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堯國土資源部人士8月30日向記者表示,有關差別化供地政策的系統研究,目前正由耕地保護司牽頭進行。按照國土資源部內部文件的要求,這項工作將在年底結束。
“屆時將會有一個系統的方案出臺。”而根據記者了解的情況,除耕地保護司外,土地利用司及調控和監測司均有參與。
目前,我國每年土地供應均由國土資源部對各地進行統一管理。各地在將非國有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時,均需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而該指標由各地依據項目需求提出申請,在每年年初由國土資源部分配給各省。
不過,由于審批程序繁復等諸多問題,目前的土地供應政策并不能完全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在年初,國土資源部調研時便發現,2011年各地統計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需求便高達1616萬畝,遠遠大于過去幾年每年600多萬畝的指標下發數量。而其中,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對指標的需求尤其饑渴。
但國土資源部也多次表示,將堅持“地根不放松”,每年下發給各地的用地指標不會有大幅提升,解決用地矛盾的辦法則集中在差別化用地政策上。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告訴記者,此次差別化用地政策的研究將涵蓋供地的全流程,包括用地規劃,審批、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
記者了解到,調整方向則是探索對不同區域、不同產業差別化用地政策。西部地區有可能成為差別化供地政策最大受益者,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建勤此前也曾透露,“(今后)在用地審批環節更有利于西部地區的發展。”
提高審批環節效率,便將加快土地實際投入生產建設的速度。周轉速度的加快,或許也能緩解各地的用地饑渴。有一位中部省份的國土資源系統官員曾對記者表示,此前一些項目用地的審批程序非常緩慢,有可能長達一兩年。
而突破口可能是對一些無關耕地保護的土地開發利用上。在年初的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曾有西部省份官員表示,西部有大量未利用的國有荒坡荒灘,在對這些土地進行開發時,國土資源部應考慮給予特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