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歷經3年9輪談判,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FTA)終于“開花結果”。當地時間5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伯爾尼與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結束中瑞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自2010年啟動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基本塵埃落定,離協議簽訂和批準實施僅一步之遙。
記者就此采訪了瑞士貿易聯盟總秘書長Stéphane Graber 和日內瓦金融中心總理事長 Steve Bernard,2人均參與了李克強訪問瑞士期間的相關活動,并激動地表示:“李克強上任后訪問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就是瑞士,這顯示了中國對瑞士的高度重視,以及瑞士在中國的地位和聲譽。中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拓展和深化中瑞乃至中歐經貿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在結束對瑞士的訪問之后,李克強于當地時間5月25日下午乘專機抵達柏林泰格爾軍用機場,開始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在歐債危機持續背景之下,李克強訪德也備受各界關注。李克強訪德期間有望打造兩國經貿合作“升級版”,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首個歐洲FTA意義重大
“瑞士要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拓展中國市場;中國要獲得品牌、技術、管理、營銷網絡、研發平臺、高精尖產品制造,拓展歐洲市場。簽署FTA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參與了中國與瑞士自由貿易協定研究項目的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說。
據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透露,中瑞FTA是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和互利互惠的協定。協定的零關稅比例很高,瑞方將對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實施零關稅,中方將對瑞方84.2%的出口最終實施零關稅;如果加上部分降稅的產品,瑞士參與降稅的產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
在張建平看來,中瑞之間的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互補性強,雙方合作潛力大,自貿協定的達成,將進一步深化雙方經貿合作,推動雙方經貿關系邁上新臺階。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中國的一些制造業也極具競爭力;瑞士是歐洲發達國家,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和產業優勢,在精細化工、鐘表制造和精密儀表等領域擁有較大優勢。
事實上,較強的經濟互補性使中瑞經貿關系長期保持健康平穩發展。數據顯示:雙邊貿易額從建交之初的680萬美元發展到2011年創紀錄的308億美元。2012年,面對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和世界經濟動蕩的不利因素,中瑞雙邊貿易額依然達到263億美元。
“我們很多公司都盼著去中國,我非常激動和期待FTA正式簽訂。”Stéphane Graber在與記者通話時提高了分貝,并伴著笑聲,“中國現在已經是瑞士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占瑞士全球貿易總額的4.7%。”
Stéphane Graber進一步指出:“對瑞士而言,最受益的行業是大眾消費品行業,例如Nestle,Kraft,Barry Callebaut等公司。FTA對于中國和瑞士都是天大的好消息。10天以前,日內瓦和北京還實現了直航。”
“自由貿易協定一般只針對商品貿易,不包括私人銀行相關業務,但中瑞簽署的FTA依然能給瑞士的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提供發展機遇和巨大的中國市場。”在倫敦市前副市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約翰·羅斯義看來,“全球私人銀行、財富管理金融機構都在瞪大眼睛地盯著中國人口袋里的錢。”
貿易金融成為突破口
李克強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的署名文章《為什么選擇瑞士》中提出,訪問瑞士的3個目的是:推動中瑞自貿區進程、加強雙方金融領域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增進兩國互信與理解。
如今,第一和第三個目的都已經順利實現,如何加強雙方金融領域交流與合作備受矚目。記者注意到,李克強在瑞士經濟金融界人士午餐會上發表了題為《攜手邁向中瑞務實合作的新未來》的演講,隨后,雙方還宣布建立金融對話機制。
對此,羅斯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與英國、德國相比,瑞士不僅在總體的金融框架下擁有強勁實力,而且在貿易金融、私人銀行、某些保險等領域擁有特別的專業技能。因此,中國與瑞士在貿易金融領域的合作將有重大機遇。”
一直以來,瑞士是全球財富管理、私人銀行中心,同時也是國際貿易金融中心,掌管全球1/3的貿易及相關金融、服務,其中,中國正是瑞士最大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