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昨天,中國工程院召集曾參與《新疆可持續發展中有關水資源的戰略研究》項目組的主要成員召開發布會,公布研究成果。會上,10多位院士、專家認為近期廣受關注的引渤海水入新疆工程“不可行”“沒法想象”。
據報道,“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度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該計劃設想通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鹽湖、咸水湖和封閉的構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從而鎮壓沙漠。同時,海水依靠西北豐富的太陽能蒸發,作為濕潤北方氣候的水汽供應源增加降雨,從而達到治理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目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石玉林表示,假設調運1000億噸海水,海水的含鹽率為3%,就將產生30億噸鹽,而如何處置這些鹽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鹽堿化災害已經十分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原主任李澤椿認為,通過“引渤入新”來影響氣候的設想在氣象學上是根本說不通的,“氣象學上,形成降水要滿足三個條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況且依靠調運海水形成的蒸發量可以說微乎其微,不足以對當地的水汽形成有力補充,再加上大氣具有流動性,產生的水汽會移動到其他地方,所以不可能帶來很多的局地降水”。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原副主任、研究員寧遠則從工程的角度認為,南水北調從丹江口至北京一線有1000多公里的長度,所經過的基本都是平原,而“引渤入新”則要跨越5000公里,無論是管線鋪設、工程造價還是最終水的配送問題都是“沒法想象”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表示,如果我們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的水量將從黃海補充,而黃海海水的鹽分比渤海高,這樣一來勢必會給渤海的整個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么多的海水調過去,渤海和新疆的生態最終都會惡化。”石玉林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