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1年宏觀經濟預期分歧:二次探底隱憂仍存

2011年01月30日09:4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2010年 1980年 流動性過剩 通脹 宏觀經濟數據 走勢 財經 CPI 房產 投資性需求

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表面看起來正在步入常態化增長,但在不同節點上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財經》記者 楊中旭

中國經濟再次以看起來漂亮的數據,結束了2010年。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備受矚目的2010年宏觀經濟數據。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關鍵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0.3%,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達到了3.3%。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與消費增長,分別對2010年GDP增速貢獻了5.6個和3.9個百分點,合計貢獻率達到92%左右;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9%,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國民經濟正處于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

伴隨著GDP從谷底攀升,CPI自2009年12月由負轉正后,亦呈逐月上升之勢,其中七個月突破3%這一年初宣布的“紅線”,一度曾躥升至5.1%。

多數投行機構預測,2011年通脹走勢將成前高后低之勢,并在二季度末達到5.5%-6%的高點。

相較最困難的2009年與最復雜的2010年,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表面看起來正在步入常態化增長,但在不同節點上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官學兩界人士表示,農產品走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美國經濟復蘇的基調以及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將使中國經濟充滿變數。

上半年緊縮命題

1月20日,存款準備金率在一年之內第七次上調,達到19%。歷史上,只有1980年的存款準備金率超過當前,達到20%的歷史高位。

除了頻繁使用數量型工具外,央行還兩番祭出價格工具,兩次加息回收流動性。

“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貨幣現象。”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婁剛說。他的同事、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作了具體闡釋:“2009年廣義貨幣(M2)增長了三成,2010年M2增長了兩成,加起來差不多增加了五成。治理通脹,首要任務是管住貨幣。”

2011年1月初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年度工作會議,將M2增速定格在16%,較之去年的目標降低了1個百分點,這也符合市場的預期。但是,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財經》記者稱:“M2增長目標定在16%,對一個通脹壓力已經很大的經濟體來說仍然過快。”

他做出這一結論的依據,主要來自于2010年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再度走高。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達到11.9%,已經出現過熱苗頭,引發了房產新政、信貸緊縮等調控措施的陸續出臺。隨后兩個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到10.3%和9.6%。

然而,由于凈出口的反彈,以及11月初節能減排調控力度的放松,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微升至9.8%。

馬駿表示,如果GDP不減速,很難抑制通脹,同時,這還將加大通脹預期。德意志銀行的研究表明,一系列已經發生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導致今后幾個月消費品價格的上升。

比如,2010年全年,棉花價格上漲86%,將直接導致2011年服裝價格的上調;租金漲幅在房價大幅上漲之后經過6個至12個月的時滯也會開始加速;農產品批發價格繼續快速上行,很快會傳導到加工食品的價格。

馬建堂在1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記者發布會上稱,去年市場物價同比上漲,食品價格漲幅較大。分類別看,食品上漲7.2%,煙酒及用品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3.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6%,居住上漲4.5%,衣著類下降1%,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持平。這些漲幅,均發生于糧食連續七年豐收的大背景下。

馬駿表示,農業大豐收表明農產品價格上升基本上不是供給面的問題,相當程度上是成本推動和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對農產品的投資性需求拉動。所以,如果不把經濟增速降下來和貨幣控制住,僅僅靠增加農產品供給,難以從根本上控制食品價格。

天量貨幣在經濟體中的流通,“如果不加以遏制,未來會出大麻煩”,婁剛稱。

由于去年CPI走勢呈前低后高之勢,客觀上將導致今年的CPI走勢前高后低。王慶表示,今年上半年是政策調整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日后被迫執行過緊的宏觀調控,就有可能引起硬著陸。

諸多宏觀學者擔心的是,價格在上半年沒有控制住,導致下半年不得不祭出價格管制政策,包括大規模砍掉新上項目,造成宏觀經濟的大起大落。

包括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瑞銀證券、澳新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機構普遍預計,上半年央行還將加息兩次,并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通脹走勢定調難

出乎市場意料,1月上旬召開的央行年度工作會議上,并未宣布年度信貸額度控制指標,讓市場此前預計的6.5萬億-7萬億元的年度信貸目標“落空”。

所謂信貸額度控制,系中央為對沖金融危機而祭出的“常規武器”,旨在加快貸款投放、擴大貸款規模。這一武器2009年和2010年度一直由銀監會掌管,此番重回央行之手,卻未見公布。

在央行年度工作會議上,浮出水面的一項“新型武器”是動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數日之后,各家商業銀行均收到了來自央行的差別準備金測算表。

各家商業銀行隨即展開測算。據說,通常情況下,信貸增速超過14%,就要上繳差別存款準備金。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婁剛稱,此舉對中小銀行影響甚大。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如想避免被央行“懲罰”,唯有增加資本充足率、控制信貸投放。

央行政策工具箱的“一進一出”,背后大有玄機。

當前,北方旱情仍在持續。山東、河南等部分地區旱情已經超過三個月。由于降雨偏少,旱情仍有持續發展勢頭。華北、黃淮地區是國內主要小麥產區,因干旱持續,局部冬小麥缺水嚴重,對新年度國內小麥產量造成威脅。

水利部門有關官員表示,目前河南、山東等部分地區已經達到特旱等級。兩省小麥產量占到國內冬小麥產量近三分之一,旱情的發生對2011年冬小麥的產量構成極大威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小青表示,當前,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均已超過2008年8月的歷史高點,而旱情的持續也許會讓價格進一步走高。

同時,類似去年俄羅斯等國家糧食減產導致國際糧價上漲的格局是否會再現,目前尚不清楚。“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春播的狀況。”徐小青說。

2010年,由于在春播期間增加了1300萬畝秋糧播種面積,在夏糧減產的情況下,保證了秋糧和全年糧食的豐收。2011年春播面積是否增加、增加多少、降水狀況如何,都將直接影響到糧食產量,進而影響農產品價格走勢,通過食品價格影響CPI。

另一項懸而未決的因素則是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復蘇狀況。2010年四季度,美國經濟呈緩慢復蘇之勢,特別是失業率在12月出現了下降之勢,從11月的9.8%降至9.4%。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一個季度的復蘇,尚不足以支撐美國經濟基本復蘇的判斷;但如果2011年一季度美國經濟繼續走強,“也就是連續兩個季度復蘇,就基本可以下一個結論了”。到那時,美聯儲或將放棄QE3(第三輪量化寬松)計劃。

農產品是否豐收引發的CPI走勢和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真實”復蘇與否,當前均無定論,這將直接影響到中國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如果美國經濟按照預計復蘇,中國央行的信貸額度控制可能就此壽終正寢,利率市場化逐步取而代之;反之,則可能重拾信貸額度控制。”曹遠征說。

此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不同的場合均傳遞出關注資產價格的信號,而住建部等部委官員亦在2010年底表示,不排除出爐房產新政3.0版本。與CPI走勢一樣,房產新政3.0版本的出爐,也將根據宏觀經濟走勢而定。2010年房產新政1.0版本(即國十條)于4月出爐,房產新政2.0版本(即國五條)9月祭出。

創新性數量工具的動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為王慶看好。他表示這將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二次探底隱憂仍存

在通脹人人喊打之際,通脹與增長的同進同退格局,又將帶來新的難題。

1月18日,聯合國發布《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長率為3.1%,低于2010年預測的3.6%。聯合國警告稱,貨幣貶值競爭可能將導致市場動蕩及就業市場回暖速度放緩,如不采取適當措施,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經濟可能在2011年“二次探底”。

這并非空穴來風。2010年9月,全美喪失抵押房產贖回權的房屋數量(以下簡稱止贖)首度突破10萬套,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所謂止贖房屋,是指房貸斷供且無法贖回的房屋。美聯儲理事伊莉莎白·杜克2010年11月表示,美國房地產止贖危機到2012年底之前都不會完全平息。美國止贖房屋的總量從2006年的100萬套增加到2009年的280萬套,預計2010年和2011年將分別再增加225萬套,2012年增加200萬套。

時隔不到一個月,美聯儲另一位理事塔魯洛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透露,美聯儲已將2010年和2011年新增止贖房產數量上調至250萬套,2012年上調至240萬套。出席聽證會的多位美國金融界官員認為,美國房地產業的止贖危機遠未結束。

“換句話說,就是次貸危機可能二次爆發。”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表示。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之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布什政府的全部減稅政策延長兩年,加上之前出爐的QE2,表明美國政府正在對二次探底進行防范。

與此同時,王建還注意到,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形成的龐大“有毒資產”至今還沒有清理。

可以作為參照的是,日本銀行用了15年才消化完其泡沫破滅造成的巨額呆壞賬,這個過程大概填進了1.5萬億美元的銀行利潤。而美國“有毒資產”的規模要遠遠大于當年的日本。

“美國第二輪的沖擊一定會來,可能會使全球經濟都往下跌,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王建稱。

一些經濟學家開始擔心,2011年下半年的中國宏觀經濟,或將重演2008年下半年硬著陸的一幕。彼時,次貸危機已經爆發,外需驟減,而國內通脹連創新高,宏觀調控部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打壓通脹上,致使宏觀經濟活力不足。待到2008年秋季金融危機總爆發之時,國際國內的通縮“雙碰頭”,讓中國宏觀經濟雪上加霜。

“為了避免政策180度急轉彎,上半年打壓通脹的力度和技巧就值得拿捏了。”王建說。

部分機構已將2011年外需對GDP增速的貢獻率下調為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即持此觀點。根據他的團隊估算,2011年GDP增速將幾乎全由投資增速和消費增速支撐,內需型經濟已然成型。

王慶表示,2011年中國大陸GDP增速約為9%,其中,投資和消費的貢獻率各為一半。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財經》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