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臺記者劉楠:
作為北京少有的民營連鎖實體店,光合作用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文化坐標和生活方式,然而這家CBD地帶的門面卻在一夜之間人去樓空,只剩下這些空書架橫在道路的中央。而我不知道手中的這張光合作用書卡會不會從此就失效。
消費者3:
會感覺比較失落,我是覺得這邊可能實體書店慢慢在社會上缺失,我覺得是一種遺憾。
解說:
今天在北京最大的光合作用五道口店兩層樓大門敞開卻空無一人,圖書都被騰空,唯一留下痕跡的是這些散落的員工招牌。
這家位于雙井的光合作用分店雖然在營業(yè),但是標牌已經(jīng)不見。員工說,現(xiàn)在北京關閉的都是直營店,他們是加盟店還在營業(yè),但是他們已經(jīng)聯(lián)系不到廈門總部了,加盟費可能也要不過來了。
今天光合作用負責人的電話無法接通,之前光合作用創(chuàng)始人孫池對媒體回應,“公司只是歇業(yè)并非關門。”孫池介紹由于成本急劇上漲,光合作用銷售連續(xù)四年下滑,資金問題非常突出。
圖書公司經(jīng)理鄭建軍:
我們的會計起碼去了他們那里可能不下十次了,大概欠我們的錢大概在6萬多塊錢,書大概有幾萬冊,這是我們給他供貨的一個清單。
記者:
最近的一次供貨單是什么時候?
鄭建軍:
2011年到5月份,他們的理由就是資金比較緊張。
解說:
這是鄭先生給光合作用書店的供貨單。5月的賬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結算,已經(jīng)聯(lián)系不上書店任何相關人的他只能滿懷憤怒的等待,而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則是一種無奈和感慨。
消費者4:
覺得挺可惜。
消費者5:
有這樣一個書店能夠凈化心靈,或者沉淀下來在里邊讀讀書,比如交友、聊天,或者需要自己安靜的一個地方。
白巖松:
你要問我看到這樣一個消息是該笑還是該哭?理論上作為一個還敢號稱自己是一個讀書人的人,我應該哭,但是我不哭,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是事再哭沒有用,即便我哭得悲傷逆流成河了,但是市場不相信眼淚。網(wǎng)上照樣低價去賣書,在沒有規(guī)則這樣一種情況下它去燒錢,要去上市,他可以低價的傾銷,你攔不住他。那么同時很多網(wǎng)友別看在這樣的實體書店倒了過后,然后在那兒發(fā)出一聲嘆息真不該倒啊,但是一轉眼大部分又去網(wǎng)上買書去了,所以哭有什么用呢?
第二個是我不能哭,我哭沒有用,你哭他哭,很多讀書人哭可能都沒有用。如果我們各個城市的市長,還有一些企業(yè)家們,如果真打算面對這種情況想哭了,這可能還有轉機,還有戲。
第三個不能哭的原因,那么作為光合作用來說也許也有他自身經(jīng)營方面的一些問題,否則不還是有很多民營書店經(jīng)營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嗎?
我說這些先到這兒,我們聽聽在北京還是相當有人脈,而且有口碑的三聯(lián)韜奮圖書中心背后的三聯(lián)副總采訪編輯接受采訪的時候他會說什么。
(電話采訪)
三聯(lián)書店副總經(jīng)理、副總編輯翟德芳:
它問題主要還是資金鏈斷了,就是說周轉不靈,當然有內部經(jīng)營的問題,比方說擴張的太冒了、太大了,內部圖書的選擇、定位沒有堅持,這肯定是有內部的原因。
但是我想主要還是跟這個大的環(huán)境,電子商務對于傳統(tǒng)書店的生存空間擠壓是相當厲害的,整個實體書店銷售的下滑,跟這個還是有很大關系。
第三個原因,我想就是說目前對于實體書店來說,比方說房租,各種負擔還是太高了。對于經(jīng)營圖書這樣的一個小的微型企業(yè),整個在大中城市房地產(chǎn)價格的這種上漲,對于它的生存也是很要命的事情,所以一邊是費用的上升,一邊是銷售的下跌,很多書店就堅持不下去了,就只好關掉了。
白巖松:
那讀書人面對這樣一種局面自然也會發(fā)出很多感慨,比如潘采夫就認為,“我反對把光合作用的倒掉變成一種暢銷書店的大合唱,光合作用這個案例不具有普遍性,它倒閉的原因其實別不是因為做了書店,而是因為它遠離了做書店,走了一條拼命把書店做大,最終把自己搞上市的‘中國式道路’。對書店來說,真的是大未必佳。”其實在他的這段話里也有一個讀書人某種理想主義在里頭,他不愿意接受一種現(xiàn)實,可能吧。
另一位黎魚魚說,“網(wǎng)上嘆息‘光合作用’的倒閉聲音一邊倒地認為傳統(tǒng)書店的命運是不可逆轉的,但還是有很多人在網(wǎng)上購書,在網(wǎng)上淘書,言行不一的態(tài)度讓‘光合作用’倒閉變成了一場網(wǎng)上毫無意義的鬧劇,鼠標不可能挽救傳統(tǒng)書店的命運。”在這兒我不想譴責一邊嘆息,一邊去網(wǎng)上購書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的利益,這沒招兒,黎魚魚的看法可能跟我也差不多,“用腳投票需要人們走進傳統(tǒng)書店里去觸摸紙張并把喜歡的書帶回家——前提是傳統(tǒng)書店要有讓人們逗留的意愿絕不是準備一備咖啡那么簡單。”
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回顧一下這實體書店接連倒閉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可不是一家兩家的事了。
(播放短片)
解說:
光合作用門店關閉,一條新聞幾多惋惜,而這樣的心虛似曾相識。
字幕提示:
席殊書屋關閉
思考樂書關閉
風入松茶座關閉
解說:
風入松書店位于北大南門外的地下室,1995年他寫著“人,詩意,棲居”的口號迅速成為北京最著名的人文書店之一。然而今年6月2日,書店樓梯口處貼有一張檢修通知,暫停營業(yè)已余一個多月,絲毫沒有重新開張的跡象,外界都在傳言,知識沃土象征的風入松倒閉了。
字幕提示:2011年7月30日
北京風入松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彬:
我們現(xiàn)在正在找地方,風入松還是要繼續(xù)做的及。民營書店確實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困境,擺脫它怎么辦呢?面對經(jīng)營者來說,可能是尋找適合它能夠生存下來的地方。
解說:
時至今日,風入松新址在哪兒,何時開業(yè)依舊未知,只剩空無一書的地下室。
王洪彬:
民營書業(yè)現(xiàn)在大家都面臨著經(jīng)營艱難的這么一個局面,我們也不例外。
解說:
作為民營書店的象征之一,它的困境也是充滿了典型意義。距離風入松不遠就是北京中關村的第三極書局,2006年中開始營業(yè),試圖打造全國最大的民營書店,但最終卻只維持了三年半,2010年1月20日宣布停止營業(yè),留下7800萬的債務。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魏玉山:
實體書店的進貨價格能在六折、七折,如果以四折、五折來銷售的話,低于進貨成本那么肯定是虧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