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經世濟民·年輪2011
編者按
2011年,全球經濟低迷,美國主權信用遭遇史上最尷尬的降級,歐債危機四處蔓延撼動著歐元區的根基,日本經濟因大地震及海嘯也受到重創,國內經濟雖然依然持續高漲,但通脹之虎爪牙隱露,尚未入籠……經濟和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2011年國人迎難而上,戮力前行。歲尾之際,我們在眾多經濟事件中摘取一二,通過置身其中的個體視角,一起品味這個不平凡的年代,感受其中經世濟民的道理。
房市調控
時間:2011年2月16日
事件:“京十五條”出臺
素描:本市住房保障模式將從“給產權”轉向“租賃解困”。北京今年全面啟動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審核、配租工作,2011年年底前實現配租入住1萬戶以上,并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落實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中長期貸款。
人物
小何:畢竟年輕,不著急“蝸居”
蘇家坨33號樓3單元102室公租房中,住著一對兒新婚的小夫妻。男主人叫小何。
2008年8月,小何拖著一個箱子從南京來到北京,和當時從各地蜂擁而至來京看奧運會的人不同,他來尋找的是一份工作,一個新起點。
他的工作單位是位于海淀區永豐產業園的北京神舟航天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單位雖然挺好,但小何還是過了幾年漂泊的生活。一開始,他在天通苑通過中介找了一間合租房,月租900元雖然不算貴,但三室一廳的屋子里擠了5戶人家,而且離單位太遠。
后來,他在永豐產業園附近的村里租了一間農民自建房,20多平方米的小屋,有獨立衛生間,每月600元的租金,讓他很是滿足。不久后,他遇到了他的愛情。女朋友是他的老鄉,同樣在北京打拼,同樣在海淀上班。隨著兩人關系的穩定,結婚被提上了日程。可沒房子,怎么結婚呢?
今年3月,小何連續多個周末往返在看房的路上,希望能給愛人一個穩定而溫暖的家。但就算是昌平區位置相對偏遠的地區,每平方米房價也在兩萬元左右。他倆都是不習慣伸手向家里要錢的人。于是,小兩口商量著,房子買不起,就租吧。
于是,倆人開始在小何單位附近找一居室,沒想到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租金都在2000元左右。比起現在的租金,翻了3倍。
就在今年3月,小何的單位傳來了好消息:海淀區北部科技公租房下半年會啟動,有需要的員工,可以登記報名。就在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好消息落了地。單位內網上貼出通知,首批3套公租房開始接受申請。小何成了最早受益的一撥人。
小何說,一個月一居室的租金只有740元,手里寬裕了,倆人也漸漸養成儲蓄和投資的習慣。每個月拿到工資以后,小何兩口子先固定存入2000元存款,再花1000多元買基金定投。
“畢竟還年輕,多努努力,等自己能力提升了、收入提高了,再買房不遲。”10月,小何入住了新公租房,老家的雙親也喜氣洋洋。不用過早當“房奴”,省出錢和精力來投資、學習,“我們的日子過得挺滋潤”。
【建言】臨時租住公租房可以減輕家庭壓力,但不可能作為長期居所。網上有人說為了得到保障房不敢結婚、不敢要求加薪、不敢升職,可為了一套房子搭上自己的前途,實在不值。所以,保障房是給咱打短用的,千萬不能就此止步不前。本報記者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