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本報訊 (記者 蘇曼麗) 針對目前熱議的央行超發貨幣引發通脹的說法,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指出,“以M2減去GDP,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超發貨幣接近43萬億元。”這種說法沒有理論、現實依據。他建議,下一階段我國應盡快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
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昨天發布張健華接受采訪的全文。張健華表示,貨幣是個存量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個流量概念,兩者不能直接相減,更不能用一個時點上的存量數去減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流量數。
但按照學術界普遍采用的M2/GDP的計算方法,中國貨幣供應依然偏高。對此,張健華表示,2009年M2/GDP大幅上升是一個特殊現象,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情況下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結果,并不能因此得出我國的M2/GDP還會進一步攀升的結論。
他認為,基礎貨幣不斷增長與貨幣乘數的擴大,共同造成了我國貨幣的高增長。國際收支“雙順差”形成后,通過外匯占款形式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源源不斷地增加。從2002年末到2010年9月末,由于外匯占款的激增導致基礎貨幣擴大了2.6倍。此外,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央行降低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加上信貸高投放導致商業銀行超儲率和現金比率下降,因此貨幣乘數又明顯上升。
張健華也認為,下一階段,我國應盡快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也會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