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美國《時代》周刊1月9 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發展中的后美國世界(作者該刊特約編輯法里德·扎卡里亞)
過去的一年充滿動蕩—— “阿拉伯之春”,歐元區危機,等等。但是,2011年最顯著的趨勢(它在2012年也還將持續)卻沒有引起多少關注:新興強國并未崛起。
到現在為止,所有人都知道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在內的一個逐漸崛起的新集團正在重塑世界。但是,如果說 2011年證明了某一點的話,那就是它們無法在其國界之外發揮多少影響力。
先說中國吧。中國的增長仍然強勁,盡管很顯然,中國政府對金融危機之后實施的刺激計劃造成的通脹效應感到擔憂。不過,中國政府擅長應對經濟挑戰。中國在2012年面臨重要的權力交接。北京過去兩年來在南海和相關領土問題表現出的強硬外交政策刺激了其他亞洲大國,令后者要求美國介入太平洋事務。
印度甚至比中國更受國內事務的困擾。中央政府受地方和地區各種各樣的影響力掣肘,沒有多少制定外交政策的空間。鑒于邦選舉和全國選舉即將舉行,在各條降線都遭到反對的辛格聯合政府就像是一名依賴生命 維持系統、急于抓住氧氣面罩的患者,其目標只是活下去而已。
高盛的吉姆·奧尼爾在2011 年12月底、他創造“金磚四國” 一詞的10周年紀念日時指出,這些新崛起的明星國家當中最令人失望的就是印度。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在下降,其貨幣是亞洲所有國家中表現最差的,外國投資的速度在放緩,政府的政策在民粹主義和徹底癱瘓二者之間搖擺。在這種背景下,外交政策幾乎完全是次要的,局限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區性問題,而且即使在這些問題上也未能表現出多少領導能力。
其他新興強國也面臨它們自己的挑戰。俄羅斯2012年將舉行總統選舉,盡管選舉結果已預先確定。不過,它仍然面臨著自普京上臺以來規模前所未有的政治異議。在國外,俄羅斯所面對的一邊是持懷疑態度的歐洲,另一邊是正在擴張的中國,還有一邊是充滿敵意且日益激進的穆斯林人口。
巴西的處境要好些,不過事實上它的經濟在2011年第三季度收縮了。(如果第四季度也出現收縮,從嚴格意義上說它將進入衰退。)它成為地區領袖的努力遇到了墨西哥的抵制,后者決意不讓自己被人遺忘或主宰。
土耳其是新興強國中僅有的在本地區投射影響力獲得成功的國家,但是這種影響力有其自然的局限性。其余國家確實崛起了,但這些新興強國尚未迎來全盛時期。
美國得以在某些地方相當有效地填補領導地位的真空。它機敏地擴大了自己在亞洲的作用:繼續與印度、巴西、印尼和土耳其締結牢固的關系;并在核裁軍方面與俄羅斯保持良好的關系。但是,美國的影響力今非昔比。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幾乎獨力料理了全球經濟問題。如今,無人指望或相信華盛頓能夠解決歐元區危機或控制“阿拉伯之舂”的結局。這是一個后美國世界,這個世界的特征與其說是偉大強國的存在,不如說是偉大強國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