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發改委和中國氣象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根據規劃,北京周邊將建設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云霧物理實驗室,有針對性地開展氣溶膠、云、霧、降水和人工影響天氣重大基礎性和關鍵技術研究。專家表示,人工方式消霧效果較好,還需通過試驗評估。
根據該規劃,全國分為東北、西北和華北等6個人工影響天氣區域,每個區域都選擇了牽頭省份。華北地區的牽頭省份是北京。人工方式消減霧和霾,主要是指人工增雨。著名氣象學家吳兌表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就通過人工增雨進行了幾次大型的消霧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吳兌:現在用的是兩種方法,一個是冷云催化,一個是暖云催化。大概從上世紀70年代,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就陸陸續續進行了多次大型消霧的試驗,在北京、四川盆地和廬山都有比較成功的經驗,而且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所以消霧在學科理論上是大家公認的,方法也是成熟的。人工增雨對于消霧會有好的預期效果。
然而,人工增雨對于消減霾會有多大的成效,在吳兌看來并不不樂觀。吳兌表示,人工增雨以前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水資源或者對抗干旱,沒有專門針對凈化空氣來操作過,比如到底下多大的雨才能清除霾等,這些都需要通過試驗評估。增雨對于消減霾,只是一個輔助手段。
吳兌:即便實施了人工的一些辦法,也不一定會出現顯著的效果。因為當出現霾的時候,空氣整體比較干燥,用現行的人工增雨的手段是達不到成云致雨、造成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小水滴再長成大水滴,在下降過程中,清除一些霾離子。
吳兌進一步強調:現在霾的成因百分之九十九是人類活動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包括一次性排放的氣溶膠顆粒物以及二次形成的氣溶膠等物質混合而成的。減霾是可以的,消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