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四在農家:惠及黔北農村的民心工程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0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貴州遵義市以“四在農家”為載體建設新農村紀實

今天,歷史名城遵義有一朵美麗的新農村之花在綻放。山鄉人們說,“富學樂美一枝花,美好生活全靠它”,指的是這里的老區人民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精神,以“四在農家”(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活動為載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摸索出的一條新路子。

從“四不下”到“四想”,村容村貌變了樣

記者驅車從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出發,沿著寬寬的公路直接開進沙坪村。進村公路兩旁,是一條條水泥硬化路,彎彎曲曲伸向每家每戶,路寬都在3米以上,把一個個寨子串在了一起。寬大的越野車直接停在了李德珍老人的院落里,雖是隆冬,院里的香樟樹郁郁蔥蔥,六七盆小矮松和蘭草盆景清新別致,兩層小樓房裝飾得也很講究。

院子干凈得讓記者不忍心邁腿。老人說:“沒事的,這院壩我每天掃兩次。”進得屋去,換了鞋,一杯山泉水泡的熱茶透著香,一盤村里種的紅金橘子吃著甜,還有花生、瓜子、糖果。

說起“四在農家”,李德珍的女兒陳清榮爭著介紹說,去年創建“四在農家”以來,村里鎮里出水泥,農民投資投工投勞,水泥硬化路通達各家各戶,進村路、連組路、田埂路都按標準硬化,還提供幾套圖紙供村民修建或改建房屋,補貼1000元建沼氣。村里的人居環境變了個樣,以前出門一身灰,進門一身泥,城里親戚來了有“四不下”:坐不下,吃不下,喝不下,住不下,到最后少了來往。如今,城里人對我們鄉下的看法正好調了個兒,有“四想”:想在農村吃無公害蔬菜,想喝農村清潔衛生的泉水,想住在農村享受優美的環境,想感受農村淳樸的民風,個個不請自來。

同沙坪村一樣,余慶、桐梓、湄潭等縣的多處“四在農家”創建點上,借優美環境發展鄉村旅游,一批“家庭旅館”應運而生。距離重慶市區不到3小時車程的桐梓縣婁山關鎮,自開展“四在農家”活動以來,去年接待了200多名重慶客人,有的老人來山村避暑休閑,一住就是幾個月。

“‘四在農家’把農民求富、求學、求樂、求美的希望落到實處,看得見、摸得著,這就叫實在。”李德珍老人說,創建活動徹底治了農村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等“五亂”現象,現在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做飯不燒柴。

富是基礎,學是條件,發展是關鍵

遵義市委書記傅傳耀說:“‘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堅持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通過遠程教育、圖書室、培訓班等方式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在每個創建點幫助農民找到一條致富路,培植農業支柱產業。”

在創建活動中,遵義各地涌現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增加收入快的訂單農業、觀光農業項目,生豬、烤煙、茶葉、蔬菜、水果等產品的生產加工逐步規模化、集團化、基地化、產業化,并向高產、優質、生態、安全農業轉變。2004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2120元,比上年增加201元,創建村組人均收入2200元以上,去年人均收入達到2300多元。

遵義縣南白鎮龍泉村是縣城的小半個“菜籃子”。南白鎮黨辦主任周志明告訴記者,縣城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談,要買龍泉菜,不看菜不看人,就看腳上穿的是不是水桶鞋。龍泉村通往縣城的原是一條泥巴土路,路面坑洼不平,一下雨,人們必須穿水桶鞋。泥巴路不僅給當地群眾帶來很多不便,而且阻礙了龍泉蔬菜產業和畜牧小區的發展。

龍泉人抓住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的契機,在政府補助水泥、幫扶單位支持以及企事業單位資助的同時,村民、村干部積極捐資,自制沙石,用了6萬個工時,靠不到100萬元,建起本應投資250多萬元修建的10多公里進村公路。硬化的水泥大道通了,人們賣菜、運豬再也不用肩挑背扛,村里很快增加了200多輛三輪車、6臺長安汽車和20余輛摩托車。

南白鎮黨委副書記張明勇說,龍泉村還因勢利導建起了村文化活動室和3個農民書屋,村民們踴躍進農技培訓班、購科技圖書、參加遠程教育。去年,鎮里先后送龍泉村50多位農民去遵義農學院學習,拿出4萬多元幫助建起30個蔬菜大棚,支持發展幾十個養豬大戶并形成畜牧小區,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600元。

貼近農村實際,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余慶縣是遵義市“四在農家”活動的發源地。截至去年底,全縣共有創建點253個,覆蓋69個村,受益群眾5萬余人,占農民總數的40%,位居全市首位。全縣建起圖書室149間,文體活動場所242個,宣傳欄277個,遠程教育站209個。

“翠竹綠樹掩別墅,紅花青果滿庭院。曲徑通幽水泥路,六畜興旺是農家。”用這首詩形容今天的余慶高寨鄉光明村,一點不為過。這里幢幢樓房錯落有致,家家院壩干凈整潔,房間物品擺放整齊,家具美觀大方。“在奔小康追求精神文明的路上,光明村是個領跑者。”余慶縣委宣傳部部長韋澤福說。

光明村在人員相對集中的村委會所在地投資5萬多元建起文化活動場、活動室,配起遠程教育設備、音響設備,實行“一室多用”。村里還在各村民組中引導農民修建乒乓球臺、羽毛球場等設施十幾處。按照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的要求和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光明村充分利用農閑、節日,在各創建點開展包粽子、打籃球、扭扁擔、紡棕繩等群眾喜愛的文體活動,吸引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參加。光明村老年花燈隊顧問蹇廣壽說:“過完年,我們就準備策劃2006年光明村農民藝術節。”

在遵義市各縣創建點上,各種文化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各具特色的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在正安縣、桐梓縣、遵義縣等地的“四在農家”創建點,反映農村經濟發展、文化環境、計劃生育等方面變化的“文化墻”、“美術街”、“格言牌”等,成為農村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歌舞、快板、相聲、小品等演出常年不斷,“四在農家”文藝調演、農民體育競賽等吸引眾多農民積極參與。

農民得實惠,干部得民心

“四在農家”推廣創建活動并非一帆風順。在創建活動中,農民是投資主體,4年來遵義市“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共投入2億多元,其中農民投資投勞折合1.5億元。

“讓老百姓拿錢的事情難干。創建之初,許多群眾認為干部又是在做面子活。”遵義紅花崗區巷口鎮沙坪村黨員陳進說。

為確保“四在農家”創建活動讓農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遵義市要求各級部門依據“黨政引導、村組自治、部門服務、資源整合”的原則,從群眾積極、干部主動、條件具備的村抓起,規劃打頭,循序漸進;搞示范引導,先抓點,再推線擴面;堅持群眾自愿、群眾做主。形成“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助”相結合的投入機制。領導干部要掛帥,帶感情、帶項目、帶資金,重心下移,服務到村。

4年來,遵義市修建進村路、連戶路2500公里,改善居住環境65227戶,使近8萬戶農民用上了清潔衛生飲用水,60多萬農民在“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中受益。

陳進還告訴記者,“四在農家”在較短時間內讓一家一戶、一村一寨改變了面貌,讓農民得到了實惠。以前農民反感干部下來,現在大家都纏著鄉干部進村,爭著要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人民網記者 汪志球 胡躍平)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