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城鄉收入差達到3.23倍 已達結構失衡程度 發達國家一般為1.5倍左右 我國受調查農民過半希望國家征用土地
本報訊 (記者 王永生) 1980年以來的30年間,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間的比值,從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數幾年反復,絕大多數年份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
今天上午,記者在中國社科院舉行的2011年《城鄉一體化藍皮書》發布會上了解到上述信息。
藍皮書指出,1980年以來的30年間,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只有少數年份是有所反復的,如1980-1983年是城鄉收入差距急劇縮小的幾年,1994-1997年是收入差距小幅縮小的階段,其他絕大多數年份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
比如 1984-1994年和1997-2009年,基本上呈現城鄉收入差距逐年拉大的趨勢。尤其是從2002年以來,收入差距上升到3倍以上。
藍皮書指出,這一差距達到了國際公認的結構失衡的程度。
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城鄉收入差距在1.5倍左右,發展中國家略高一些,為2倍左右,該倍數為基本平衡的程度。超過3倍以上,則收入差距過大,結構失衡。
據了解,中央正是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概念。
2004-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7年聚焦“三農”問題,并一直提出以“城鄉統籌”的精神為建設農業農村的總方略或總要求,但事實是這7年間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居高不下,而且總體上仍呈現逐年拉大的趨勢。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表示,城鄉收入差距大和經濟發展水平是有一定的關系,比如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差距較小,而西部地區差距較大。
另外,與城鄉固定資產投資有關,“我國城鎮人口不到50%,社會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都投給了城鎮,占87%,尤其是把資金投向大都市。”魏后凱說。
●相關新聞 超過一半農民希望國家征地
藍皮書中對全國160個鄉鎮184個村莊的1913戶農戶的調查指出,絕大多數農民對城市生活充滿了向往,而且越是大城市對于農民越有吸引力,只有極少數農民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仍生活在農村。
農民對土地的期望已經開始走出土地是保障、土地是命根的傳統觀念,土地逐漸成為他們獲取收入的來源之一,成為產權觀念的一部分。農民愿意將土地以轉包、出租、入股的方式流轉出去。
超過一半的農民希望國家征用土地,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合理的補償。
藍皮書表示,土地征用的意愿從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他們對農業低效益的失望態度。文/記者王永生
●新聞鏈接
行業收入比4.2∶1金融業最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最近公布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行業、企業間工資差距擴大,最高的金融業與最低的農林牧漁業工資之比為4.2∶1。
上世紀我國行業間工資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1.6-1.8倍左右。
2010年,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金融業,70146元;最低的是農林牧漁業,16717元。
城鎮居民收入差擴至8.9倍
日前,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居民消費需求變遷及影響因素研究》表明,1985年到2009年以來,城鎮居民最高收入組與最低收入組之間的人均年收入差距從1985年的2.9倍擴大到2009年的8.9倍,中國的收入差距還有擴大趨勢。
10年來城鄉收入差
年份 城鄉收入差距比
2010 3.23
2009 3.33
2008 3.33
2007 3.33
2006 3.33
2005 3.22
2004 3.22
2003 3.23
2002 3.11
2001 2.90
2000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