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北京12月8日訊 此間發布的2011年《城鄉一體化藍皮書》指出,中國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滯后于城鎮化發展。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民生,建設小康社會”研討會暨2011年《城鄉一體化藍皮書》首發式于2011年12月8日在京舉辦。藍皮書通過對城鄉統籌發展和建設情況進行普遍調查和典型調查,系統研究了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創新,深入分析了各地在城鄉協調、統籌發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突出問題,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意義的對策建議。
藍皮書認為,我國目前正進入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主要問題,如城鎮中“鎮”的規模偏小,集聚輻射力不強;城鎮化的內在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土地城鎮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鎮化;工業化未能有效地帶動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化建設投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缺乏;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滯后于城鎮化發展;等等。
調查發現,相對于土地的大量占用,我國農村人口的城鎮化速度和產業增長并沒有相應地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許多地區存在大量的“空心鎮、空心村”,一些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土地閑置率甚至高達55%以上。這說明我國城鎮化發展存在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和土地配置的不經濟,缺乏集約性,集中度不高,沒有實現有效節約土地空間的目標。
而數據顯示,人口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也滯后于城鎮化的發展。以青島市為例,目前在全市農村244萬勞動力中,從業人員僅為231萬人,有轉移就業要求的29.3萬人。在231萬從業人員中,從事第一產業的131萬人,占53%;從事第二產業的52.7萬人,占22%;從事第三產業的47.3萬人,占20%,從事第一產業的比例較高。部分用人單位不與進城務工農民簽訂勞動合同,不給農民工投保。由于對城鎮建設中征用農地補償標準較低,安置、保障措施不到位,不但引起農民群眾的不滿,導致群體性上訪事件,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安定,而且使得進城農民因進城后生活水平下降而要求將戶口遷回農村,出現“反城鎮化或拒城鎮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