提速,也會促使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
⊙記者 王穎 ○編輯衡道慶
產業結構面臨重大調整
事實上,從“十一五”開始,國家就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但在“十二五”期間,在節能途徑上與“十一五”期間有明顯不同,“十二五”期間,會更多利用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不僅僅是中國,在金融危機過后,“全球經濟都在向低碳經濟轉型,形成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產業結構調整。”馮飛說。
目前,發達國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費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存在于生產環節。具體而言,在許多發達國家,企業與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業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恰好相反,70%的碳是企業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這也說明,我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減少碳排放的主要壓力在生產領域;大幅度降低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指當年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反映了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反過來即代表了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我國中、近期內發展低碳經濟、減緩碳排放的核心任務。
產業結構狀況是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的關鍵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期,一些高碳產業仍然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更為嚴重的挑戰是,受資源稟賦條件的約束,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因此,中國需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降低生產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在中國城市化率整體還處在較低水平的階段,這種調整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產業結構沒有得到調整,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化率的進程。這兩者互進互退,需要共同協調發展。
具體而言,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主要是:產業梯度轉移由“產業鏈整體式轉移”取代“產業鏈分拆式轉移”,“高端技術合作”取代“低端產業轉移”;產業由實轉虛、由重變輕、由硬變軟,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區域經濟競爭的主要焦點轉變為產業的組織程度和組織效率;而產業政策,即國家及地方政府對產業的導向和規劃,成為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主要變量。
“具體政策手段及思路有這樣幾點。”馮飛進一步對記者闡釋,一是以擴大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為手段,以服務業結構升級為重點,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結構升級的政策思路可概括為,“促開放、消障礙、樹環境”,其中擴大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是關鍵環節;二是促進技術創新。重點解決產業高端共性技術的供給機制,發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三是大規模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政府以技改貼息的方式有效帶動社會投資。使得產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四,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促進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建立落后生產能力的退出機制;五,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以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六,促進產業有序梯度轉移。
明確四個定量指標
據一位參與“十二五”規劃的人士介紹,目前,“十二五”規劃已經基本確定產業結構調整的四個定量指標。
一是“十二五”期末,第三產業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四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接近30%,提高到40%。
二是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五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規模。
三是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比2010年提高10-15個百分點,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高。
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左右。
其中,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按照三個分類,逐漸推進,最終,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不同程度的規模。
第一類是技術比較成熟、產業基礎較好,能夠近期發揮作用的產業(如物聯網及下一代互聯網等產業);第二類是技術進步很快,有可能在近期有較大發展的產業(如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產業);第三類是近期有發展,但中長期戰略意義更為顯著的產業(如電動汽車產業、生物技術產業)。
馮飛還建議:“根據經合組織(OECD)預測,到2030年,生物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將占到生物技術總產量的39%,農業領域應用占到36%,醫療保健領域占到25%,其中工業應用潛力最大。根據這一趨勢,可以考慮適當加大對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領域的投入力度。”
另外,隨著工程減排力度加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目前還沒有掌握經濟、有效的污泥處理、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燃煤氮氧化物控制等方面的技術,電除塵器供電電源的控制芯片、袋式除塵器的耐高溫濾料和脈沖閥、脫硝催化劑、高強度抗污染的垃圾滲濾液膜材料還依賴進口,大機組脫硫裝置、脫硝裝置、垃圾焚燒成套設備的穩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間,相關技術和設備的自行開發生產也將是重點推進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