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 建設進度能否回歸
京滬高鐵運營速度降為300公里,武廣等長距離高鐵運營也調整速度模式。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回歸。
新京報:怎么評價這些年中國高鐵的發展?
周翊民:中國高鐵近年來發展迅速,世界矚目。在中央支持下,成功修起了京滬高鐵。但高鐵發展一度冒進,帶來安全隱患,也帶來浪費。
比如京津高鐵,當時發改委批準按200公里設計時速開建,但后來按300公里以上標準建成。再比如,京滬高鐵立項開建的同時,中國又在京津和滬寧建成兩條城際高鐵,這也是浪費。世界上還沒有兩座城市之間修兩條高鐵的先例。
新京報:目前做了一些變化。
周翊民:新任鐵道部長上任后,降低了高鐵速度,建設也禁趕工期,這些做法是糾偏,是一種理性回歸。
新京報:動車組創造了一個個新速度紀錄,怎么看待這些紀錄?
周翊民:我們的高鐵跑出過487公里的時速,有人說“中國高鐵速度世界領先”。其實,這只是個瞬間速度,沒有實際使用價值,只是測一下車輛加速能力,取幾個參數。法國高鐵早跑出570多公里的實驗速度。
3 運營之前如何測試
京滬高鐵正式開通前,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了各種聯調聯試,等到所有測試結束線路將開始運營。
新京報:CRH380從設計到批量生產速度很快:去年5月完成樣車試制,9月下線,11月聯調聯試,今年1月運行。
臧其吉:京滬線批準建設后,因當時不滿足350公里時速,要求京滬線上跑到380公里。我們又開始趕制新的380。國外研制一個新的車型,往往要花費數年,進行大量的嚴苛實驗,最終才能定型。
周翊民:跑300公里時速的車,必須有在350到360公里的時速下長時間安全運行的實驗報告,中國可能還有欠缺。
新京報:最近我們不是一直在做聯調聯試嗎?
臧其吉:所謂聯調聯試,就是把列車、供電、信號、線路、橋梁、列車控制等結合起來在線路上跑幾次,測量有限指標合格不合格。檢測高鐵安全,需要大量的聯調聯試。
周翊民:目前搞的聯調聯試只是對信號、動車組、調度系統等之間的協同工作進行的一個測試,不是對車輛本身的科學實驗。
新京報:我們對新一代動車組進行了哪些測試?
劉長青:CRH380樣車做出來后,我們先做了靜態實驗,然后是動態實驗,接著進行了行駛實驗。列車開到鐵科院的環形測試線上,以160公里時速做了環線實驗,然后到正線上做正線實驗。
目前,我們正在京滬高鐵線上做拉通實驗,從1月份到現在反復的跑。拉通實驗驗證列車各個系統功能,檢驗零部件的可靠性。近期開始做載客試運行,檢驗整個高鐵如從票務、車輛、檢修、日常管理等能不能滿足需要。最后,才是正式開通。
4 磁懸浮車會否重來
在京滬高鐵上馬前,主張輪軌和支持磁懸浮的專家存在著爭論,最后高鐵占了上風。
新京報:是否還堅持當初的磁懸浮建議?
何祚庥:國家雖然沒有采納磁懸浮,但我不認為是不好的建議,因為磁懸浮可以很容易地達到500公里/小時的速度,以中國之大,更需要的是速度達500公里/小時的快速交通網。
臧其吉:磁懸浮在中國沒有希望了。
新京報:目前像北京在建設試驗性的低速磁懸浮地鐵,是否合理?對高速和磁懸浮之爭有無影響?
何祚庥:這些試驗項目應該做,也應該發展,但低速磁懸浮與高速磁懸浮是兩套技術,并不能因此就擴展到高速磁懸浮。
楊浩:磁懸浮也是一種運輸方式,有它的優點,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作為一門技術,磁懸浮我們不能放棄,中低速磁懸浮可以先行發展。
本報記者楊萬國 長春北京報道
5 高鐵速度多少合理
京滬高鐵設計時速380公里,降到300公里行駛,不少網友認為是“大馬拉小車”。
新京報:速度不僅關乎安全,也有成本考量。
臧其吉:高鐵功率和速度成三次方關系。從350公里降到300公里,能耗減少約60%。高鐵降速有利于緩解虧本壓力。
周翊民:降速后軌道和動車組損耗都會減少,零部件使用周期變長,養護和維修費用大大降低,這也能節省大量成本。
劉長青:比如車輪,以300公里時速運行,跑完兩萬到三萬公里大約磨損一毫米,六到八個月更換一次輪對。如果以380公里時速運行,約一萬公里要磨損兩三毫米,平均三個月要更換。
新京報:拋開安全因素,我們應該選擇多高的速度比較適合?
周翊民:交通工具的速度應該尋求一個合理的經濟速度,使得市場需求、運營成本與乘客的承受能力達到最合理的協調。發達國家高鐵技術已很成熟,實際運行并不追求越快越好。
董焰:時速250公里到300公里,是高鐵比較合理的經濟速度。
楊浩:高鐵速度要綜合考量經濟速度和技術速度。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是,跑270公里到310公里是比較合理的經濟速度。
6 未來提速如何論證
未來京滬高鐵能否真正以時速380公里載客運行,提速又需要怎樣的條件?
新京報:將來京滬高鐵會提速到350公里嗎?
周翊民:中國引進德國和日本的技術生產高鐵時,合同上即明確,最高運行速度300公里。京滬高鐵基礎設施是按350公里時速標準建設,比如留足坡度、曲線半徑,為將來技術成熟后提速打下基礎。條件合適,將來可以提速。
楊浩:雖然國際鐵路聯盟還沒有350公里時速的高鐵標準,不表示我們不能提速。現在中國在積累經驗,將來由中國制定標準,國際鐵路聯盟承認了即可。中國高鐵的速度遲早要從300公里升到350公里。
董焰:京滬高鐵項目最初報國務院審批時,批準的是先開300公里時速。等條件成熟了,再升到350公里。
新京報:什么條件下才能提到350公里?
施仲衡:目前針對高鐵的安全、效益等方面的論證還不夠,這些工作應該趕快做起來。
臧其吉:現在降速是好事。但是,為什么降?科學依據是什么?和提速一樣,缺乏論證。將來要不要恢復到350公里,同樣需要嚴密的實驗報告,需要論證,而不能是拍腦袋決定。
7 票價制定是高是低
鐵道部公布京滬高鐵票價,時速300公里的二等座定價555元。以此計算,每人公里票價0.421元,低于武廣線定價。
新京報:目前高鐵票價合理嗎?將來會不會漲價?
周翊民:目前這個定價已經很低了。隨便不會漲價,而且在淡季還會下浮。
胡酃酃:我常年駐法國,中國的高鐵票價遠低于國外,目前票價并不高。
楊浩:目前我們高鐵票價不能說高了,將來在旺季可能漲價,但漲也就20%。農民工一年就回去一兩次,春運他們買黃牛票被加價都不止20%。
現在的事實是,普通列車運價太便宜,不合理。從溫州經福州到廈門的鐵路200多公里,火車票比汽車還便宜。但是火車又快又舒服,為什么要便宜?
董焰:將來票價是提高還是降低,應考慮社會承受能力。是否漲價,需要運行一兩年看財務效果。
8 高鐵運營會否虧本
票價關乎民眾承受能力,影響到客源數量和整個高鐵經營,目前的票價京滬高鐵是否虧本?
新京報:此前有專家計算,高鐵不算損耗,僅運營成本和貸款利息每年要96億,每天要2630萬收入才能償還貸款。低票太價高鐵會虧嗎?
周翊民:這個不用擔心,高鐵虧不了的。這么多年鐵道部基本上沒有虧損,而且還小有盈利。京滬高鐵只要確定合理票價,吸引充足客源,將來發展狀況,我很樂觀。
楊浩:高鐵初期都是虧損的。高鐵要成網絡,運量才能起來,高鐵市場需要時間培育,這需要一個過程。
沒有必要擔心虧損,高鐵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項目,不是單鐵道部的事情。如果虧損,國家將來怎么補償,也會有辦法的。
董焰:從目前已經開通的武廣線看,客源不錯。武廣高鐵開行動車對數從開通時的28對增加到目前的80對以上,超過一倍多,說明客源有保證。
新京報:怎么看浮動票價改革?
楊浩:鐵路票價浮動是一項很好的改革,但還應該繼續推廣。中國鐵路還沒有真正市場化,應該在市場化改革上繼續推進,要政企分開。我希望等高鐵網基本形成后,鐵路政企分開也能推行開。
董焰:浮動票價是一種尊重市場經濟的行為。鐵道部要堅持這個方向,進一步推動政企分開,改革是迫切的。
9 高鐵能否“走出去”
此前,鐵道部宣布與美、俄、沙特等國高鐵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鐵路“走出去”戰略取得重要突破
新京報:我們的技術基礎是買來的,并被限定只能在國內使用,如何突破“走出去”的專利壁壘?
臧其吉:中國購買技術時合同已經明確限定,這些技術只限于在中國國內生產動車。現在德國、日本的高鐵巨頭為了從中國賺錢,并不站出來反對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宣傳。但是將來一旦出口,他們就會出來反對的。
如果要走出去,也只能通過國際合作,與西門子等公司分享國際訂單,才有可能避開專利壁壘。
劉長青:中國現在已經具備和西門子同臺競技的水平,目前我們在沙特、俄羅斯、巴西的一些項目,都是在和西門子、阿爾斯通、龐巴迪這些國際巨頭同臺競爭。
我們自己在開展自主創新,為出口做準備。比如在設計CRH380BL車時,為擺脫國外知識產權的束縛,我們重新設計了幾十個頭形,中國自主做了風阻實驗,最后選了五個頭形。
新京報:我們的優勢具體體現在哪里?
劉長青:一個是技術上,我們不比他落后;第二,我們整個的成本要比他低;第三,我們在檢修維護這一塊做的比他要到位。
成本低,首先勞動力成本,在歐洲干活和在中國干活勞動力成本是不一樣的;再一個,就是我們國產化,我們好多零部件都是國產化。
到目前為止,我們大概上線運營的動車組,除了380列車和250列車,整個中國鐵路大概得有400多組,整個歐洲加起來可能也沒有這么多。所以,從檢修維護上說,我們有很多經驗。
10 引進技術如何創新
樂觀派認為中國高鐵國產化超過85%,但懷疑派認為,中國高鐵技術主要是買來的,雙方一直爭論。
新京報:據報道,中國高鐵國產化超過85%。
劉長青:CRH380國產化更高,接近于90%。剩下的不是最核心的10%。比如有一些高壓電纜,有一些電器的元器件,我們還沒法生產,但這個量比較小。
新京報:在380B車底轉向架上,我曾看到過西門子標牌。
牛得田:中國高鐵是通過引進國外質量、價格都好的產品,集成我們自己的產品,我們沒有必要全部自己生產。
臧其吉:有些人混淆“國產化”和“自主知識產權”概念。如果說國產化就是本地化生產,我們可能有85%。但我們是送工人出去培訓,再請國外工程師來廠指導,實現國產化,但技術主要還是買來的。
周翊民:自主開發起碼要做到4點:一是車頭是自己的;二,“心臟”是自己的,包括傳動、電子電力技術;三,轉向架是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四,整車系統集成要有自己獨立重新設計。
對外宣傳超過85%國產化,卻只敢用外國貨。車門、車鉤在國內生產的,但供應商必須與外企合資。
目前我們離真正獨立自主開發,還差得遠。
臧其吉:我認為,目前高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