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此外,中石油等企業還加大了國外采購液化天然氣現貨力度,以緩解國內用氣壓力。
在壓減工業用氣方面,各地力度也相當之大。11月12日,滄州大化發布公告稱,按照“保民用,壓工業”的原則,該公司的天然氣供應將被暫停。河南的中原大化也將從11月20日開始停工80天。
工業限氣也直接波及中石油自有企業。烏魯木齊石化、寧夏石化、塔里木石化和蘭州石化等企業已率先開始壓減用氣量。據介紹,烏魯木齊石化的供氣量由原來的250萬立方米/天,下調至150萬立方米/天,其化肥二廠甚至已全面停產。
盡管如此,今年天然氣供應的形勢仍不樂觀。有咨詢機構分析,隨著天氣轉冷后真正進入冬季供暖高峰期,城市中小工業用戶停氣,或者出租車排隊加氣的現象仍難避免。全國范圍內的化工廠、工業和車用等用戶可能會被限氣,限幅將從20%、40%開始逐步抽緊,如果遭遇持續低溫等極端天氣,限幅或進一步加大。
專家提醒,各地煤改氣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進度
面對今冬明春出現的天然氣供應緊張情況,業內專家普遍呼吁社會各界要理性看待。由于中國天然氣資源并不豐富,供需矛盾將長期存在。而要破解氣荒難題,必須從供應和需求兩方面共同發力,并充分運用政策和價格杠桿,緩解壓力。
在供應方面,專家認為,進一步加大儲氣庫建設,削峰填谷是一個重要手段。目前,中國的儲氣庫容量僅23億立方米,不足年消費量的2%,遠低于國際平均10%—15%的水平。而且,儲氣庫的功能不僅局限于天然氣季節調峰,更重要的價值是作為城市應急儲備和國家戰略儲備,因此國際上的儲氣庫建設大多由政府主導。有專家建議一些用氣需求量大的城市可以自建調峰用的儲氣庫,用于冬季供應緊張時的月度調節。
在需求方面,專家則建議在目前天然氣供需矛盾緊張的現實情況下,工業企業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產和停產檢修時間,爭取錯開用氣高峰。而對于煤改氣,各地則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進度。如果過于集中,勢必加重緊張局面。
在價格機制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則認為,應繼續深化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長期實行低價格政策,易造成資源消費過度擴展和浪費。應在充分考慮其他能源的比價關系,以及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的同時,逐步建立我國天然氣產業鏈各環節順暢的價格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