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全文

2012年03月02日14:11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蔬菜產業 蔬菜病蟲害 蔬菜質量 蔬菜品種 結球甘藍 菜地土壤 性誘劑 安居區 江津區 韭蛆

發改農經[2012]4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農業廳(局):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附件: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

(2011-2020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前 言

蔬菜是城鄉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農產品,保障蔬菜供給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在保障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蔬菜產業發展還存在市場價格波動大、產品質量不穩定等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2010年國務院出臺三個文件,對加強蔬菜生產流通、保障市場供應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時要求制定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會同商務部、水利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統計局等部門及部分省(市、區)組成了規劃編制工作小組。工作小組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總結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成就和經驗,梳理和探尋了蔬菜產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了未來十年對蔬菜產業發展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對策措施,并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了《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編制和實施的目的是引導各種要素向優勢區域集聚,促進生產流通發展、保障市場供應;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信息監測體系建設,引導生產和流通;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提高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抑制市場和價格波動。為此,《規劃》在分析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對大中城市提高蔬菜供應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劃定了產業優勢區域,選定了產業發展重點縣580個;提出了生產、流通及質量安全體系發展重點,并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規劃》與《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國辦發【2009】47號)、《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等作了銜接。

本規劃是未來十年蔬菜產業發展的基本依據。

目 錄

第一章 發展現狀... 1

第一節 基本情況... 1

第二節 重要意義... 3

第三節 存在問題... 3

第二章 總體要求... 6

第一節 指導思想... 6

第二節 基本原則... 6

第三節 發展目標... 7

第三章 生產區域布局... 8

第一節 大城市生產布局... 8

第二節 優勢區域生產布局... 9

第四章 生產發展重點... 14

第一節 加快蔬菜品種選育與技術創新... 14

第二節 加強蔬菜集約化育苗場建設... 15

第三節 改善菜地基礎設施條件... 15

第四節 加大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 16

第五節 健全蔬菜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16

第六節 建立蔬菜生產信息監測發布體系... 17

第七節 開發利用沼渣沼液... 17

第八節 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 17

第五章 流通發展重點... 18

第一節 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 18

第二節 增加城市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等零售網點... 18

第三節 強化產銷銜接... 19

第四節 加強蔬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19

第五節 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網絡平臺... 19

第六節 培育農產品流通主體... 20

第七節 完善大中城市蔬菜儲備制度... 20

第六章 質量安全體系發展重點... 20

第一節 推進標準化生產... 21

第二節 完善檢驗檢測體系... 21

第三節 健全質量追溯體系... 22

第四節 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反應處置體系... 22

第五節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 23

第七章 資金籌措與管理... 23

第一節 中央資金... 24

第二節 地方資金... 24

第三節 信貸資金... 25

第四節 社會資金... 26

第五節 資金管理... 26

第八章 保障措施... 26

第一節 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26

第二節 完善扶持政策... 27

第三節 健全信息監測發布預警制度... 28

第四節 建立蔬菜供給應急保障機制... 28

第五節 嚴格蔬菜市場監管... 28

第六節 加強組織領導... 29

附件 按行政區劃重點縣布局... 30

附表1 36個大城市名單... 32

附表2 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 33

附圖1 蔬菜播種面積、產量、人均占有量圖... 37

附圖2 蔬菜生產優勢區域布局圖………………………………38

第一章 發展現狀

第一節 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蔬菜產業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由供不應求到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總體上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

1、生產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蔬菜產銷體制改革以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全國蔬菜生產快速發展,產量大幅增長,上市基本均衡,供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播種面積由1990年的近1億畝增加到2010年的2.3億畝左右,產量由2億噸提高到5億噸[1],人均占有量由170公斤左右增加到370公斤左右,常年生產的蔬菜達14大類150多個品種,逐步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2、布局逐步優化。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以及交通運輸狀況的改善和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的開通,在農業部編制的《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指導下,生產基地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等六大優勢區域,呈現栽培品種互補、上市檔期不同、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有效緩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為保障全國蔬菜均衡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3、質量顯著提高。自2001年“全國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強,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近三年蔬菜農殘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比2000年提高30多個百分點,蔬菜質量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在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同時,商品質量也明顯提高,凈菜整理、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數量逐年增加,商品化處理率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40%,提升了15個百分點。

4、加工業快速發展。我國蔬菜加工業發展迅速,特色優勢明顯,促進了出口貿易。據農業部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蔬菜加工規模企業10000多家,年產量4500萬噸,消耗鮮菜原料9200萬噸,加工率達到14.9%。另據統計,2010年,我國番茄醬產量150多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近40%;脫水食用菌57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5%,均居世界第一位。

5、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蔬菜品種、生產技術不斷創新與轉化,顯著提高了產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技術水平。全國選育各類蔬菜優良品種3000多個,主要蔬菜良種更新5-6次,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設施蔬菜達到5000多萬畝,特別是日光溫室蔬菜高效節能栽培技術研發成功,實現了在室外零下20度嚴寒條件下不用加溫生產黃瓜、番茄等喜溫蔬菜,其節能效果居世界領先水平;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快速發展,年產商品苗達800多億株以上。此外,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無土栽培、節水灌溉等技術也取得明顯進步。

6、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完善。自1984年山東壽光建立全國第一家蔬菜批發市場以來,蔬菜市場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經營蔬菜的農產品批發市場2000余家,農貿市場2萬余家,覆蓋全國城鄉的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引導生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70%蔬菜經批發市場銷售,在零售環節經農貿市場銷售的占80%,在大中城市經超市銷售的占15%,并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第二節 重要意義

蔬菜產業已經從昔日的“家庭菜園”逐步發展成為主產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保供、增收、促就業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滿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類的基本食物來源之一,提供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鮮食為主、需求量大的傳統飲食習慣,決定了蔬菜在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產在保障城鄉居民基本消費需求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增加農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較效益高,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11.9%,總產值1.2萬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33%。另據農業部測算,2010年蔬菜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830多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進城鄉居民就業。蔬菜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化了數量眾多的城鄉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與蔬菜種植相關的勞動力1億多人,與蔬菜加工、貯運、保鮮和銷售等相關的勞動力8000多萬人。

4、平衡農產品國際貿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蔬菜比較優勢逐步顯現,出口增長勢頭強勁,在平衡農產品國際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出口蔬菜836.37萬噸,比2000年增長1.61倍;出口額96.91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3.7倍;貿易順差94.14億美元,居農產品之首,比2000年增長3.69倍,而同期農產品貿易逆差達231億美元。

第三節 存在問題

蔬菜具有鮮活易腐、不耐貯運,生產季節性強、消費彈性系數小,高投入、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大等特點。當前,在新的形勢下,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蔬菜價格波動加劇。一是受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蔬菜價格漲幅呈加大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至2010各年,鮮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7.3%、10.7%、15.4%、18.7%,2010年鮮菜價格上漲幅度是居民消費品平均價格上漲幅度3.3%的近6倍,一些大城市的漲幅更高。二是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年際間蔬菜價格波動加大。如2008年受南方早春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影響,2月上旬全國25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價同比上漲95.3%。三是受信息不對稱影響,時常發生不同區域同一種蔬菜價格“貴賤兩重天”的情況。四是受市場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品種間蔬菜價格差距拉大。受大城市近郊蔬菜生產萎縮的影響,一旦出現運輸困難等突發情況,難以及時保障蔬菜供應,容易引發市場和價格大幅波動,產區“賣難”和銷區“買貴”同時顯現。再加上,目前還缺乏足夠的政策調控,在生產、流通、安全、信息監測等方面資金投入不夠;在蔬菜保險、稅收、補貼、支持性價格、批發市場用地等方面政策不完善、不配套;支持政策不均衡、不穩定。特別是,還有不少城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弱化,措施不落實,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對蔬菜產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不夠,出現了自給率大幅下降,加劇了蔬菜市場價格的波動。

2、質量安全隱患仍然突出。我國蔬菜質量總體是安全的、食用是放心的,但局部地區、個別品種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時有發生。2010年豇豆、韭菜農殘超標等質量安全問題,曾一度引發消費恐慌,給當地蔬菜生產造成重大損失。殺蟲燈、防蟲網、粘蟲色板、膜下滴灌等生態栽培技術控制農殘效果明顯,但普及率較低;蔬菜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但標準化生產推進力度不大,生產采標率低,農藥使用不夠科學,容易引起農殘超標;監管手段弱,監測與追溯體系不健全,產地環境、農藥、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等關鍵環節監管不足,蔬菜生產經營規模小、環節多、產業鏈長也加大了監管難度,致使部分農殘超標蔬菜流入市場。

3、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蔬菜基礎設施脆弱,嚴重影響生產和流通發展,極易造成市場供應和價格波動。近些年,大量菜地由城郊向農區轉移,農區新建菜地水利設施建設跟不上,排灌設施不足,致使露地蔬菜單產不穩;溫室、大棚設施建設標準低、不規范,抗災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凍災害影響,2008年、2009年分別損毀60萬畝、88萬畝,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在蔬菜的生產、流通環節存在采后處理不及時,田頭預冷、冷鏈設施不健全,貯運設施設備落后、運距拉長等問題,難以適應蔬菜新鮮易腐的特點;產銷信息體系不完善,農民種菜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部分蔬菜結構性、區域性、季節性過剩,損耗量大幅增加,給農民造成很大損失。根據有關部門測算,果蔬流通腐損率高達20-30%,每年損失1000多億元。農產品市場結構和布局不完善,市場基礎設施薄弱,現代化水平低,批發市場設施簡陋,分級、包裝以及結算、信息系統等設施設備配套完善比例低;縣鄉農貿市場以街為市、以路為集的特征仍然明顯,城市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數量不足、攤位費高,早、晚市在一些城市受到限制,造成一些居民買菜難、買菜貴。

4、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不強。由于投入少、研究資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種研發、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不強,難以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育種基礎研究薄弱,蔬菜種質資源收集、整理、評價及育種方法、技術等基礎研究不夠;育種目標與生產需求對接不夠緊密,在商品品質、復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種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難以適應設施栽培、加工出口、長途販運蔬菜快速發展的需要;育種成果轉化機制不靈活,科研單位與企業銜接合作不夠密切,制約了成果的推廣應用。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進口蔬菜種子8000多噸,銷售額占全國蔬菜種子銷售總額的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蘿卜及設施栽培的紅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黃瓜等種子主要依賴進口,影響蔬菜產業安全。與此同時,良種良法不配套,栽培技術創新不夠、儲備不足,基層蔬菜技術推廣服務人才短缺、手段落后、經費不足,技術進村入戶難,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如煙粉虱、根結線蟲、番茄黃花曲葉病毒、十字花科根腫病等蔬菜病蟲害發生面積越來越大、危害越來越重;過量施用化肥,有機肥施用不足,加上連作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酸化不斷加重,影響蔬菜產業的持續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勞動成本大幅上漲,輕簡栽培技術集成創新也亟待加強。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加快轉變蔬菜產業發展方式,著力完善城市郊區與優勢產區基地布局,著力加強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著力加強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構建生產穩定發展、產銷銜接順暢、質量安全可靠、市場波動可控的現代蔬菜產業體系,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第二節 基本原則

促進蔬菜產業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在國家統籌規劃和宏觀調控下,以地方為主開展“菜籃子”工程建設。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加大政府對“菜籃子”工程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為“菜籃子”穩定發展和保障居民消費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

2、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既要保證蔬菜生產,又要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既要穩定發展城郊蔬菜生產,又要加大優勢區域蔬菜基地建設力度;既要防止市場供應短缺,又要防止生產過剩;既要使菜價總體保持合理水平,維護消費者尤其是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利益,又要不斷優化結構,提高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3、堅持能力建設和機制創新并重。注重生產要素集成和資源整合,在改造升級原有生產基地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新基地,穩定提高產量,確保質量。進一步建立風險控制、產銷銜接和市場預警機制,增強科技支撐能力,提高“菜籃子”產品生產、流通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組織化程度,促進“菜籃子”長期穩定發展。

4、堅持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積極推進生產方式轉變,既重視生產能力提高,又重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農業,實現“菜籃子”產品生產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發展目標

未來十年我國人口數量仍處在上升期,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將呈現剛性增長趨勢。2010年,我國人均蔬菜占有量為370公斤。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新增人口近1億人,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現有基礎上增加30公斤,蔬菜加工品增加1000萬噸,屆時我國蔬菜總需求量為58950萬噸,比2010年增加8950萬噸。滿足消費總需求和新增需求主要通過提高單產和減少損耗解決。

1、保障市場供給。通過穩面積、增單產、調結構、降損耗,實現數量充足、品種多樣、供應均衡,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全國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基本穩定,單產水平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2015年達到2300公斤/畝,2020年達到2500公斤/畝以上;蔬菜損耗率年均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2、合理調整結構。在保障總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品種結構,優化區域布局,提高淡季供應能力。在品種結構上,根據需求適當增加葉菜類蔬菜;在區域結構上,逐步形成合理的運輸半徑;在上市季節上,提高淡季蔬菜供應能力。

3、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產品符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2015年蔬菜商品化處理率提高到50%,2020年提高到60%。

4、完善流通體系。蔬菜批發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等市場網店逐步健全,功能進一步完善,產銷關系更加緊密,逐步形成立足蔬菜主產區和主銷區,覆蓋城鄉、布局合理、流轉順暢、競爭有序、高效率、低成本、低損耗的現代蔬菜流通體系。

5、增加農民收入。2015年蔬菜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額達到1000元,2020年達到1300元。

第三章 生產區域布局

按照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給能力和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相結合的原則統籌生產布局。

第一節 大城市生產布局

合理布局大城市蔬菜生產基地,穩定提高自給能力和應急供應能力。全國36個大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等,見附表1),按照提高蔬菜特別是葉類菜自給率(自產蔬菜占本市常住人口蔬菜消費總量的比例)的要求,規劃確定常年菜地最低保有量。確因轄區內耕地資源制約等原因無法達到常年菜地最低保有量的,在城市周邊地區建立緊密型外埠生產基地補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并實行更為嚴格的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蔬菜種植面積。發揮區位、技術和市場優勢,重點發展設施栽培,主要生產不耐貯運的葉類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力求全年均衡上市。其它大中城市,也要根據當地實際,合理安排蔬菜生產,穩步提高自給能力。

第二節 優勢區域生產布局

1、六大優勢區域。綜合考慮地理氣候、區位優勢等因素,將全國蔬菜產區劃分為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六個優勢區域,重點建設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規劃期內,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和防范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重點縣(市、區)的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基本穩定,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的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優勢區域。包括7個省(區),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云南南部、貴州南部以及四川攀西地區,共有9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0℃,可進行喜溫果菜露地生產。

——發展目標。9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到2015年蔬菜總產量2500萬噸,外銷量1500萬噸;2020年總產量2600萬噸,外銷量1600萬噸。

——目標市場。“三北”、長江流域及港澳地區冬春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豇豆、菜豆、絲瓜、苦瓜、西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華南地區集中在12月—翌年3月上市,西南熱區集中在1—4月上市。

(2)長江流域冬春蔬菜優勢區域。包括9個省(市),分布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和江蘇中南部、安徽南部,共有149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和,1月份平均氣溫≥4℃,可進行喜涼蔬菜露地栽培,是我國最大的冬春喜涼蔬菜生產基地。

——發展目標。149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5400萬噸,外銷量27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5600萬噸,外銷量2800萬噸。

——目標市場。“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冬春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結球甘藍、花椰菜、萵筍、芹菜、芥菜、大白菜、蘿卜、普通白菜、芥藍、蒜苗等喜涼蔬菜,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上市。

(3)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包括7個省(區),分布在陜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山西及河北北部地區,共有5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晝夜溫差大,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5℃,無需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

——發展目標。54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2000萬噸,外銷量12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2100萬噸,外銷量1300萬噸。

——目標市場。華北、長江下游、華南及港澳地區的夏秋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洋蔥、蘿卜、胡蘿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萵筍、結球甘藍、生菜等喜涼蔬菜,以及茄果類、豆類、瓜類、西甜瓜等喜溫瓜菜,集中在7—9月上市。

(4)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包括5個省(市),分布在云南、貴州和鄂西、湘西、渝東南與渝東北地區,共有38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有“南方天然涼棚”之稱,7月平均氣溫≤25℃,無需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

——發展目標。38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1000萬噸,外銷量6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1100萬噸,外銷量650萬噸。

——目標市場。華南、長江下游、華北及港澳地區夏秋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結球甘藍、蘿卜、大白菜、芹菜、胡蘿卜、花椰菜、青花菜、生菜等喜涼蔬菜以及辣椒、番茄、菜豆、西甜瓜等喜溫瓜菜,集中在7 -9月上市。

(5)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優勢區域。包括4省(區),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和新疆建設兵團,共有41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緯度較高,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5℃,無需遮陽降溫設施可生產多種蔬菜。

——發展目標。41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1800萬噸,外銷量10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1900萬噸,外銷量1100萬噸。

——目標市場。京津、長江中下游夏秋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番茄、辣椒、黃瓜、菜豆、大白菜、洋蔥等蔬菜,集中在6—10月上市。

(6)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優勢區域。包括8個省(市),分布在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及安徽中北部、江蘇北部地區,共有204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光熱資源相對豐富,距大城市近,適宜發展設施蔬菜生產。

——發展目標。204個重點縣(市、區),2015年蔬菜總產量15300萬噸,外銷量10700萬噸;2020年蔬菜總產量16300萬噸以上,外銷量11600萬噸。

——目標市場。除當地市場外,主要銷往長江流域和北部沿邊地區的冬春淡季市場。

——主要產品與上市期。番茄、黃瓜、辣椒、茄子、菜豆、西葫蘆、西甜瓜、結球甘藍、芹菜、蘆筍、韭菜、食用菌等,日光溫室蔬菜集中在10月-翌年6月上市;塑料大棚喜溫果菜集中在4—6月和9—11月上市,塑料棚喜涼蔬菜集中在1—3月上市。

21世紀以來,我國食用菌、西甜瓜生產發展迅速,消費量越來越大,在上述蔬菜優勢區已經涵蓋,各地應一并規劃發展。

2、蔬菜產業重點縣選擇標準。本規劃重點依托全國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進行建設。選縣原則和標準如下:

(1)選縣原則。為發揮比較優勢、均衡全國蔬菜供應,以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門聯合上報的2009年分縣(市、區)蔬菜生產數據為基礎,按照地域優勢明顯、生產規模大且在冬春(12、1、2月)、夏秋(7-9月)淡季蔬菜外銷量較大、統籌兼顧特殊地區的原則,對蔬菜產業重點縣進行篩選。

(2)選縣標準。按照蔬菜生產面積、外銷量和人均占有量由大到小排序,篩選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考慮到露地蔬菜與設施蔬菜品種、復種指數、單產水平、調出量差異較大,采用不同標準分類篩選。

——露地蔬菜產業重點縣。以解決全國冬春、夏秋兩個淡季蔬菜供應為核心,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23個省(區、市)及江蘇中南部、安徽南部、河北北部[2]冬春季或夏秋季露地蔬菜生產優勢明顯的區域篩選重點縣。

篩選條件為:播種面積≥10萬畝、外銷量≥10萬噸、人均占有量≥350公斤,選定368個縣。

——設施蔬菜產業重點縣。以解決冬春淡季蔬菜供應為主,在全國范圍內篩選設施蔬菜產業重點縣。篩選條件為:日光溫室與大中棚面積≥3萬畝、外銷量≥15萬噸、人均占有量≥350公斤,選定204個縣。

——特殊地區蔬菜產業重點縣。考慮到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既要突出重點,也要適當兼顧各地區蔬菜消費需求,增加以下8個縣(市):西藏自治區的白朗縣、日喀則市、堆龍德慶縣;青海省的大通縣、樂都縣;上海市的崇明縣、青浦區、金山區。

根據上述原則和標準,31個省(區、市)共有580個縣(市、區)入選為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其中,36個大城市市轄區26個,糧食大縣285個,其他縣(市、區)269個(詳見附表2)。

第四章 生產發展重點

發展蔬菜生產是保障市場穩定供應的基礎。在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重點加強菜地基礎設施建設,著重品種選育、集約化育苗、田頭預冷等關鍵環節,加大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健全生產信息監測體系,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蔬菜生產發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第一節 加快蔬菜品種選育與技術創新

進一步加大蔬菜品種選育力度,促進現代生物技術和常規技術有機結合,加強種質資源創新,改進育種方法,培育一批優質、抗病、高產、抗逆性強的蔬菜優良品種,以提升國內優勢品種,替代部分進口品種。重點培育適合設施栽培的耐低溫弱光、抗病、優質的黃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專用品種,適宜春、夏、秋等不同季節露地栽培的白菜、蘿卜、結球甘藍、菠菜等系列品種,適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蘿卜、洋蔥等專用品種,適應不同市場和飲食文化需求的芥菜、蓮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種。支持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緊密結合,推進育繁推一體化。

按照良種良法相配套的原則,加快栽培技術集成創新步伐,推出一批安全優質、省工節本、增產增效的實用栽培技術,重點研究連作障礙治理技術,制定適合不同生態區、不同栽培方式的技術模式,在菜地土壤次生鹽漬化、酸化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掌握根結線蟲、粉虱、韭蛆、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十字花科根腫病等蔬菜病蟲害發生規律,集成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輕簡栽培技術,開發土地耕整、精量播種、水肥一體、設施環境調控等設施設備,促進農機農藝結合,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全方位增強科技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第二節 加強蔬菜集約化育苗場建設

2020年前,在蔬菜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加強蔬菜集約化育苗示范場建設,改善設施條件,規范操作技術,推動蔬菜育苗向專業化、商品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主要建設育苗日光溫室(北方)、鋼架大棚(南方),配套遮陽降溫、防寒保溫、通風換氣、水肥一體、育苗床架、基質裝盤、播種、催芽等設施設備,重點推廣茄果類、瓜類、甘藍類等蔬菜穴盤集約化育苗技術,提高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標準化水平。

第三節 改善菜地基礎設施條件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改造升級原有生產基地,適當規劃新建一批高標準高起點的生產基地,保障市場穩定供應。加強以水利設施和溫室、大棚為重點的菜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機耕道、電網配套,增加低毒、低殘留、高效及生物農藥施用比例,增施有機肥,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災能力較強的高產穩產蔬菜生產基地,切實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露地蔬菜產業重點縣要加強高標準的生產基地建設,改善蔬菜生產條件。主要完善灌排設施,灌排渠溝網絡分設,泵房和田間貯水池齊全,根據條件和可能,推進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建設。同時,建設路面硬化的田間主干道和支道,配備生產用電設施,配套農資、農機具庫房及田頭貯肥(沼液)池或堆肥場。

設施蔬菜產業重點縣要通過建設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北方)、鋼架大棚(南方),提高蔬菜持續均衡生產能力。灌溉系統盡可能采用管道輸水和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配備田間貯水池和排灌泵房,完善排水系統,有條件的地方采用水肥一體化設施。完善田間道路、供電及其它設施。

在搞好菜地灌排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水源及配套渠道等工程建設,提高灌排保障能力。在灌溉設施配套較差的地區,加強小微型灌溉工程或配套設施建設,配備小型抗旱應急機具,提高抗旱保收能力;在水資源緊缺地區,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和雨洪集蓄利用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源保障能力;在降雨較多較集中的蔬菜生產區域,加強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提高抗洪排澇能力。

第四節 加大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

把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作為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主要內容之一,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切實提高蔬菜商品質量、減少損耗。在外銷量較大的產地和大中城市郊區,按菜地面積和商品化處理需求,配置相應的預冷設施、整理分級車間、冷藏庫,以及清洗、分級、包裝等設備,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擴大銷售半徑,增強市場調劑能力。

第五節 健全蔬菜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加強蔬菜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服務設施,強化服務手段,增加工作經費,提高人員素質,切實提升新成果轉化率和實用技術到位率。在全國蔬菜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重點縣,增強蔬菜技術推廣服務能力,配建一定面積的培訓服務用房,配置必要的培訓、田間小氣候觀測、品質速測等設施設備和交通工具,配備蔬菜栽培、植保、土肥等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技術推廣服務水平。建設縣域性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基地,開展引進試驗、示范展示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設一批蔬菜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配備施藥機械和交通工具,推進蔬菜病蟲害統防統治。

第六節 建立蔬菜生產信息監測發布體系

在全國蔬菜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建立由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重點縣、省級數據處理中心、部級數據處理中心組成的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體系,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增強政府調控的主動性和前瞻性以及生產主體的應對能力。重點建設網絡信息平臺,配置網絡服務器和終端設備,開發生產信息監測軟件;開展蔬菜生產信息監測,對全國大宗蔬菜的播種面積、產量、上市期和產地價格信息進行采集、分析、預測和發布,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生產和預警信息,合理錯開播種期和收獲期,防止盲目生產,避免集中大量上市或脫銷斷檔,促進生產穩定發展、市場平穩運行。

第七節 開發利用沼渣沼液

按照“政府扶持、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循環發展”的原則,沼氣和沼渣、沼液利用工程建設向蔬菜優勢區域傾斜,促進人畜糞便、菜地廢棄物轉化利用,實現畜、沼、菜有機結合和循環發展。通過沼渣、沼液的合理使用,改良菜地土壤,減輕病蟲危害,提高蔬菜產品品質和產量。

第八節 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

在全國蔬菜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規模化生產主體,重點建設集約化育苗、統防統治、商品化處理等設施,開展統一種苗供應、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等方面的服務,逐步解決一家一戶生產管理、技術推廣、產品銷售、質量監管難的問題,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

第五章 流通發展重點

現代蔬菜流通體系是有效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要提高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含社區菜市場)公益性的認識,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應重點支持批發市場、零售網點、冷鏈物流、信息監測體系設施建設,提高組織化程度,促進產銷銜接,保障蔬菜流通順暢,大幅度降低蔬菜腐損率。

第一節 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

蔬菜產銷批發市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要在現有基礎上,統籌考慮城市人口、蔬菜基地規模、交通區位、物流走向,加快完善以大型銷地批發市場為中心,產地蔬菜批發市場為依托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保障蔬菜供應、穩定市場價格。在蔬菜優勢區域核心生產基地根據需要新建和改造一批產地蔬菜批發市場,在大中城市規劃布局一批與產地市場相銜接的大型銷地批發市場,在交通物流結點規劃布局一批集散型批發市場,重點建設冷藏保鮮、加工配送、電子結算、信息與追溯平臺、質量安全檢測、交易廳棚和廢棄物處理等流通基礎設施,建成靈敏、安全、規范、高效的蔬菜物流和信息平臺。

第二節 增加城市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等零售網點

全面推進農貿市場、社區菜店基礎設施、管理等方面升級改造,重點建設交易廳(棚)、檔口、追溯平臺、給排水設施等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城鄉菜市場標準化建設。各地要改造或建設一批公益性農貿市場,在居民社區配建或改造一批公益性社區菜店和標準化菜市場,增加零售網點,降低零售環節經營成本,穩定蔬菜價格。新建城市居住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配套建設社區菜市場或相應的商業設施,不得隨意改變用途。規范發展早市、晚市和周末農貿市場,為流動菜販、直銷菜農提供便利條件,方便居民購買。

第三節 強化產銷銜接

大中城市根據本地消費需求,主動與優勢產區加強協作,建立蔬菜供應保障基地。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向上下游延伸經營鏈條,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零售客戶建立直接購銷關系,開展對團體、超市配送服務;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農超對接”。著力擴大對接規模,力爭“十二五”末,經超市銷售的蔬菜比例提高至30%。另外,要進一步引進和規范電子商務交易。

協調食品加工企業與主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上市旺季進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與保鮮蔬菜等,緩解集中上市壓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特別是出現蔬菜“賣難”時盡可能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第四節 加強蔬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重點加強分級、包裝、預冷等設施建設,提高優勢產區蔬菜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能力;發展保溫、冷藏運輸,穩定商品質量、減少損耗;完善主銷區蔬菜冷鏈配送設施建設,發展具有集中采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蔬菜配送中心。鼓勵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蔬菜流通企業購置預冷、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工具、冷藏等冷鏈設施設備,加大冷庫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化蔬菜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第五節 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網絡平臺

與生產信息平臺相結合,完善覆蓋全國主要批發市場的蔬菜流通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規范信息采集標準,健全信息工作機制,加強采集點、信息通道、網絡中心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定期收集發布蔬菜價格、供求等信息。大中城市建立蔬菜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完善蔬菜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制度。

第六節 培育農產品流通主體

鼓勵農產品個體經銷商進行企業化改制,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連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培育大型蔬菜流通企業,提高蔬菜流通組織化、產業化水平。鼓勵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的產品銷售規模和議價能力。

第七節 完善大中城市蔬菜儲備制度

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含濟南、青島、淄博、鄭州、洛陽等)要建立和完善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在每年秋菜上市到次年春季蔬菜大量上市期間,采取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和支持、骨干流通企業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辦法,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耐貯藏、易周轉的蔬菜動態儲備,確保儲備蔬菜調得進、存得好、銷得出,滿足冬春季節應急調控需要。其他存在季節性供應緊缺的大中城市,參照上述要求,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藏蔬菜品種5-7天的動態庫存。

第六章 質量安全體系發展重點

蔬菜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要標本兼治,在抓好標準化生產的同時強化執法監管。大規模開展標準化生產創建活動,大力推廣生態栽培技術和高效低毒農藥,推進標準化生產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構建質量安全控制長效機制;加強執法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檢驗檢測、質量追溯、風險預警和應急反應處置體系,大力發展安全優質品牌產品,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蔬菜消費安全。

第一節 推進標準化生產

以蔬菜標準園創建和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區)建設為抓手,在蔬菜優勢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大規模開展標準化生產創建活動,示范帶動蔬菜產品質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完善和健全標準體系,加快標準制修訂和推廣應用,重點制定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污染物限量安全標準及其檢測方法,完善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及產品分等分級、包裝貯運等標準,尤其要盡快制定先進、實用、操作性強的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并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引導和規范農民生產行為,實現科學安全用藥。大力推廣生態栽培技術,大面積采用防蟲網、粘蟲色板、殺蟲燈、性誘劑、膜下滴灌等物理、生物防控病蟲害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鼓勵開展高效低毒農藥使用補貼,加快高毒農藥替代步伐。盡快構建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和質量追溯等五項制度,不斷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品牌建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引導產品分等分級、包裝標識,鼓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積極倡導良好農業生產方式,加大產品推介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安全優質蔬菜市場占有率。

第二節 完善檢驗檢測體系

結合實施《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健全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配備檢測儀器,保障運行經費;逐步建立鄉鎮或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加大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抽檢力度,加強蔬菜質量安全執法監督管理。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蔬菜質量安全檢測點,加強生產基地自檢,指導安全期采收,嚴把基地產出關。鼓勵和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蔬菜質量安全檢測點,加大批發市場自檢力度,嚴把市場準入關。在加強政府監測和企業自檢的同時,充分利用社會檢測資源,發揮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作用,加快形成標準統一、職能明確、上下貫通、運行高效、參數齊全和支撐有力的蔬菜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第三節 健全質量追溯體系

建立國家級“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地方根據屬地管理職責建立省市縣各級“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分中心(站),從蔬菜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入手,探索建立覆蓋蔬菜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實現生產檔案可查詢、流向可追蹤、產品可召回、責任可界定。按照“統一標準、分工協作、資源共享”的原則,統一質量安全信息采集指標、統一產品與產地編碼規則、統一傳輸格式、統一接口規范,完善并督促落實生產檔案、包裝標識、索證索票、購銷臺賬、信息傳送與查詢等管理制度,實現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有效銜接。制定《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明確蔬菜產銷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鼓勵推廣使用產地證明或質量認證等合格證明,建立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地方政府完善質量安全追溯獎勵機制,對建立產品追溯體系的生產、流通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補貼。

第四節 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反應處置體系

建立覆蓋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的固定風險監測點的國家“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平臺,實現監測數據的及時采集、分類查詢、信息共享。建立反應快速、跨區聯動的蔬菜質量安全應急反應體系,及時實施突發事件情況調查、形勢分析、影響評估,加強應急監測和管理。開展蔬菜產地環境監測與適宜性評價,依法、科學、及時劃定蔬菜禁止生產區域。對產地環境、投入品和蔬菜產品中風險隱患大的危害因素,加強風險評估,科學劃定風險等級,實現風險及時預警、及早防范和重點控制。完善應急預案,健全快速反應機制,加強應急管理人員、應急處理專家等隊伍建設,搞好應急物資儲備,開展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理知識培訓及演練,不斷提高蔬菜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第五節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

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生產經營者負第一責任,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強化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特別是提高鄉鎮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能力。加強農藥生產、銷售、使用監管,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地方政府可在試點并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農藥實行專營,在蔬菜生產上依法禁止使用高毒農藥。繼續深化蔬菜農藥及農藥殘留專項整治,加大農業投入品和蔬菜產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完善檢打聯動、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將質量安全措施和責任落實到各環節和各參與主體,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第七章 資金籌措與管理

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步構建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發展蔬菜產業,確保規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規劃所需資金堅持“三結合、三為主”的原則,即政府和市場相結合,以市場主體投入為主;中央和地方相結合多層次多渠道籌措資金,以地方為主;現有投資渠道與新設專項相結合,以現有渠道為主。

第一節 中央資金

主要通過協調整合現有資金渠道安排。一是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在種子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農村沼氣、節水灌溉增效示范、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冷鏈體系建設、信息平臺建設等專項投資中,加大對蔬菜產業投入力度。二是財政資金,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農業標準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區)建設、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農業行業科研專項、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專項資金,對蔬菜產業予以支持。現有資金渠道要根據蔬菜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優化投資結構,突出重點,著力解決關鍵性問題。

根據資金可能,積極研究開辟新的支持渠道,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一定資金,按照以地方、企業、農民投入為主,中央適當補助的原則,支持非城市郊區的蔬菜產業重點縣,建設種苗繁育和田頭預冷等降低損耗、提高產量和質量急需的基礎設施,在安排上向為大城市保障供應貢獻大、潛力大的地區傾斜,重點建設海南、廣西、云南、四川南菜北運基地等。

第二節 地方資金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切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穩定的投資渠道。一是進一步完善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政策,進一步提高大城市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收取標準和征繳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必須全部用于建設新菜地和發展蔬菜生產。二是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三是協調現有可用于蔬菜產業發展的各方面資金渠道,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建設、良種研發、技術推廣、質量安全體系、冷鏈體系、公益性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四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新增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渠道,并根據發展需要逐年增加資金規模,包括(1)蔬菜生產獎勵資金,加大對蔬菜生產大戶的獎勵扶持力度;(2)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標準園創建和標準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區)建設專項資金,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加大對優勢區域蔬菜產業大縣擴能、提質、增效的扶持力度;(3)蔬菜全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資金,加大對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支持;(4)對蔬菜生產與運銷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5)對參加保險的農民給予保險費用補助;(6)生產風險調節資金;(7)其他資金。

第三節 信貸資金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改進金融服務。擴大蔬菜生產信貸資金規模,健全農村金融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蔬菜產業。加大對帶動農戶多、有競爭力、有市場潛力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倡導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力開發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擔保業務品種。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業務規定的范圍內,按照風險可控的原則,加大對蔬菜生產的信貸支持,并對流通體系建設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增加商業性、合作性金融對蔬菜產業的貸款規模,大力發展小額信貸,鼓勵發展適合蔬菜產業的微型金融服務,提高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環節建設的融資能力。

第四節 社會資金

農民是投入主體,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增加資金和勞務投入。同時,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出臺配套投資政策,吸引、鼓勵、規范境內外企業、經濟組織、個人,以及大型蔬菜產銷企業、對口幫扶和社會捐助等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蔬菜產業。

第五節 資金管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協商,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資金管理,合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各渠道資金的統籌和協調整合工作,集中連片、整體推進,提高蔬菜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水平;嚴格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綜合效益。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政府投入和調控力度,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創新體制機制,確保規劃實施,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發展、加強產銷銜接,保障市場供應、抑制市場波動。

第一節 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建立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評價體系,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征收與使用、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產品自給率、調節穩定蔬菜價格的政策措施、蔬菜產品質量合格率等重要指標進行量化,加強蔬菜生產、流通、質量安全體系等各環節的綜合考核。制定落實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具體工作方案,出臺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加財政性資金投入、加強信息服務、強化市場監管,促進生產發展、調節生產流通、穩定市場價格。

第二節 完善扶持政策

進一步完善相關扶持政策,改善蔬菜產業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將蔬菜生產基地和市場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

——鼓勵地方政府對公益性較強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市場給予補貼和政策扶持,適時回收部分市場產權和經營權,由政府主導建設管理部分重要菜市場,掌握調控菜價的主動權。支持在居民區建立蔬菜直銷點。

——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在蔬菜生產上盡快建立自然風險保險制度,逐步擴大在大中城市郊區和主產區的覆蓋面,有條件的地方實現全覆蓋。

——落實支持性價格政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用水、用電、用氣與工業同價,蔬菜冷鏈設施的冷庫用電實行工業用電價格。規范和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攤位費等相關收費,必要時按法定程序將政府投資建設的農產品市場攤位費納入地方政府定價目錄管理,清理超市向供應商收取的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通道費。

——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應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保障供應,土地招拍掛出讓前,所在區域有工業用地交易地價的,可以參照市場地價水平、所在區域基準地價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等確定出讓底價,土地出讓后嚴禁擅自改變用途從事商業性房地產開發,確需改變用途、性質或者進行轉讓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經依法批準。

——依法完善價格調節基金管理,增強價格調控監管能力。

第三節 健全信息監測發布預警制度

根據部門職責分工,協調配合,盡快建立覆蓋主產區和主要批發市場的蔬菜產銷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健全管理制度,定期收集和發布主要蔬菜生產、供求、價格等信息。農業、商務、價格、統計等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行業協會要共同建立信息溝通和發布制度。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加強輿論引導,通過主流媒體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穩定市場預期。加大對捏造、散布虛假價格信息的新聞媒體、經營者或個人的監督查處力度,防止不實信息誤導市場。加強蔬菜統計工作,完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準,改進統計方法,統一統計口徑,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統計數據。

第四節 建立蔬菜供給應急保障機制

大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本地區的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充分發揮價格調節基金的作用,個別品種、局部地區蔬菜供過于求時,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等產地收購,異地遠銷,保護農民利益;供不應求時,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調運、促進增加生產,平抑市場價格。堅持貯菜于庫、貯菜于棚、貯菜于地相結合,既要重視白菜、蘿卜等大宗蔬菜的儲備,又要重視發展設施蔬菜、速生菜,增強應急供應能力。支持海南等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建立省際蔬菜應急協調機制,協同應對極端災害性天氣等。依托蔬菜運輸、貯藏保鮮、流通等骨干企業,逐步建立并完善蔬菜應急調運體系。完善蔬菜應急投放制度,規范應急投放程序,確保投放渠道暢通。

第五節 嚴格蔬菜市場監管

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和《反價格壟斷規定》,加強對蔬菜生產、流通、銷售過程中價格行為的監管,嚴厲查處價格欺詐、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價格壟斷等價格違法行為,以及其他不執行國家價格政策的價格違法行為,重大案件向社會公開曝光。進一步規范集貿市場和超市收費行為。研究將政府投資建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攤位費列入地方政府定價目錄,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管理。對沒有納入定價目錄的攤位費,要在清理高額經營權承包費和提供政府補貼的前提下,推動降低攤位費標準。

第六節 加強組織領導

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合作,加強指導和協調,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要重視和加強組織領導,因地制宜確定發展重點,加大本級財政支持力度,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推進規劃實施。根據本規劃確定的建設任務,按照“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要求,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編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編制實施方案,由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部門審批并監督實施。按照國辦發[2010]18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農業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導,確保規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

附件:

按行政區劃重點縣布局

綜合考慮行政區劃、各地區主要時節調出品種等因素,將全國蔬菜產區劃分為華南區、長江區、西南區、西北區、東北區和黃淮海與環渤海區六大區,重點建設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市、區),提高全國蔬菜均衡供應能力。其中,華南區、長江區是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西南區、西北區、東北區是保障夏季和中秋、國慶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黃淮海與環渤海區是均衡全國全年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

1、華南區。該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4省(區)共74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適宜喜溫果菜露地生產。外銷品種主要是豆類、瓜類、茄果類,外銷時間主要是12月—翌年3月,主要銷往“三北”、長江流域及港澳地區。

2、長江區。該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上海9省(市)共188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季節氣候溫和,適宜喜涼蔬菜露地栽培。外銷品種主要是甘藍類、白菜類、根莖類,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主要銷往“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

3、西南區。該區包括云南、貴州2省共47個重點縣(市、區)。云南北部、貴州北部地區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高度800~2200米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外銷品種主要是根菜類、綠葉菜類、白菜類、茄果類,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銷往華南、長江下游、華北地區。另外,云南南部、貴州西南部等地區冬春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豆類、茄果類、瓜類蔬菜生產。

4、西北區。該區包括寧夏、甘肅、山西、陜西、新疆、青海、西藏等7省(區)共57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適宜蔬菜生產的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原、平壩和丘陵山區,夏季涼爽,適宜露地種植甘藍類、綠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豆類、瓜類等多種品種,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7—9月,主要銷往華北、長江下游、華南及港澳地區。其中,西藏、青海2省主要用于保障本地供應,滿足外來游客消費需要。

5、東北區。該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3省(區)29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緯度較高,夏季涼爽,適宜露地蔬菜種植。外銷品種主要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外銷時間主要集中在6—10月,主要銷往京津、長江中下游地區。

6、黃淮海與環渤海區。該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北京、天津、遼寧等6省(市)共185個重點縣(市、區)。本區域冬春光熱資源相對豐富,交通便利,適宜發展設施蔬菜生產,夏秋季可種植露地蔬菜。外銷品種豐富,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1] 國家統計局根據數據質量抽查,對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進行重新測算。2010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產量分別為2.85億畝、6.51億噸。國家統計局反映,這些數據是逐級上報的全面統計,由于無法做到逐戶調查,一般只能通過基層估計上報,大多傾向于多報,現有統計產量可能有18%左右虛報。因此,國家統計局將目前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修訂為2.3億畝、5億噸。

[2] 江蘇中南部包括: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泰州、鎮江;安徽南部包括:蕪湖、安慶、巢湖、宣城;河北北部包括:張家口、承德。

附表1??????? 36個大城市名單

序號 省市區 36個大城市名單
1 北京 北京
2 天津 天津
3 河北 石家莊
4 山西 太原
5 內蒙古 呼和浩特
6 遼寧 沈陽
7 吉林 長春
8 黑龍江 哈爾濱
9 上海 上海
10 江蘇 南京
11 浙江 杭州
12 安徽 合肥
13 福建 福州
14 江西 南昌
15 山東 濟南
16 河南 鄭州
17 湖北 武漢
18 湖南 長沙
19 廣東 廣州
20 廣西 南寧
21 海南 海口
22 重慶 重慶
23 四川 成都
24 貴州 貴陽
25 云南 昆明
26 西藏 拉薩
27 陜西 西安
28 甘肅 蘭州
29 青海 西寧
30 寧夏 銀川
31 新疆 烏魯木齊
32 大連 大連
33 青島 青島
34 寧波 寧波
35 廈門 廈門
36 深圳 深圳


附表2 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

序號 省(市、區) 總數 其中:(1)36 個大城市市轄區 (2)與糧食大縣相同縣 (3)其他蔬菜產業重點縣
全國 580 26   285   269  
1 北? 京 3 3 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    
2 天? 津 4 2 武清區、寶坻區   2 靜海縣、薊? 縣
3 河? 北 57   28 樂亭縣、玉田縣、欒城縣、豐南區、藁城市、永年縣、灤南縣、肥鄉縣、正定縣、武邑縣、定州市、清苑縣、無極縣、豐潤區、昌黎縣、館陶縣、徐水縣、阜城縣、涿州市、成安縣、曲周縣、滿城縣、臨漳縣、定興縣、大名縣、鹿泉市、灤縣、隆化縣 29 永清縣、青? 縣、固安縣、饒陽縣、新樂市、雞澤縣、撫寧縣、廣陽區、三河市、肅寧縣、隆堯縣、遷安市、遵化市、桃城區、南和縣、霸州市、安次區、灤平縣、獻? 縣、任丘市、寧晉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尚義縣、張北縣、圍場縣、豐寧縣、承德縣
4 山? 西 9   2 壽陽縣、新絳縣 7 曲沃縣、清徐縣、榆次區、夏縣、應縣、陽高縣、鹽湖區
5 內蒙古 8   6 五原縣、杭錦后旗、松山區、臨河區、寧城縣、科爾沁區 2 開魯縣、太仆寺旗
6 遼? 寧 34 2 蘇家屯區、于洪區 29 鐵嶺縣、北鎮市、綏中縣、黑山縣、新民市、開原市、凌海市、遼陽縣、西豐縣、義縣、遼中縣、喀左縣、盤山縣、昌圖縣、大洼縣、臺安縣、燈塔市、北票市、朝陽縣、東港市、康平縣、海城市、建平縣、興城市、岫巖縣、阜蒙縣、普蘭店市、瓦房店市、莊河市 3 凌源市、連山區、建昌縣
7 吉? 林 15   14 梨樹縣、前郭縣、農安縣、扶余縣、舒蘭市、公主嶺市、德惠市、磐石市、長嶺縣、伊通縣、榆樹市、大安市、洮北區、洮南市 1 龍潭區
8 黑龍江 6   4 安達市、尚志市、雙城市、北林區 2 東寧縣、富錦市
9 上? 海 3 2 青浦區、金山區   1 崇明縣
10 江? 蘇 33   22 東臺市、銅山區、射陽縣、泗陽縣、泗洪縣、新沂市、灌云縣、淮陰區、睢寧縣、楚州區、灌南縣、東海縣、漣水縣、鹽都區、沭陽縣、溧水縣、姜堰市、寶應縣、通州區、海安縣、興化市、如東縣 11 太倉市、高淳縣、海門市、啟東市、常熟市、江陰市、賈汪區、邳州市、豐縣、沛縣、贛榆縣
11 浙? 江 12 2 蕭山區、鄞州區 2 嘉善縣、平湖市 8 蓮都區、長興縣、黃巖區、桐鄉市、嵊州市、余姚市、慈溪市、象山縣
12 安? 徽 11   7 譙城區、阜南縣、懷遠縣、埇橋區、蒙城縣、來安縣、和縣 4 潁州區、裕安區、岳西縣、無為縣
13 福? 建 14   4 尤溪縣、建甌市、武平縣、上杭縣 10 永安市、漳平市、南靖縣、平和縣、漳浦縣、延平區、詔安縣、涵江區、龍海市、霞浦縣
14 江? 西 10   7 峽江縣、樂平市、永豐縣、新建縣、永修縣、新干縣、高安市 3 全南縣、鉛山縣、龍南縣
15 山? 東 61 1 歷城區 47 壽光市、平原縣、高青縣、岱岳區、莘縣、蒼山縣、茌平縣、東昌府區、濟陽縣、肥城市、昌樂縣、陽谷縣、冠縣、安丘市、沂南縣、禹城市、惠民縣、寧陽縣、海陽市、單縣、寧津縣、陵縣、東阿縣、齊河縣、萊陽市、臨邑縣、成武縣、滕州市、曹縣、定陶縣、萊州市、諸城市、高密市、鄆城縣、樂陵市、博興縣、郯城縣、莒縣、牡丹區、鄄城縣、汶上縣、商河縣、鄒城市、萊西市、平度市、膠州市、青州市 13 臨淄區、廣饒縣、嶧城區、新泰市、龍口市、牟平區、巨野縣、費縣、德城區、沂水縣、莒南縣、臨朐縣、臺兒莊區
16 河? 南 26 1 惠濟區 23 內黃縣、新野縣、臨潁縣、睢陽區、滑縣、扶溝縣、柘城縣、南樂縣、清豐縣、民權縣、寧陵縣、永城市、汝南縣、葉縣、夏邑縣、西平縣、淮陽縣、安陽縣、西華縣、湯陰縣、尉氏縣、鹿邑縣、太康縣 2 中牟縣、召陵區
17 湖? 北 24 4 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蔡甸區 12 嘉魚縣、當陽市、老河口市、應城市、荊州區、廣水市、赤壁市、棗陽市、麻城市、鐘祥市、京山縣、利川市 8 云夢縣、漢川市、孝南區、隨縣、咸安區、石首市、長陽縣、恩施市
18 湖? 南 40   26 零陵區、長沙縣、道縣、東安縣、寧鄉縣、冷水灘區、攸縣、華容縣、祁東縣、瀏陽市、岳陽縣、湘陰縣、南縣 、湘潭縣、宜章縣、株洲縣、資陽區、耒陽市、漢壽縣、鼎城區、汝城縣、汨羅市、臨湘市、洞口縣、赫山區、沅江市 14 大通湖區、蒸湘區、靖州縣、江永縣、君山區、津市、花垣縣、麻陽縣、臨武縣、永定區、桂陽縣、江華縣、婁星區、藍山縣
19 廣? 東 21 1 花都區   20 增城市、三水區、高要市、澄海區、高明區、博羅縣、徐聞縣、翁源縣、南海區、梅縣、揭東縣、遂溪縣、廉江市、惠東縣、陽西縣、英德市、雷州市、高州市、電白縣、茂港區
20 廣? 西 26 2 良慶區、邕寧區 6 靈川縣、武鳴縣、鹿寨縣、隆安縣、欽北區、桂平縣 18 田陽縣、柳江縣、藤縣、富川縣、右江區、田東縣、八步區、扶綏縣、平桂區、玉州區、賓陽縣、宜州市、欽南區、岑溪市、合浦縣、北流市、博白縣、橫縣
21 海? 南 13 1 海口市   12 瓊海市、三亞市、文昌市、定安縣、萬寧市、樂東縣、澄邁縣、東方市、儋州市、臨高縣、屯昌縣、陵水縣
22 重? 慶 10 2 巴南區、江津區 3 潼南縣、銅梁縣、梁平縣 5 璧山縣、綦江縣、武隆縣、涪陵區、萬州區
23 四? 川 45 1 新都區 20 什邡市、東坡區、廣漢市、岳池縣、榮縣、威遠縣、開江縣、達縣、崇州市、劍閣縣、鄰水縣、武勝縣、大竹縣、安岳縣、安居區、宣漢縣、巴州區、雁江區、會東縣、合江縣 24 朝天區、彭州市、樂山市中區、南溪縣、元壩區、夾江縣、金堂縣、郫縣、利州區、新津縣、旌陽區、漢源縣、大邑縣、江油市、東興區、雙流縣、廣安區、資中縣、德昌縣、江陽區、西昌市、米易縣、高坪區、順慶區
24 貴? 州 23   7 桐梓縣、綏陽縣、湄潭縣、金沙縣、遵義縣、黔西縣、習水縣 16 修文縣、威寧縣、獨山縣、大方縣、道真縣、納雍縣、惠水縣、清鎮市、織金縣、畢節市、甕安縣、羅甸縣、三都縣、關嶺縣、冊亨縣、望謨縣
25 云? 南 24   5 師宗縣、嵩明縣、宜良縣、陸良縣、賓川縣 19 通海縣、晉寧縣、澄江縣、江川縣、羅平縣、祿豐縣、彌渡縣、富源縣、會澤縣、昭陽區、宣威市、麒麟區、硯山縣、元謀縣、石屏縣、丘北縣、建水縣、華寧縣、永德縣
26 西? 藏 3     3 白朗縣、日喀則市、堆龍德慶縣
27 陜? 西 11 2 閻良區、臨潼區 4 涇陽縣、三原縣、蒲城縣、富平縣 5 洋縣、城固縣、華縣、大荔縣、臨渭區
28 甘? 肅 8   2 涼州區、甘州區 6 武山縣、靖遠縣、肅州區、榆中縣、民勤縣、甘谷縣
29 青? 海 3     3 湟中縣、大通縣、樂都縣
30 寧? 夏 11   5 賀蘭縣、平羅縣、中寧縣、青銅峽市、永寧縣 6 沙坡頭區、西吉縣、海原縣、利通區、原州區、彭陽縣
31 新? 疆 12     12 博湖縣、和碩縣、焉耆縣、烏蘇市、沙灣縣、呼圖壁縣、和靜縣、昌吉市、吉木薩爾縣、疏附縣、葉城縣、莎車縣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