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本應是天然氣傳統消費淡季的5月,占據國內供應70%江山的中石油卻以上游氣源緊張、缺口較大為由緊急發出“限氣令”。
“進口氣沒有如期進到,造成西氣東輸管道供應量不足,所以從五一開始對華北地區的管道天然氣實行限量供應。”河北某燃氣公司總經理孫立4月29日收到的中石油華北銷售分公司短信中如是說。而山東、陜西等其它省份也在同一天收到了類似的限氣通知。
但這似乎并不是問題的全部。據介紹,上述省份使用的絕大部分是陜京管道的國產氣,而不是西氣東輸的進口氣,目前供需應該處于寬松狀態。更耐人尋味的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石油內部人士處獲知,此次限氣是在天然氣業務虧損的情況下,中石油為落實國資委的減虧計劃而采取的措施。
“中石油實際上就是制造一種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態,逼著國家漲價。”有業內人士質疑道。據了解,從5月5日起,上述地區天然氣供應開始恢復,但充足供氣的前提是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0.2元/立方米,漲幅達8%。
記者就此事進行核實時,中石油總部宣傳部門負責人表示不太清楚,而華北分公司方面截至發稿時也未有回應。
對于在天然氣行業混了十來年的孫立來說,他還是第一次在這個季節遭遇到限氣的情況。眾所周知,每年的用氣高峰一般出現在一、四季度,尤其是12月和1月,而目前正值春夏之交,用氣需求少,不應該出現供需緊張的局面。
“突然宣布搞得大家措手不及,我們公司的供應量減少了25%,因為業務比較廣泛,可以用液化天然氣來填補這個缺口,一般的公司如果沒有液化天然氣來抵擋,那影響就太大了。”孫立說。
據了解,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在國內占據70%左右的份額,管道天然氣份額更占到了75%。而華北地區的用氣量預計占到全國用氣量的30%。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認為,此次限氣比例在26%左右,若延續時間較長,不排除國內部分地區出現氣荒的可能。保民用仍將成為各地首要滿足的目標,工業、發電等下游行業或將受到氣源短缺的影響。
按照中石油短信通知,供需緊張與西氣東輸管道中進口氣量的減少有關。據了解,華北地區氣源主要來自西氣東輸、陜京管道及大港儲氣庫,以及華北油田儲氣庫,并通過冀寧聯絡線,貫通西氣東輸管道與陜京管道實現雙向調輸。此外,還有部分中石化和中海油來氣。
但事實上,“華北地區,還有山東、河南等地,主要用的還是產自長慶油田、通過陜京運輸的國產氣,西氣東輸管中的進口氣不多。”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介紹說。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氣供應主要依靠西氣東輸線路的湖南并未受到影響。新奧燃氣有限公司財務部主任周登攀告訴記者,2010年年底“西氣東輸二線”供應的天然氣并網進入長沙,長沙的燃氣供應比以前稍好,目前并非用氣高峰期,全省的燃氣并未出現供應緊張的問題,也暫未接到限氣的通知。
“在供應非常充足、大部分氣量放在儲氣庫里的情況下,說上游進口減少,限制用氣,就是要造成緊張狀態,讓國家給漲價,來恢復到實際的價格水平,不漲價就減少進口。”山東某燃氣公司王總認為。
孫立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從5日開始,天然氣供應開始恢復。“每立方米多付1毛錢,就可以隨便要氣了。事實上,往年夏天都是要降1毛錢的,這樣算下來就相當于比去年漲了2毛錢。這不就是借限氣來漲價么?”
業內人士的質疑并非空穴來風。中石油此次限氣的內部文件稱,由于進口氣價格倒掛嚴重,中石油天然氣業務持續虧損。為了落實國資委減虧計劃,對管道天然氣的供應進行限量供應。
我國當前天然氣定價機制多采取成本加成法,天然氣進口業務與國內天然氣價格形成倒掛。其中中石油披露年報顯示,受進口中亞天然氣及LNG虧損增大影響,2012年天然氣與管道板塊經營虧損人民幣21.10億元,比2011年的經營利潤人民幣155.30億元降低人民幣176.40億元,其中銷售進口天然氣及LNG虧損約人民幣419億元。
2013年第一季度,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1.00億元,受進口天然氣數量增加及進銷價格倒掛影響,比上年同期人民幣19.99億元降低45.0%,其中,銷售進口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LNG)虧損人民幣144.5億元。
“隨著中石油天然氣進口業務的不斷展開,其進口業務虧損壓力加大,迫切需要進行天然氣價改,以減輕天然氣供應企業壓力。”王曉坤判斷說,當前定價機制已不適應市場發展,國內天然氣價改迫在眉睫,近期或將有新的定價政策出臺。國家出臺較為緩和價改政策的可能性較大,也有可能輔以財政補貼,預計大幅度的漲價較難實現。
王震也認為,從整體趨勢來看,中國天然氣的消費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國產氣的生產增速,進口氣越來越多,政策性因素導致的價格倒掛帶來的虧損也越來越多,天然氣價改宜早不宜遲。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1513.91億立方米,其中進口427.36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