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4年有哪些強化污染防治重要舉措?

2014年03月20日16:4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2014 政府工作報告 污染治理 污染防治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學習問答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發展中不可持續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是經濟總量快速增長與環境容量有限、減排潛力減小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在消化污染增量的同時,必須持續削減存量,任務十分艱巨。大氣污染、土壤污染、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廢物和化學品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人民群眾對享有良好環境的需求不斷增加,全面改善水、空氣和土壤環境質量的工作更為復雜。環境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突發環境事件呈高發勢頭,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今年要繼續把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控制增量、調整存量,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管,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綜合治理,努力遏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

一、出重拳治理大氣污染

2013年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9月國務院正式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半年多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定目標、建機制、強監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已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

大氣污染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必須充分認識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堅持不懈付出努力。要立足國情、科學治理、分類指導,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PM2.5和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能源結構、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不斷推出遠近結合,有利于標本兼治、帶動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見實效,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逐步好轉,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

今年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優化能源結構。實施跨區送電項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廣使用潔凈煤。促進車用成品油質量升級,今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四車用柴油。推行供熱計量改革,開展建筑節能,促進城鎮污染減排。2014年要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臺,提升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水平。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2)發揮價格、稅收、補貼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對煤層氣發電等給予稅收政策支持。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今年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制定重點行業能效、排污強度“領跑者”標準,對達標企業予以激勵。完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2014年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大力支持節能環保核心技術攻關和相關產業發展。(3)落實各方責任。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考核。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完善水泥、鍋爐、有色等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二、強化水污染防治

水是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需求。保護水體不受污染,讓城鄉居民喝上干凈的水,是環境保護的大事。2014年要加快編制《清潔水行動計劃》并組織實施,重點是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良好湖泊等高功能水體,消滅劣Ⅴ類等污染嚴重水體。加強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規劃考核斷面水質監測。進一步落實《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配合做好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工作。深入貫徹《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有序推進湖泊休養生息。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強化海洋環境保護。推進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

三、推進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來源廣泛,成因復雜。2014年要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并組織實施。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細調查和土壤環境保護工程第一批重點項目,積極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深化農村“以獎促治”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推進省(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全覆蓋試點,提高農村環保專項資金效益。健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抓好《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宣傳貫徹工作。

四、抓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

2014年確定的年度減排任務是:與2013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減少2%,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5%。要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各地和中央企業都要編制年度減排計劃,分解落實2014年度減排任務和重點工程措施,力爭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000萬噸、燒結機煙氣脫硫1.5萬平方米,完成燃煤電廠脫硫改造1500萬千瓦、脫硝改造1.3億千瓦、除塵改造1.8億千瓦。加快出臺《燃煤發電機組環保電價及環保設施運行監管辦法》《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完善重點行業排放標準。(范必)(來源:國研室)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