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6月中國宏觀經濟逼近趨熱警戒線 -"十一五"中國將建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促進產業升級 答問 -中國投資50億用于科技攻關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陸人可申請赴臺接受醫療服務 任何醫療機構不得規避集中采購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收盤續漲 滬指收盤4471.03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寧德:著力打造環三都澳經濟開發區規劃五大臨海產業集群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6月19日上午,“中國網絡媒體海峽西岸電力行”采訪團一行來到寧德市參觀,采訪團在寧德受到寧德市委書記陳榮凱等市領導的親切接待,陳榮凱書記在會見采訪團成員的同時,向采訪團重點介紹了寧德市的情況。

寧德發展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

寧德俗稱閩東,是2000年撤地設市的一座新興的濱海港口城市。下轄蕉城、福安、福鼎、霞浦、古田、屏南、周寧、壽寧、柘榮等9個縣(市、區)和一個東僑經濟開發區,12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土地面積1.3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45萬平方公里,人口330萬人。其中畬族人口17萬人,占全國的1/4、全省的1/2,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區。現有旅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45.7萬人。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構建“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極大地提升了福建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凸顯了寧德的區位、港口、資源和后發優勢,為寧德市進一步拓展作為空間,在更高層次上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寧德的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人文優勢。寧德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時期為閩越族駐地,秦屬閩中郡,漢初屬閩越國。三國時設有溫麻屯,是吳國的造船基地。晉太康3年(公元282年)設立了縣治。元至正二十三年(1286年),由長溪縣升為福寧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寧州升為福寧府。唐朝著名學者司馬承禎的《天地宮府圖》把蕉城區的霍童山列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一洞天”。在佛教文化中,霍童山又稱支提山,是天冠菩薩道場,有“海內第一禪林”和“不到支提不為僧”的贊譽。清光緒年間,寧德市三都港就開埠設立了福建最早的海關之一——福海關,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

2、區位優勢。寧德是福建的北大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東北翼,地處我國大陸黃金海岸線中段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臺灣省三大經濟區的中間位置,北接溫州,南連福州,西傍南平,東望臺灣(與基隆港距離僅126海里),獨具“北承南聯、西進東出”的區位優勢。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的逐步改善,這一優勢日益凸顯,使寧德成為祖國東南沿海大通道的重要區域,既是連接三大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長三角的“橋頭堡”,也是連接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內陸地區的重要出海口,為寧德進一步開放開發提供了廣闊的作為空間。

3、海港優勢。寧德海岸線、海域面積、灘涂面積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全市海岸線總長878公里,其中可利用岸線445.8公里,從南到北分布有三都澳、賽岐、三沙、沙埕等著名良港。現已初步規劃布局4個港區共16個作業區,規劃近中期可建10萬噸級以上泊位上百個。特別是天然良港三都澳,主航道水深30米以上,50萬噸級巨輪可全天候作業,是建設大型物流港、儲備港和國際中轉港的理想港址。曾被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贊頌為“三都良港舉世無,水深港闊似天湖”,被全國人大蔣正華副委員長評價為“寧德港口甲天下”。隨著重化產業向沿海臨港轉移,為寧德市發揮深水岸線優勢,在承接臨海重化產業轉移中實現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

4、資源優勢。寧德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人工養殖基地(年產量占全國的70%)、綠茶種植基地(年產量占全國的8%)、銀耳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和太子參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60%)。可開發水電裝機250萬千瓦,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達72種,其中玄武巖儲藏量占全國70%;人均擁有水資源量約4800立方米,可供開發的灘涂面積192萬畝。旅游資源十分獨特,擁有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公園,以及寧德三都澳、蕉城支提寺、霞浦楊家溪、周寧鯉魚溪、古田翠屏湖、柘榮東獅山、壽寧楊梅洲等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的福鼎俞山島,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支提山森林公園。白水洋的所在地屏南縣雙溪鎮和鯉魚溪的所在地周寧縣埔源鎮分別被評為“福建省最美的鄉村”。今年1月,“閩東北親水游”線路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CCTV全國完美假期十佳線路”之一。這些獨特的山海資源為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創造了條件。

寧德戰略定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中心城市

陳榮凱說,積極呼應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策部署,找準定位,拓展優勢,使寧德全面融入全省發展的大格局并發揮重要作用,是寧德的前途所系,更是寧德市政府的責任所在。基于對寧德比較優勢的綜合分析,根據省委、省政府對寧德在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布局中要發揮“拓展一線、發展壯大閩東北一翼”骨干作用的新定位、新要求,寧德市確立了新時期發展的戰略定位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中心城市。圍繞這一戰略定位,寧德市政府將按照“北承南聯、對接兩洲,西進東出、內外拓展,區域統籌、整體推進,和諧平安、服務大局”的發展布局要求,大力實施工業立市、海洋興市、改革開放強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步使寧德成為對接長三角的前沿區域、對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聯接內陸與海外的重要出海口和海西東北翼富有競爭力的新增長極,進一步凸顯寧德市在全國、全省區域發展布局中的特色和地位。

——對接長江三角洲的前沿區域。就是要充分發揮寧德北接溫州、直上長江三角洲的獨特區位優勢,積極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和產業轉移趨勢,主動對接長江三角洲,重點加強與浙南地區在產業、基礎設施及政策、市場等方面的互動對接,構建南聯北接通道和要素吸納“洼地”,積極承接長三角經濟區產業、資金、技術、人才轉移,使寧德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連接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橋梁。

——對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就是要充分發揮寧德與臺灣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優勢,創造條件率先實現寧臺直接“三通”,爭取設立對臺直接貿易區、對臺出口加工區和對臺文化交流基地,深化寧臺經貿、農業、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并進一步與全省的對臺合作體系融為一體,使寧德成為密切兩岸三地聯系的重要平臺。

——聯接內陸與海外的重要港口。就是要充分發揮港口岸線優勢,按照“大港口、大交通、大腹地、大循環、大發展”的要求,著力加快以三都澳為中心的寧德港口群開發,推進溫(州)福(州)鐵路、寧(德)衢(州)鐵路、寧(德)武(夷山)高速、福(安)泰(順)高速、京(北京)臺(北)高速古田、屏南連接線等交通干道和疏港路網建設,發揮港口與交通主干線的聯動效應,逐步形成以港口為起點,以公路、鐵路、空港為通道,向南北延伸并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內陸省份輻射的交通網絡,推動港口航運業和物流業加快發展,使寧德港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聯接內陸與海外的重要港口。

——海峽西岸東北翼新的增長極。就是要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進一步挖掘山海資源潛力,緊緊抓住國內外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快引進與布點建設鋼鐵、石化、煤化、能源、船舶等大型臨海工業項目,培育臨海重化產業基地;加快發展水產品、食用菌、茶葉等農產品生產加工,建設面向國內外市場的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加快“山海川島”等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打造東南沿海重要的生態休閑度假勝地。通過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使寧德成為海西東北翼富有競爭力的新經濟增長區域。

寧德發展六大成效

近年來,寧德市上下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大局,把福建省委提出的“四個重在”實踐要領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奮發有為,扎實工作,全市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又好又快的良好發展態勢。“十五”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財政收入均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為1998年以來最高增幅;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6.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財政總收入增長25.8%,首次實現縣縣財政收支平衡。建市六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610億元,相當于前50年的總和。今年1—5月,全市經濟延續了近年來的良好發展態勢,有三項指標增幅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一,分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2%,出口(1-4月)增長46.5%,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增長143.7%。還有三項指標增幅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二,分別是生產總值增長15.7%,財政總收入增長51.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月末余額增長12.2%。發展的主要成效體現在:

1、產業聚集進一步加快。寧德市政府堅持把加快產業聚集作為推進海西東北翼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點和突破口,按照“承接、對接、嫁接、鏈接”的思路,著力培育發展一批富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強勢的產業集群,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突出“承接”,借勢發展。就是通過充分發揮寧德深水大港優勢,緊緊抓住國際重化產業向臨港沿海轉移的機遇,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承接臨海重化產業轉移。目前,已建成大唐寧德火電一期120萬千瓦投產發電,二期2臺120萬千瓦項目已上報國家核準。寧德核電項目已經國家發改委同意列入“十一五”開工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大唐煤化工、煤炭集散中心項目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進入方案設計和預可研階段。寧德大型鋼鐵項目、石化項目前期工作也正在深入開展。此外,還有一批大型裝備、有色金屬、造船企業正在為落戶寧德開展前期工作。二是突出“對接”,協作發展。就是通過發揮寧德毗鄰“兩州”(溫州、福州)、對接“長三角”的區位優勢,著力加強與福州及閩東南的經濟協作,突出加快與浙南及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的產業對接,形成協作共贏的發展格局。目前,寧德市政府已經與溫州市建立了政府、企業、民間的多渠道合作機制,并在經濟協作與交流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已順利承接溫州等浙南地區的企業160多家,有將近200億元的資本從溫州投向寧德,投資領域涉及醫藥、皮革、電機電器、酒店及房地產等行業。同時,寧德市政府與上海也有比較密切的往來,早在1984年,寧德市就與上海市長寧區締結了友好協作關系。現在,全市有13萬人之眾闖蕩大上海,興辦了鋼材、木材、茶葉、石材、服裝、飲食、房地產等6000多家企業和53個專業市場,為上海的商業繁榮作出了貢獻。去年5月,寧德市政府還在上海舉辦了寧德投資推介會,共簽約項目78項,總投資80.1億元人民幣。三是突出“鏈接”,延伸發展。就是通過發揮寧德市農業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不斷延伸資源開發的產業鏈,實現資源的多次轉化增值。農業資源方面,主要是結合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重點在生產、加工、銷售的鏈接上下功夫,抓好茶葉、食用菌、水產品的品種改良、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和品牌整合工作,重點突破精深加工項目,支持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加工企業。并加快推進生物轉化,以農產品提取物為原料做大營養品、保健品、藥品產業。目前寧德市已與省農科院建立全方位的院市合作關系,重點在提升閩東茶產業發展層次上開展科技與人才合作。全市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8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1億元的30家,億元以上的4家。農業品牌建設也取得突破,“柘榮太子參”成為全國中藥材類首件中國馳名商標,福安坦洋工夫茶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旅游資源方面,重點是加快旅游要素配套建設,加強與周邊區域的旅游開發協作。今年初,隨著寧德市推出的“閩東北親水游”榮獲“CCTV全國完美假期十佳線路”之一,全市旅游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旅游景點開發和設施建設日益成為客商投資寧德的熱點領域。寧德市政府已確立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目標,正在著力推動太姥山和白水洋創建國家4A級景區,并與溫州、福州簽定旅游協作協議,共同打造福寧溫三市旅游帶和“三地一線”旅游品牌。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近400萬人次。今年“五一”黃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同比增長40%。四是突出“嫁接”,提升發展。就是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圍繞電機電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醫藥化工、汽摩配件、建筑建材等六類傳統優勢產業,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進行嫁接、改造、提升,突出抓好一批重大技改項目,重點扶持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名牌產品,推動產業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比如,寧德市的電機企業現已與廣州電器研究所、上海電器研究所、武漢長江動力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福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在對接引進電機上游產業鏈項目和以電機為動力的系統產品、成套設備產品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效。目前,電機電器產業已被列入全省重點培育扶持的產業集群,現有730多家整機生產及配套產業,省級知名品牌23個,今年產值可突破100億元。當前,寧德市政府正在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造“中國電機電器之都”,力爭在近兩年培育4-5個國家馳名商標的知名品牌,以此帶動全市電機企業的品牌整合,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還有船舶修造產業,通過原有海軍4807工廠的人員隊伍及技術優勢的帶動,并加強與省船舶公司的合作,不斷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目前,民營船舶修造企業最大單船建造能力達7.5萬噸級,最大承修能力達11萬噸級。去年實際造船20萬載重噸,修船130萬載重噸,完成產值30億元,占全省船舶工業總產值的1/3強。今年產值可突破40億元。

2、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一方面,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積極探索“海西”發展先行先試政策,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近年來,深入開展了以農村稅費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了全市工業系統國有企業改革和全市外貿企業改革,全面啟動了市屬內貿企業改革,進行了城市運作體制改革,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靈活。特別是經濟民營化和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非公經濟比重已達到85%以上,全市先后組建了13家擔保公司,累計為653家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擔保融資63.7億元。另一方面,以擴大開放激發活力。圍繞海西開發布局,強化對接功能,先后組團赴歐洲、南非和溫州、深圳、上海等地開展多場招商推介活動,加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展地區的對接合作,連續舉辦八屆寧德投資洽談會,簽約了一大批招商引資項目,全市利用外資的空間和領域不斷拓展。在剛剛結束的海峽西岸經濟區2007年寧德投洽會上,全市共簽約項目189項,總投資210.62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35項,合同利用外資4.59億美元;內資項目154項,總投資174.58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五緣六求”的工作部署,大力加強寧臺合作,在利用臺資、農業開發和經貿、文化、旅游、勞務等領域的合作上都有新突破。目前,全市已有注冊臺資企業81家,其中去年新增臺資企業11家。寧臺直航試點工作取得突破,寧德港城澳、白馬作業區正式成為對臺灣金馬澎直航貨運口岸。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經國臺辦批準設立,已開辟臺灣水產品“零關稅”進口先行先試區和對臺小額交易先行先試區,有8種臺灣水產品正式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今年1—5月累計進口民間臺灣水產品4.7萬噸,價值2360萬美元;出口臺灣水產品1625.6噸,價值175萬美元。同時,正在抓緊規劃建設臺灣農民創業園和臺灣工業園區,恢復開展輸臺漁工勞務派遣工作,并爭取開辟臺輪維修點,開展臺灣漁船維修業務,進一步拓展寧臺合作空間。

3、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注重統籌協調,加快建設以寧德中心城區為核心、縣(市)城為骨干、中心集鎮為基礎,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功能互補、規模協調的城鎮體系,推進區域互動發展。一方面,主動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沿海城市群建設,加快實施寧德中心城市“東擴面海、北展南移”戰略,增強中心城市的聚集、帶動功能。寧德市政府組建了市國投公司、城投公司和土地收儲中心,進一步建立完善了城市資產運營體制,并加大中心城市建設的投入力度,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授信貸款30億元,確定了實施85個城建項目的建設計劃,總投資約40億元,絕大部分走市場化路子解決,其中政府財政性投入20億元,主要從盤活土地存量中籌資。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0多億元,絕大部分項目都在加快推進建設中,城市“四縱四橫” 路網框架基本形成,東僑新區已初具規模。到去年底,城區面積已拓展到15.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加到20.5萬人,均比2000年撤地設市時增加了一倍。另一方面,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開展縣域經濟“增實力、比后勁”活動,全市沿海與山區開始呈現出競相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格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大對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庫區和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持續實施“造福工程”和滑坡險情村、地質災害隱患點群眾搬遷,推動全市鄉村面貌發生新的變化,城鄉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農村水泥路硬化1780公里,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502個,改造農村電網的建制村2173個,搬遷安置群眾5萬多人。

4、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寧德市政府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適應能力,一手抓投資環境整治,努力為加快發展創造更寬松的環境。在硬環境上,突出項目帶動,開工建設了一批重大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融入海西發展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羅寧高速公路、福寧高速公路及福安連接線已相繼建成,溫福鐵路寧德段2009年可通車,霞浦機場民用部分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寧德港被批準為國家一類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寧武高速公路已完成工可修編,寧衢鐵路、京臺高速公路古田及屏南連接線、福泰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出省快速通道項目前期工作也取得新的進展。能源多元化戰略加快實施,水電、火電、核電、潮汐電、風電、抽水蓄能發電等一大批項目加快推進,已投產電力總裝機達300多萬千瓦。在軟環境上,著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和審批手續,依托招商中心和投資服務中心,實行投資項目代理制、限時承諾制、全程跟蹤服務制,全力為投資者提供高效、周到、優質的服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里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在產業、土地、電價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來投資的政策措施,盡力為企業降低投資成本。同時,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先后組織開展了“創建效能型、服務型、責任型政府,營造優良政務環境”和“行政提速、服務發展”千人評議機關活動和績效評估工作,制定出臺了若干優化投資軟環境的措施和辦法,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軟環境的人和事,推動了機關作風的明顯好轉和投資軟環境的持續改善。在2005-2006年度福建省投資環境評價中,寧德市位列第四,比以往前進了四位。

5、和諧景象進一步呈現。堅持以人為本,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和諧寧德”構建的各項工作,為改革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的同時,重點抓了四項建設:一是社會事業建設。不斷加大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相繼建成和在建市文化中心、市體育中心、市疾控中心、閩東醫院、寧德市醫院、寧德學院和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等一大批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重點建設項目。二是“平安寧德”建設。深入開展“進百鄉鎮、入千村居、到萬戶”基層普法依法治理活動,順利通過全省“四五”普法驗收,一批涉法涉訴、重點信訪和老信訪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全市現有三個縣(市、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平安縣(區)”,有54個鄉鎮、11個市直單位進入“平安建設先進單位”行列。三是民生建設。大力實施城鄉就業保障工程,加大對貧困地區和老區的幫扶力度,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實抓好防災減災和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去年,寧德市政府經受了接踵而至的臺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尤其是“桑美”超強臺風,使寧德市遭受重創,災情之重、損失之大前所未有。面對嚴重自然災害,寧德市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迅速反應、超前部署、科學調度、有效防抗,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災后,寧德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建家園、推進發展”的要求,全面展開各項恢復重建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恢復了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特別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采取立軍令狀等超常規措施,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如期全面完成了因災倒房應建戶的重建任務,并于春節前搬進新居,實現了對全社會和災區人民的鄭重承諾。在整個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中,各網絡媒體堅持正面宣傳,給予寧德市政府很大的輿論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四是生態建設。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減排工作得到加強,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546噸標準煤,繼續保持全省最低水平。重點流域、區域、行業環境整治得到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目標值以下。生態環境保護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現有10個省、市級自然保護區,柘榮、霞浦、周寧三個縣被列為全國生態示范區試點縣。

6、發展合力進一步增強。堅持以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能力工程”和“堡壘工程”,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鞏固和發展了全市上下團結和諧、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氛圍。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干部、以群眾公認選干部、憑正確的政績用干部,鼓勵和支持干部在工作中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大顯身手。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順利完成市、縣兩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換屆選舉工作,進一步在全市上下形成干事創業、有為有位的濃厚氛圍。堅持把作風建設擺上突出重要位置,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學習“愛崗敬業模范”黃令赤先進事跡活動,倡導樹立“八個方面”良好風氣,促進機關作風進一步好轉。堅持市領導帶頭抓落實,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等制度,樹立真抓實干的形象,有效帶動了全市上下真抓實干、聯系群眾良好風尚的形成。扎實開展“三級聯創”活動,不斷深化農村社會服務聯動網建設,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全市216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已全部單獨組建黨組織。深入反思、認真吸取近年來寧德市發生大案要案的深刻教訓,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不斷強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配合中紀委、省紀委嚴肅查辦少數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以實際行動保障發展、取信于民。現在,寧德的各套班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齊心協力、團結干事;各級干部精神狀態良好,發展意識增強,全市上下抓項目、引項目、上項目的氛圍進一步濃厚,想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合力進一步形成。

借助海西機遇 重點開發環三都澳區域

當前,寧德正處在蓄勢而發、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省委、省政府對寧德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寧德市政府將充分借助海西的機遇、氛圍和合力,發揮寧德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重點在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綜合開發上下功夫,通過環三都澳區域的綜合開發推動港口建設、產業聚集和城市拓展,進而輻射和帶動全市山海、城鄉聯動協調發展,使寧德更好地擔當起拓展一線的骨干作用,為發展壯大閩東北一翼作出應有貢獻。目前,這一戰略思路已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認可和支持,得到全市上下的積極擁護和響應。省里已明確將環三都澳區域列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點開發區域,并要求寧德市政府要立足科學發展,高起點規劃建設,加快培育海西發展新增長區域。

三都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深水大港,也是我國東南沿海與海外通商較早的港灣之一。早在唐朝以前就已開發利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這里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設立福海關后,即成為福建三大茶葉出口口岸之一,最繁華時有13個國家的24個公司在三都島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抗日戰爭前,三都澳曾為大半個中國供應“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解放后一直作為我國重要的軍港之一,是我國東南沿海唯一未大規模開發的深水良港,其自然條件十分優越。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水域寬闊,水深良好。三都澳水域面積713平方公里,其中10米以上的深度水域174平方公里(是浙江北侖港的26倍,荷蘭鹿特丹港的8倍),深水岸線88公里(是北侖港的5倍),均居世界第一位。二是水道優良,避風條件好。三都澳擁有天然的深水航道,主航道水深30-115米,澳內有6個10米以上水深的理想錨地,河床為泥質,錨著力強,且無礙航暗礁,第五代、第六代國際集裝箱輪船和50萬噸級巨輪可自由進出,符合世界航運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趨勢。同時,澳內口小腹大,澳口寬僅3公里,四周群山環抱,兩側山峰夾峙,構成天然屏障,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風平浪靜。三是不凍不淤,地質結構穩定。三都澳港區屬中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3.8℃-19.3℃,平均降水量1616-2143毫米,全年無霜期達240-310天,日照充足,氣候宜人,從不封凍。同時,三都澳又是一個極為典型的溺谷型基巖深水港灣,匯入澳內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不易淤積。港區內地質結構穩定,百年內最大地震烈度僅為6度,地震部門認定該地區百年內不會發生大的地震,適宜建設大型港口。

環三都澳區域包括寧德市沿海蕉城、福安、霞浦三個縣(市、區)和東僑開發區的20個鄉鎮(街道),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92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區域內可開發建設10萬噸級以上泊位上百個,可供規劃建設用地約135平方公里,具有十分豐富的灘涂、淡水、電力等資源。寧德歷屆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三都澳和環三都澳區域的開放、開發、建設。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著手規劃建設三都澳港,80年代中期開始申報城澳港作業區對外開放,并著力加大港口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力度。1993年9月,國務院批準寧德三都澳城澳港作業區對外國籍船舶開放;1997年11月又批準三都澳白馬港作業區對外國籍輪船開放;2005年10月,國務院同意三都澳城澳港口岸更名為寧德港口岸,開放范圍擴大至寧德港四個港區十六個作業區,給寧德港特別是三都澳的開發建設帶來新的機遇。近年來,寧德市政府積極籌集港口碼頭建設資金,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相繼建設投產了一批大中小泊位,同時口岸查驗及服務配套設施也逐步完善。

環三都澳區域已進入最佳開發建設時期 規劃五大臨海產業集群

當前,隨著海西發展戰略的加快實施,環三都澳區域已進入最佳開發建設時期。寧德市政府認為,開發建設三都澳,充分發揮其在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港口交通樞紐作用,不僅有利于帶動環三都澳經濟圈的繁榮發展,促進寧德全面開放開發,實現跨越式發展;也有利于促進全國、全省港口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更好地服務海西發展大局;同時,對于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加快我國和平崛起也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寧德中心城市建設環三都澳海灣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向海、臨海、跨海”的城市發展戰略,寧德市政府對環三都澳區域綜合開發的初步設想是:堅持以港口為龍頭、以城市為依托、以產業為支撐,大力推動港口、產業、城市三位一體、互動發展,著力構建環三都澳的港口群、產業群、城市群和風景帶。具體而言,在港口開發上,就是要致力于把三都澳建成一個產業港、物流港和儲備港。主要是:通過積極承接國內外臨海重化產業轉移,加大力度引進和布點建設一批臨海大項目,使之形成一定區域的重要產業港;通過發揮現有沿海高速公路和溫福快速鐵路以及聯接福州和閩東南的通道作用,并打通寧衢鐵路,寧武高速、福泰高速等內陸腹地通道,形成北承南聯、西進東出之勢,使之成為服務內陸腹地的綜合性物流港;通過港口樞紐作用的發揮,使之成為石油、煤炭、糧食、天然氣、鐵礦石等國家重要戰略物資的儲備港。在產業發展上,就是要積極引進和提升鋼鐵、石化、能源、重型機械、船舶修造、電機電器等產業,在環三都澳區域著力規劃和培育形成五大臨海產業集群:即以鋼鐵、火電、核電、精細化工、建材為主的能源、原材料產業集群;以電機電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為主的機械制造產業集群;以醫藥制造、海洋生物工程、電子信息、環保產業為主的高技術產業集群;以精細農業、綠色食品、農特產品及水產品精加工和竹木加工為主的農產品產業集群;以現代物流、商貿、物資儲備為主的第三產業集群。同時,積極培育發展濱海旅游產業,打造環三都澳區域濱海旅游和休閑度假勝地。在城市建設上,就是要加快實施金港、鐵基灣等圍墾工程,推進寧德中心城區向海拓展,同時加速跨海連接三都島、溪南、東沖半島和漳灣、城澳、白馬港區的開發建設,逐步形成環三都澳城市組團,努力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可以預見,隨著全球重化產業向沿海加快轉移和世界港口格局向深水化、網絡化發展,環三都澳區域也必將以其獨特的港口、區位和資源優勢,在海西港口建設和臨海重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發展門戶網 張曉翀)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海上浮城三都澳的守衛者——三都邊防派出所記事
第四屆中國網絡媒體海峽西岸行啟動儀式
中國網絡媒體海峽西岸電力行啟動儀式
“中國網絡媒體海峽西岸電力行”大型采訪活動正式啟動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