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編者按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針對全國31個省(區、市)15666人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76.2%的人坦言自己壓力大。其中80后、90后年輕人占調查人數的67%。
當前,多數80后早已踏進社會,90后也開始步入社會。從踏入社會那一刻起,工作、生活和婚姻如三座大山壓在他們身上。他們焦慮、迷茫,有些人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專家認為,社會評價體系和個人對成功標準理解的錯位,讓年輕人承擔了不必要的壓力。
“沒想到和想象的差距那么大”,這是姜志偉談起現在工作時說的話。在某培訓機構工作的他月工資不到3000元,這已是他在北京的第三份工作了。他焦慮、經常失眠,“有時候半夜就醒了,回想一下,不明白怎么就到了這個地步。”不到一年時間,他找工作、換工作,回老家、再回北京,“來回折騰,越想越不甘心,當初學校里不起眼的人現在工資上萬的不少,我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全國每年有600余萬的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
工作:“沒想到跟想象的差距那么大”
姜志偉去年回過家鄉那個小縣城幾天,但“根本就受不了別人看你的眼神,上學那會是好學生,受到大家吹捧。可現在當年那些“壞孩子”,要么工作穩定體面,要么做生意發了財,“我回去,什么都得從頭來,家里人都覺得臉沒處放。”他說。
周艷是姜志偉大學本科同班同學,她工作的壓力則不是收入帶來的。“每天晚上要到9點多鐘才下班,別人都睡著了我才回到家,壓力很大。”第一份工作月均收入近萬元的她這樣說到。壓力之下,她發現自己脾氣越來越壞,“莫名其妙就會發火,心情變得很糟。有時即便很累,還是睡不著。”她告訴記者,去年一起畢業的同學有做公務員的,“他們收入不低,也沒我們這么累。”
“公務員也累啊,收入不高還累心。”和周艷、董祥同一年本科畢業,目前在中央某部委做公務員的谷濤這樣說。
根據《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0屆大學畢業生中,有60%的人認為目前工作與自己的職業期待不符合。
生活:“房子就能壓死你”
鐘鳴就職于北京一家國企,收入在同學中不低,但他依然覺得壓力“大得受不了”。“留在這里,就要在這扎根生活,可光房子就能壓死你!前幾天一個同事在通州買了房子,每平方米近兩萬元!看看房價,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買得起房,都要絕望了。”
“一個新來的北京同事天天開車上班,我也得盡快買輛車,省的天天擠地鐵公交。房子的事倒沒想,那是男生想的事情,不過每月怎么也得買兩件像樣的衣服,總不能在朋友中間太寒酸吧。”周艷的“生活壓力”和鐘鳴不同。
谷濤本科畢業就進入公務員系統,同學們看來光鮮亮麗的他也為房子問題犯愁:“都當爹了。還沒個自己的窩,目前的收入,就是能輪到單位的限價房,也買不起。”
據英國《經濟學家》公布的“2011年12月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131個參與調查的城市中,10個城市來自中國。中國的生活成本甚至超過某些發達國家。
生活壓力對于姜志偉這樣目前尚不穩定的年輕人來說更加具體。“工資3000,租房1000,吃飯、交通、通信費用1000出頭,這就去了大頭,同學、朋友都不敢見,請人家吃頓飯都請不起。”“不管在哪兒,什么時候頭頂上總感覺被一層云給罩著,就沒有天晴過。”他告訴記者,“不敢多想,但又不由得會多想,有時感覺整個人都要崩潰了。”
婚姻:“再不結,家里人都要急瘋了”
董祥在南京租住的是一室一廳的公寓。大學時期女朋友家人因為董祥工作不夠穩定,經濟條件不好而反對兩人在一起,女朋友最終和他分手。“沒房沒車沒穩定工作,現在有幾個女孩子愿意跟著你一起受苦?”他認為只有擁有一定經濟基礎,有車有房,才會有女孩子愿意跟他。
吳海龍的妻子跟他是大學同學,去年結婚今年生子,他目前在南京一家博物館上班,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讓他們的生活處處捉襟見肘。“雖然南京比不上北京上海,但除了房租,吃飯,孩子的奶粉錢都是個問題。”壓力面前,不光自己心情不好,妻子也覺得委屈,小兩口時不時就動起了嘴皮子。
周艷去年一年相親次數不少于十次。她將要年滿30了。“再不結婚,家里人都要急瘋了。”談起婚姻的壓力時,她這樣說到。節假日是她最擔心的時候,老家石家莊離北京不遠,“回一次家,七大姑八大姨個個都爭著給你介紹。”她承認自己也很著急,但“總得有個合適的吧,收入學歷都得考慮。”
由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發布的一項婚戀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男性認為女性應在27歲之前結婚,約32%的男性認為女性最佳結婚年齡為20~24歲。七成受訪女性認為男性要有房、有穩定收入和一定積蓄才能結婚。其中,65%左右的女性希望男性收入比自己多1倍以上。
“應正確理解成功的定義”
“很多壓力都是不正確的比較來的。”北京安定醫院心理科醫師黃建軍談起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壓力面前產生的心理問題時這樣說。
“沒法不比較,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有實力的人才能受到尊重。”在姜志偉看來,“實力”可以和金錢劃等號,“我現在要是有個萬兒八千的收入,肯定不會是現在這樣,也不至于連覺都睡不安穩。現在同學中受人羨慕的都是那些收入比一般人高的,我這樣的,都不好意思和人家聯系,誰愿過這樣的日子啊。”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李錦芳認為,社會成功評價標準的單一讓很多年輕人對成功的理解變得錯位,在他看來,很多年輕人一畢業就想有房有車,還要收入穩定,很不現實。
黃建軍醫師也認為,目前社會上盛行的功利主義風氣無形中給年輕人太大心理暗示,使得很多年輕人想在短期內實現“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才能實現的目標,造成他們壓力過大,焦慮,失眠,甚至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
據近期某心理工作室一項調查表明,81.7%的人認為是“社會過于崇尚物質財富”,80.8%的人表示“社會功利風氣盛行”,72.5%的人認為“成功標準單一化,造成青年強烈的挫敗感”。61.7%的人表示,社會競爭激烈造成青年人價值觀扭曲。
黃建軍醫師認為,雖然當今社會壓力不可避免,很多人以功利主義作為評價成功與否的標準,但“社會上誰也沒有強迫年輕人都去接受這個標準。”在他看來,年輕人處在學校和社會之間,在這個過渡期內由于自身抗壓能力薄弱,對生活和成功的理解偏頗,是許多人感到“壓力山大”并且出現各種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社會成功評價標準單一也許是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但年輕人一定要正確理解成功的定義。”在黃建軍看來,年輕人點滴的進步都可理解為是個人的成功。他建議年輕人要在學會心理調適,正確釋放負面情緒,避免壓力過大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適當的焦慮很正常,但是如果負面情緒過大,形成了心理問題則需要及時調適、甚至治療,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他同時也呼吁,社會應反省太過功利化的成功評價體系,因為在這種體系下,不僅是年輕人,整個社會心理都會受到傷害。
本報記者 鄧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